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2025年1月14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融研究中心与元保集团联合发布《中国互联网保险发展报告(2024)》。本报告全面梳理了过去十余年中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历程,结合历史数据与内外部环境,深入分析行业现状并对未来趋势进行前瞻预测。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报告内容,“报告精读”栏目将深入解读报告中的核心数据、案例与趋势,提供行业洞察与战略分析。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统计,2023年共计57家人身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业务,经营主体数量基本稳定。人身险公司的互联网保险(以下简称“互联网人身险”) 自2019年以来增速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2023年互联网人身险保费达到3739亿,同比增长2.8%。

保费结构:普通寿险支撑了增长,年金险占比下降

2023年互联网人身险的保费结构变化不大,其中人寿保险占比超过3/4,比2022年提升了1.5个百分点。健康险的占比从11%提升至12%,年金保险的占比则从13.3%下降至10.8%,下降了2.5个百分点。

从增速上看,意外伤害险和健康险同比增长均超过10%,人寿保险同比增长4.9%,但年金险下降了16.9%,造成年金险保费占比下降。

在人寿保险中,保费结构出现了大幅变化,普通寿险和分红寿险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普通寿险的占比从2022年的59.4%大幅提升至2023年的82.3%,而分红寿险从2022年的40.2%大幅下降至2023年的17.5%。

从2023年增速看,普通寿险增长45.4%,分红寿险下降了54.4%。以增额终身寿为代表的普通寿险热销,原因是利率下行,股市走弱,消费者投资偏好保守,相对收益稳定的传统保险吸引力提升。同时,预定利率下调也带来了普通寿险的销售。

另外,投资连结险也增长了24%,万能寿险下降了45.8%,但二者的整体规模都较小。

2023年人身险公司的互联网意健险保费整体同比增长了10.2%,意健险的保费结构没有出现大的变化,但医疗险的占比提升了2个百分点至约70%,医疗险依然保持强劲的增长,增速15.3%,高于意健险的整体增速。其中疾病险同比增长2.9%,与2022年几乎持平。

渠道结构:中介渠道占 90%以上,保司自营渠道增速较快

近两年,互联网人身险的中介渠道贡献保费占比均在93%左右,2023年的占比为92.9%,比2022年93.8%略有下降,原因是自营渠道保费增长了17.9%,远高于中介渠道增速(1.9%)。2023年,中介渠道人均保费上涨了接近35%,但由于承保客户数大幅下降了24.3%,造成保费增幅有限;自营渠道的承保客户数和人均保费则分别提高了5%和12.1%,带来17.9%的保费增速。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