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2025年1月14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融研究中心与元保集团联合发布《中国互联网保险发展报告(2024)》。本报告全面梳理了过去十余年中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历程,结合历史数据与内外部环境,深入分析行业现状并对未来趋势进行前瞻预测。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报告内容,“报告精读”栏目将深入解读报告中的核心数据、案例与趋势,提供行业洞察与战略分析。
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统计,2023年共有70余家财产险公司开展互联网业务,经营主体数量基本保持稳定。财产险公司的互联网保险(以下简称“互联网财产险”)保费规模达到1210亿元,同比增速5.5%,相比较上一年的33%增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自2018年以来,互联网财产险保费的增速波动较大,但整体保费规模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仅有2020年保费规模下降,主要是受新冠疫情以及车险综改、意外险改革、信用保证险新规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保费结构:意健险占比提升,财产险主要险种均有增长,但保证险下降显著
2023年互联网财产险保费的内部结构出现显著变化。其中意健险占比由27.6%提升至29.1%,而财产险类险种(不含意健险)占比则下降至70.9%。这主要源于保证险保费收入的大幅萎缩:该险种保费规模下降69%,市场份额从38%锐减至12%。与之对照,车险、责任险、退运险等险种的占比迅速上升,成为增长主力。
在意健险细分中,医疗险依然是主力,占比虽从71%降至65%,但百万医疗险在其中比重持续提升。值得注意的是,疾病险占比由11%升至14%,2023年增速达43%,主要得益于重疾险快速发展。
渠道结构和保司格局:互联网中介渠道贡献大幅提升,经纪渠道引领增长,市场集中度下降
2023年互联网财产险的渠道出现了结构性调整,中介渠道的保险专业代理渠道和保险经纪渠道均超过保司自营渠道的贡献占比。保险中介渠道占比达到了73%,远高于2022年的58%,其中保险经纪渠道保费同比增长38.2%,成为增长最快的渠道,保险专业代理渠道保费同比增长28.5%。而保司自营渠道保费大幅下降了34%,保费收入占比从原来41%下降至26%,主要原因是保证险大幅下降。
不同险种的渠道结构存在差异。2023年,意健险主要来自保险中介渠道,占比达到75%;车险的渠道来源相对分散,其中保司自营渠道占比43.5%,保险专业代理渠道占比36.8%;其他和责任保险(以退运险为主)主要来自保险中介渠道,占比均超过90%;保证保险以保司自营渠道为主,占比达到73.8%。相比较2022年94%的占比下降了20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保司自营渠道的保证险出现了大幅下降。
2022年互联网财产险保司CR3为57.6%,到2023年CR3为50.2%,集中度有所下降,市场格局发生变化。2023年,众安保费规模维持了近25%的较快增速,太保产险、阳光产险等排名均有所上升。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