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简称FDIC)于2025年3月28日发布新指导规定(FIL-7-2025),允许受其监管的银行在无需事先批准的情况下参与加密货币相关活动。此政策改变撤销了此前要求银行提前通知的规定(FIL-16-2022),并明确银行可以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直接参与合法的加密货币业务。
FDIC代理主席Travis Hill表示,这一决定标志着过去三年“有缺陷方法”的结束,并预计未来将出台更多措施以进一步规范银行与加密技术及区块链相关活动的参与。此外,FDIC将与总统金融市场工作组合作,发布更多并协调其他监管机构以替代之前关于数字资产的跨机构文件。
一、银行无需事先批准即可从事加密业务的相关条件
根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2025年3月发布的最新指引(FIL-7-2025),受其监管的银行在满足以下条件时,无需事先批准即可从事加密货币相关活动:
(一)核心资本充足率要求
银行首先需满足巴塞尔协议III的最低资本要求,即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 4.5%(普通股及留存收益占风险加权资产的比例); 一级资本充足率 ≥ 6%(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 总资本充足率 ≥ 8%(一级资本+二级资本)。此外,需满足资本留存缓冲(2.5%)和逆周期资本缓冲(0-2.5%),总计最低10.5%。
FDIC虽未明确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具体数值,但强调加密业务需满足“well-capitalized”标准(即核心一级资本≥6%、一级资本≥8%、总资本≥10%)。这一标准高于巴塞尔协议III的最低要求,旨在应对加密资产的高波动性和操作风险。
(二)风险加权资产的特殊处理
若银行持有加密资产(如比特币),需按1250%的风险权重计算,显著增加风险加权资产规模。例如,持有价值1亿美元的比特币,风险加权资产将增加12.5亿美元,从而要求更多资本支持。对于稳定币或受监管的数字资产,风险权重可能降至200%-300%,但需符合严格的合规标准(如储备金要求)。
银行需针对加密业务进行定制化压力测试,模拟加密资产价格暴跌(如单日下跌50%)、市场流动性枯竭或监管政策突变等情景,并证明其资本充足性能够抵御此类冲击。
(三)其他关键条件
建立专门的加密业务风险评估模型,覆盖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如私钥管理)和合规风险(如反洗钱)。实施实时监控系统,监测加密资产价格波动、交易对手风险及客户行为异常。
定期向FDIC提交加密业务报告,包括风险敞口、资本配置和压力测试结果。公开披露加密业务的风险及资本充足性信息,增强市场信心。
允许的活动包括加密资产托管、区块链支付结算和受监管稳定币发行,但禁止直接交易加密货币或参与高杠杆衍生品(如期货合约)。
2023年硅谷银行因加密资产敞口过大(约10亿美元)且资本充足率不足(核心一级资本仅7.5%),在市场波动中倒闭。FDIC此后强化了对加密业务的资本要求,要求类似机构的核心一级资本需达到8%以上。
截至2025年,美国大型银行(如摩根大通)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普遍在9%-12%,远超FDIC的最低要求。加密友好银行(如Customers Bank)因风险管理缺陷被美联储审查,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曾降至6.2%,需通过增资至8%才能恢复业务资格。
FDIC计划与美联储、OCC合作,在2025年下半年发布加密业务资本规则细则,可能将加密资产的风险权重进一步上调至1500%,并引入杠杆率限制(如加密业务风险敞口不得超过一级资本的25%)。
二、关于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是美国政府的独立金融监管机构,成立于1933年,旨在通过为银行存款提供保险、监管金融机构安全稳健运营,以及在银行倒闭时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FDIC依据《1933年银行法》(Glass-Steagall Act)设立,后续通过《多德-弗兰克法案》(2010年)等立法强化监管权限。其与美联储、货币监理署(OCC)等机构合作,共同制定金融监管政策。FDIC是美国金融安全网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存款保险、审慎监管和危机处置三大职能,保障存款人利益并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其对加密货币业务的政策调整,反映了在技术创新背景下平衡风险与发展的监管思路。
FDIC为符合条件的银行存款提供保险,单个存款人在同一家银行的存款账户(包括支票账户、储蓄账户、存单等)最高保额为25万美元(2023年标准),保险基金主要来自参保银行缴纳的保险费,而非纳税人资金。
FDIC对约4,800家州立非联储成员银行(State-chartered non-member banks)进行直接监管,审查其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合规性等指标。通过定期检查和压力测试,评估银行的财务健康状况,防范系统性风险。
当参保银行因经营不善或违规行为倒闭时,FDIC会迅速介入,通过以下方式处理,包括直接向存款人支付保险范围内的资金、促成健康银行收购倒闭银行的资产和负债,保障客户服务连续性。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FDIC通过此类措施稳定了市场信心,避免了大规模存款挤兑。
此前在2024年,FDIC调整政策,允许受监管银行在满足资本要求的前提下参与加密货币相关活动(如托管、清算),但需遵守严格的风险管控和合规标准。此举旨在促进金融科技发展,同时防范加密货币市场的高波动性、洗钱风险及监管不确定性对银行业的冲击。
最近一个相关机构协调的例子是在2023 年硅谷银行倒闭后,FDIC与美联储、OCC成立联合调查组,推动《银行资本与流动性改革法案》出台,强化加密业务监管。
三、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加密新规影响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允许受其监管的银行在无需事先批准的情况下参与加密货币相关活动,这一政策变化对未来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行业产生影响。
(一)对银行业影响
为银行开辟了新的业务领域,银行可以直接参与合法的加密货币业务,如提供加密货币托管、交易清算、相关贷款等服务,有助于银行拓展收入来源,提升盈利水平。例如,银行可以为加密货币交易平台提供资金托管服务,收取托管费用。
加密货币市场具有高度波动性、匿名性和监管不确定性等特点,银行参与其中可能面临更高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合规风险等。银行需要加强风险评估和管控能力,投入更多资源用于风险监测和防范,以确保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业务。比如,银行需要建立针对加密货币价格波动的风险预警机制,以及防范加密货币交易中的洗钱等违法违规行为的监控体系。
虽然目前可能因资本比率达标问题限制了部分银行开展加密货币业务,但从长远看,随着业务的发展,银行可能需要补充更多资本以满足监管要求和应对潜在风险。这可能会对银行的资本规划和融资决策产生影响,促使银行更加注重资本的充足性和质量。
(二)对金融行业影响
银行业参与加密货币业务可能会改变金融行业的竞争格局。传统金融机构与加密货币行业之间的界限将进一步模糊,一些具有先发优势或较强技术实力的银行可能在加密货币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与新兴的加密货币企业形成竞争与合作关系,推动金融行业的多元化发展。
FDIC的新政策引发了监管层面的一系列动作,预计未来将出台更多措施来进一步规范银行与加密技术及区块链相关活动的参与。这将促使金融监管机构之间加强协调与合作,共同完善对加密货币等新兴金融领域的监管框架,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一致性,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银行参与加密货币业务将促进区块链等相关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创新与应用推广。银行可能会加大对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和投入,探索其在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数字身份认证等方面的应用,提高金融交易的效率、透明度和安全性,推动整个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此外,该政策可能会提高市场对加密货币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吸引更多投资者进入加密货币市场,增加市场的资金流入和交易活跃度,进而对金融市场的资金配置和价格形成机制产生影响。
(三)对加密行业影响
从短期来看,FDIC新规将推动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等场景技术加快落地,为应对数据隐私与监管审查的双重需求诸如零知识证明、安全多方计算等将逐渐成为基础设施,较高监管成本也促使加密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向监管相对宽松的地区迁移寻求“监管套利”而间接引发监管竞争。
从长期来看,FDIC新规将进一步使加密行业从技术驱动转向以制度与技术双轮驱动。虽然新的监管框架的完善为行业提供了合法性和机构入场的通道,但这些相对严格合规要求并不一定完全符合区块链去中心化应用的创新活力。加密行业仍旧继续以两个平行赛道“双轨制”运行,即以合规化机构业务为核心的传统金融创新生态,和以去中心化技术为驱动的新型web3.0新金融生态,两者的不断影响不断融合,动态平衡将定义数字金融的未来。
未来,全球监管机构继续在系统性风险与创新空间之间努力寻找平衡点,区块链等底层技术继续基于其成本、效率和安全性在构建价值生态上实现质的飞跃。也许诸多的行业机会就蕴藏在这个长期动态发展过程中。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