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文/周道许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在“去杠杆”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约束下,重资产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亟需通过设备融资租赁重构资产负债表,实现从“所有权依赖”到“使用权优化”的战略转型。
一、重资产企业的四重枷锁
1. 资产负债表臃肿
重资产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往往承载了大量长期资产,而这些资产的折旧费用逐年累积,直接侵蚀企业利润。例如,制造业、基建行业和能源行业的企业通常需要购置昂贵的生产设备,这些设备的折旧不仅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还可能导致账面资产价值与实际市场价值的偏离。长期来看,企业的资本回报率下降,财务健康状况受损,影响其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此外,资产负债率的上升可能引发外部监管机构的关注,甚至影响企业的信用评级,进一步加剧融资难度。
2. 流动性枯竭
重资产企业由于固定资产投资比例高,往往面临较低的资金周转率。大型设备的购置通常需要一次性支付巨额资金,而回收周期可能长达数年,导致企业的短期流动资金紧张。例如,工程建设行业的企业需要在项目初期投入大量设备和材料,但工程款项往往按照施工进度回款,形成“资金沉淀”问题。资金流动性不足,可能导致企业难以应对突发的市场变化,甚至可能因资金链断裂而影响正常运营。此外,部分企业为了维持流动性,不得不依赖短期借贷,但这又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财务成本和经营压力。
3. 技术迭代风险
在高科技制造、医疗设备、精密加工等行业,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极快,企业如果采用直接购买模式,可能面临设备贬值和技术落后的双重风险。例如,半导体制造行业的设备更新周期通常较短,企业如果投资购买设备,在几年内可能就会因技术升级而淘汰,导致设备残值迅速下降。这不仅增加了企业的资本支出,还可能影响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此外,部分行业的设备采购还涉及进口,受国际市场和汇率波动影响,设备成本可能进一步上升,加剧企业的财务压力。
4. 融资渠道受限
传统的银行贷款是重资产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但银行通常要求企业提供抵押物,而设备的抵押率较低,导致企业难以通过银行融资满足全部资金需求。同时,银行贷款的审批流程较长,要求企业具备较强的偿债能力和信用评级,这对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企业而言是一个巨大挑战。此外,部分企业由于负债规模较大,可能已经接近银行授信额度的上限,进一步限制了其融资空间。在资本市场融资方面,股权融资可能会导致企业股东权利被稀释,而债券融资则受到市场环境和信用评级的影响,融资成本较高。因此,重资产企业在扩张和发展过程中,往往面临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成本高昂的问题。
二、租赁经济的破题逻辑
1. 表外融资效应
融资租赁的一大优势在于其“表外融资”效应。在会计处理上,经营性租赁通常不会直接计入企业资产负债表,而是作为经营费用进行核算。这意味着,企业可以在不显著增加资产负债率的情况下,获得所需的生产设备,从而优化财务结构,提高资本运作效率。
对于财务杠杆较高的企业而言,融资租赁能够有效避免过度负债,提高企业的财务稳健性。同时,由于租赁费用可以作为经营成本扣除,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税负。这种财务处理方式使得融资租赁成为许多企业优化资产负债表的重要工具。
2. 现金流适配
融资租赁的另一大优势在于其灵活的支付方式,能够根据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现金流适配。传统的设备购买模式要求企业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而融资租赁则允许企业按月、按季度或按年支付租金,使得企业的资金使用更加灵活。
此外,部分融资租赁模式还允许企业根据业务收入情况调整租金支付方式。例如,在工程建设行业,企业可以根据项目进度安排租金支付,确保租金支出与项目回款相匹配,避免因资金短缺而影响项目推进。这种“以收益覆盖成本”的模式,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管理现金流,减少短期财务压力。
3. 风险转移机制
融资租赁不仅是一种融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在传统设备购买模式下,企业需要承担设备的购置风险、残值风险以及可能的技术淘汰风险。而在融资租赁模式下,这些风险部分或全部可以由租赁公司承担。
例如,部分融资租赁公司提供“残值担保”服务,即在租赁期满时,租赁公司承诺以一定价格回购设备,减少企业的资产损失风险。此外,企业还可以选择租赁附带的设备维护和运营服务,使设备的维修保养由租赁公司负责,从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融资租赁还能够帮助企业降低市场波动风险。例如,在经济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企业如果购买设备,可能面临市场需求下降导致设备闲置的风险。而采用融资租赁,企业可以根据市场情况灵活调整租赁规模,确保设备的利用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
三、交易结构的三重创新
1. 选择最优租赁模式,实现融资与资产管理一体化
设备融资租赁已经从传统的融资工具演变为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资金状况、设备使用周期和财务目标,选择最适合的租赁模式,以优化资产结构和现金流管理。
- 直接融资租赁:适用于长期使用关键生产设备的企业,例如制造业、基建行业和能源行业。该模式下,企业可以分期支付设备成本,避免一次性大额投资,同时在租赁期满后以象征性金额购买设备,实现资产的最终所有权。
- 经营租赁:适用于技术更新快、设备折旧快的行业,例如高科技制造、医疗设备、物流运输行业。企业可以在租赁期满后归还或更换设备,避免设备贬值和技术落后带来的损失,同时由租赁公司承担设备的维护和管理责任,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 杠杆租赁:对于大型项目或高价值设备(如航空、船舶、大型基建设备等),企业可以利用杠杆租赁模式,引入第三方金融机构承担部分融资,使自身资金投入最小化,同时享受低成本融资优势。
- 售后回租:如果企业已购置大量设备,面临流动性紧张的问题,可以通过售后回租方式将设备出售给租赁公司,再租回使用,从而释放沉淀资本,提高现金流动性,缓解资金压力。
企业在决策时,应综合考虑设备生命周期、技术更新速度、财务状况及市场环境,选择最优租赁模式,以实现融资与资产管理的协同优化。
2. 优化租金支付结构,匹配企业现金流周期
传统的固定租金支付模式可能会在企业资金紧张时加剧财务压力,而创新的租金支付结构可以帮助企业更灵活地管理现金流,避免因资金短缺影响业务运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模式和收入特点,选择不同的租金支付方式。
- 按收入比例支付租金:对于项目型企业(如EPC工程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公司等),可以与租赁公司协商,将租金支付与项目回款挂钩。例如,在工程项目中,企业可以根据工程进度回款情况,按比例支付租金,避免因前期资金投入过大而影响流动性。
- 递增或递减租金模式:新兴行业或业务扩张期的企业可以采用“前期低租金,后期递增”的模式,降低初期财务压力,待业务增长后再承担更高租金成本。相反,设备折旧较快的行业可以选择递减租金模式,减少后期租金支出,提高设备利用效率。
- 季节性租金支付:对于受市场周期影响较大的行业(如农业机械、旅游设备、物流运输等),企业可以选择“淡季少付,旺季多付”的租金模式,使租金支出与收入波动相匹配,避免现金流紧张。
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现金流特点,与租赁公司协商定制租金支付方案,以确保租赁成本不会对运营资金造成过大压力,同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 利用租赁增值服务,提升设备管理效率
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往往需要企业自行承担设备采购、运维、升级和处置等环节,而融资租赁公司提供的增值服务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设备管理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使企业更加专注于核心业务。
- 全生命周期设备管理:企业可以与租赁公司合作,利用其专业的设备管理能力,实现设备的采购、安装、维护、升级和报废的一站式管理。例如,在大型制造企业中,租赁公司可以提供定期设备维护和技术升级服务,确保设备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 残值管理与再租赁:对于高价值设备,企业可以通过“残值共享”或“再租赁”模式,在租赁期满后选择低价购置、继续租赁或由租赁公司进行二次租赁。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设备折旧带来的损失,还可以提高资产利用率,降低长期持有成本。
- 智能化设备监控:企业可以借助租赁公司提供的物联网(IoT)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预测性维护和智能调度。例如,在工程机械行业,企业可以利用租赁平台实时查看设备使用情况,优化设备调度,减少闲置,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整合租赁公司的专业服务,企业可以减少设备管理的人力和财务成本,降低设备维护和折旧风险,同时确保设备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总之,设备融资租赁的本质是“用使用权革命破解所有权桎梏”。在这场突围战中,重资产企业唯有以金融创新重构设备管理模式,实现从“重”到“轻”的战略跨越。这不仅是对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性优化,更是面向产业变革的生存范式升级。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