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文/《清华金融评论》王茅
北京时间4月24日凌晨,美联储公布了最新一期的美国经济状况报告(简称《褐皮书》),这是“关税风暴”以来的第一份《褐皮书》,因此非常受到市场的关注。
《褐皮书》显示,随着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尤其是关税方面的不确定性,几个地区的前景“显著恶化”。各地区价格均有所上涨,大多数地区指出,企业预计关税将导致投入成本增长加快。
本次《褐皮书》的与众不同之处
美联储本次发布的《褐皮书》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是“关税”提及频率创历史新高。褐皮书报告有107次提到“关税”,是上一期的两倍多,远超特朗普第一任期峰值(51次)。89次提及“不确定性”,显示关税政策反复无常对企业信心冲击极大。
二是经济前景显著恶化。多个地区因关税不确定性导致前景“显著恶化”,企业普遍采取缩短定价周期、加收关税附加费等临时措施以应对成本压力。
三是消费者行为扭曲。消费者赶在关税涨价前抢购汽车和非耐用品,但非汽车类消费整体萎缩,国际游客数量锐减。
四是就业市场分化。政府职位及依赖财政的机构裁员,私营企业招聘放缓甚至酝酿裁员,反映出特朗普政府缩减联邦开支的影响。
《褐皮书》揭示的内容将产生哪些潜在影响?
《褐皮书》报告里揭示的内容将产生哪些潜在影响?
一是物价存在持续上涨压力。多数企业计划将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叠加供应链波动,美国短期通胀压力难以缓解。
二是美联储与白宫的政策博弈加剧。特朗普公开施压鲍威尔降息,甚至考虑“解雇美联储主席”,但财政部长等幕僚警告此举或引发市场动荡。若美联储独立性受损,可能加剧金融市场波动。
三是企业投资与扩张趋于谨慎。制造业活动停滞、能源与农业仅微弱增长,企业因政策不确定性而推迟投资,经济活力进一步受抑制。
四是全球市场产生连锁反应。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罕见声援鲍威尔,凸显国际社会对美联储独立性感到担忧。若美国经济恶化,可能拖累全球贸易与资本市场信心。
这份褐皮书是“关税风暴”后的首份经济评估,揭示了贸易政策对美国经济的深度冲击。短期内,消费者需承受涨价压力,企业面临成本与需求的双重挤压;长期看,政策不确定性可能削弱经济韧性,并考验美联储应对政治干预的能力。美东时间2025年5月6日—7日的美国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将成为观察政策走向的关键窗口。
关于关税政策,特朗普政府目前还在讨论中
当地时间2025年4月2日,美国宣布加征“对等关税”,按照其他国家对美国设置的贸易壁垒(折算成关税税率)的50%来征收,中国34%、欧盟20%、越南46%、中国台湾32%、日本24%、印度26%、韩国25%、泰国36%、瑞士31%、印尼32%、马来西亚24%、英国10%、南非30%、巴西10%、新加坡10%、菲律宾17%。
而后美国不断加码,极限施压,我国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制。在这段时间里,美债、美股、美元大多数时间内走低,我国的资本市场则是持续走稳、上扬,因为在大国博弈白热化的当下,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来吸引、争夺外资,同时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提振国内消费。
关于加征关税,特朗普政府还在“酝酿”中,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口径。不过据《华尔街日报》报道,特朗普政府考虑大幅削减对中国进口关税,更多细节曝光。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还没做最终决定,目前还在讨论,有多个选项。其中一个选项是把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整体降到50%—65%;另一个选择是分级方案,美国认为不威胁国家安全的商品,征收35%的关税,被视为关乎美国利益的战略性商品,至少征收100%关税 。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