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今年以来,国家在消费领域动作不断,政策工具箱明显升级。

党中央、国务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提振消费的政策措施。提振消费也被列为今年政府工作十项任务之首的重要位置。

与以往单纯刺激消费不同,今年的政策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特征,更加注重通过收入分配改革、社会保障完善等长效机制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同时通过消费信贷支持降低消费门槛,形成政策合力。

目前银行已经闻风而动,多家大行将个人消费贷额度上限从30万提到50万,期限延长到7年,利率更是低至2.5%左右。但消费金融公司却显得比较谨慎,有机构表示还在等监管细则落地。

从单一刺激到系统布局

2025年伊始,发改委、财政部发布《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推出加力推进设备更新、扩围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快提升回收循环利用水平等五方面27条措施。

与2024年相比,2025年的以旧换新政策呈现出三个显著变化:一是补贴范围扩大,从传统的汽车、家电扩展到家装厨卫、电子产品等多个领域;二是补贴标准提高,特别是对绿色、智能产品的补贴力度加大;三是操作流程简化,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政策落地效率。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出炉,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列为今年政府工作十项任务之首。收入分配改革作为提振消费的长效机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具体措施包括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专项附加扣除项目以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税负等。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加快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发展”,并配套出台了支持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国潮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发展的专项政策。

3月中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部署了8方面30项重点任务,从居民增收减负、扩大高质量供给、优化消费环境等维度系统性破解消费堵点。

紧随其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以下简称《消金通知》),从丰富金融产品、便利金融服务、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出发,提出优化消费金融政策的具体举措。

两份文件相互衔接、互为补充,形成了“增收保障消费能力+信贷降低消费门槛”的政策合力。

《行动方案》将“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置于首位,明确提出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等举措。同时,专门强调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提出"多措并举稳住股市""进一步丰富适合个人投资者投资的债券相关产品品种"等举措。

《消金通知》则从金融供给侧发力,要求金融机构针对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场景,量身定制金融产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合理设置消费贷款额度、期限、利率。

最引人注目的是,《消金通知》明确“对于信用良好、有大额消费需求的客户,个人消费贷款自主支付的金额上限可阶段性从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个人互联网消费贷款金额上限可阶段性从20万元提高至30万元”,同时将贷款期限由不超过5年延长至不超过7年。

这一调整直接降低了大额消费门槛,刺激汽车、家电、家装等大宗商品需求,尤其契合“以旧换新”政策导向。

此外,消费贷松绑与财政贴息、消费券等政策形成联动,加速消费场景创新,如旅游分期、线上信用支付等。

3月26日,商务部接力,发布《关于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消费措施》),重点支持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五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特色消费品牌,突出“国际”属性。

《消费措施》通过免签政策、国际支付、免税店等举措,构建“全球消费友好型”环境,对标国际一流消费城市,同时从商品消费向服务消费延伸(如体育赛事、康养旅游、低空经济),培育高附加值消费业态。

围绕堵点、痛点精准施策

提振消费不仅需要直接的刺激手段,更需要通过收入分配改革提升消费能力,通过金融支持降低消费门槛,通过新型消费培育引导消费升级,形成多管齐下、协同发力的政策格局。

以旧换新政策的乘数效应已经开始显现。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超过1.3万亿元,拉动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超1个百分点。通过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汽车销售额9200多亿元、家电销售额2400亿元、家装厨卫"焕新"销售额约1200亿元,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有提升空间。

以旧换新刺激消费需求,但消费能力的提升才是关键。《行动方案》从收入端和支出端同时发力,直指居民消费能力不足的核心问题。

《行动方案》不仅关注工资性收入增长,还将财产性收入提升和解决拖欠账款问题纳入政策视野。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指出,此次政策特别强调解决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这对稳定企业信心、保障居民收入来源十分重要。

在减负方面,《行动方案》聚焦生育政策,提出“促生育政策成为最大增量”,中央定调,地方细化配套,育儿补贴政策正在起草。

在消费供给优化方面,《行动方案》提出“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大宗消费更新升级行动”“消费品质提升行动”,聚焦医疗、养老、文旅、汽车等领域。

在消费金融支持方面,《行动方案》明确强化信贷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消费贷款投放力度,优化贷款结构和还款方式。《消金通知》则进一步细化操作路径:

  • 大幅提高消费贷款额度和期限,满足大额长期消费需求;
  • 开展个人消费贷款纾困,允许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借款人信用记录、还款保障,为暂时遇到困难的借款人提供续贷支持;
  • 强调差异化授信,商业银行可根据客户还款能力和风险情况实施差异化授信政策。

银行通过差异化利率定价和精准授信,将资源向新市民、年轻家庭等群体倾斜,降低普惠金融门槛。同时,还款方式灵活化缓解短期偿债压力,增强消费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消金通知》首次明确提出建立个人消费贷款尽职免责机制。这意味着,政策落实之后,客户经理放贷的压力会大幅减小,有利于推动消费贷规模增长,但也考验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

在消费者保障方面,《消金通知》也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规范消费贷款合同条款,明示最终综合融资成本,加大对扰乱市场秩序、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等行为的联合惩处,从金融端优化消费环境。

《消费措施》也体现了从“大水漫灌” 到“精准滴灌”的转向。比如,聚焦五城打造“国际消费样板间”,形成可复制经验;针对境外游客(免签、支付)、高端消费者(首店、免税)、本地居民(服务消费升级)三类群体精准供给;围绕 “到达便利度”(交通、签证)、“消费舒适度”(多语种服务、维权机制)、“供给丰富度”(首店、新业态)等痛点精准发力。

消费信贷调整蓄势待发

新政出台不久,已有多家银行迅速调整消费贷的额度和期限,部分银行消费贷款利率也已低至2.5%左右。

比如,中国银行“中银e贷”、建设银行“快贷”、交通银行“学历贷”、招商银行“闪电贷”最高额度从20万元提至30万元,“闪电贷”期限增加了84个月(7年)的选项。

中国银行“随心智贷”最高额度从30万元提至50万元,贷款期限从3年延长至5年;交通银行“惠民贷”额度最高可达80万,期限84期。

贷款利率方面,“闪电贷”从去年的3.4%降至2.58%;宁波银行某贷款业务叠加优惠券后,利率低至年化2.49%;江苏银行推出新客年化利率低至2.58%的消费贷产品。

实际上,在过去的2024年,一些银行的消费信贷转向已初露端倪。

已披露的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交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302.6亿,同比大增90.44%;招商银行消费贷款余额3961.61亿元,同比增长31.38%;重庆银行自营线上消费产品“捷e贷”余额同比增长100%。2024年,平安银行个人新能源汽车贷款新发放637.68亿元,同比大增73.3%。

分析人士预计,随着头部机构率先破局,一场消费贷市场调整潮已蓄势待发。

不过,相关政策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结构性问题和操作难点。

当前消费信贷政策更多惠及信用良好、收入稳定的群体,对中低收入、灵活就业等人群不够友好,风控要求使得金融机构对这些群体的服务仍然不足。

某股份行长沙分行信贷审批人士透露,个贷目前侧重职业特点,公务员事业单位和500强企业人员优先,其次看公积金和个税起征点数据。这类“白名单”客户,贷款额度更高,享受到的利率更优惠,而其他客户贷款门槛及成本仍然较高。

此外,消费金融公司对《消金通知》的适用性存在疑虑,有消费金融公司表示尚未接到《通知》,仍在等待监管明确。

助贷机构的响应更为滞后,有从业机构指出,“从资方再到助贷机构调整,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