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民营银行成立至已有十一年。

当下,虽然各家民营银行更多寄希望于发展自营消费贷款产品,但是受限于流量、风控能力、地域限制、前期投入成本等原因,并不容易快速起量。而通过小规模布局房抵业务,可以在扩充体量的同时,获取自营资产。

消金界发现,包括蓝海、三湘、华瑞、裕民、中关村、梅州客商等在内的民营银行,都在陆续布局房抵贷资产。

不过,房抵贷产品最大的风险点在于抵押物的贬值和流动性的减弱。目前房产成交价普遍下跌,包括新网、亿联银行等都陆续退出该市场。

不过,也有新入局者。2024年10月,华瑞银行实施了上海首例全程网上办理的不动产抵押登记业务,进军房抵市场。对此有从业者指出,“只要做好差异化的市场定位,民营银行入局房抵贷,仍有机会。”

民营银行折戟房抵贷

从2014年首家民营银行开业,距今十一年时间。纵观当下市场,除网商银行、微众银行两家头部机构有先天优势,打造出了拳头自营产品外,其余民营银行均不见起色,新网银行的“好人贷”产品流量也大多来自于合作平台。

为解决盈利目标及监管部门自主可控的要求,不少民营银行的把目光瞄准了房抵贷产品。

房抵贷产品的优势显而易见。首先,有房产作为抵押物,整体风险相对可控;其次,通过“1000万以下房产抵押贷款+营业执照模式”,可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政策,提高盈利水平。

但事实证明,民营银行布局房抵贷,结局并不美好。

早在2021年,新网银行就组建了自己的房抵贷团队,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

彼时消金界了解到,该产品可实现“抵押的线上化”。不过后来,该产品在新网银行内部无疾而终。

除了新网银行,蓝海银行自营房抵业务“蓝邸贷”已布局多年,至今未见明显起色。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蓝邸贷累计服务小微企业2300余家,累计放款金额超20亿元,笔均金额85万余元。一位接近蓝海银行的人士表示,该产品只有几十亿余额,且还在逐步收缩。

此外,消金界了解到,还有一家位于北方的民营银行,房抵贷业务也已陷入停滞。

受全国房价整体下滑的影响,民营银行入局房抵贷,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现在入局,还有机会?

为什么房抵贷这一产品在民营银行走不通呢?

首先,民营银行整体起步晚。随着2023年开始全国两增两控指标逐年加码,各国、股银行也盯上房抵贷这块肥肉,用低利率、优质客户来横扫市场,导致2023年后入局的民营银行在资金成本上无法抵挡,逐步丧失市场份额。不过,2023年以前入局的民营银行还是吃到了部分甜头。

其次,房抵贷产品最大的风险点在于房价下跌。房价下跌,伴随的是抵押物的贬值和流动性的减弱,市场上存量客户到期后无法按原金额续贷,导致逾期增长,丢失一大部分续贷客户。新增房抵贷客户数量远不及存量是客户。由于不知房价何时到底,银行也不敢贸然提高贷款成数,以防市场进一步恶化。

最后,就是民营银行在资金成本上的天然劣势。相比于传统的国股行,民营银行成本高、项目定价也高。此外,除了中关村银行、华瑞银行、微众银行位于北京、上海、深圳,其他多位于二线城市,房价较一线城市低且跌幅、跌速快,而民营银行也不敢贸然下探三线城市。

不过,消金界注意到,2024年10月,华瑞银行成功实施了上海首例全程网上办理的不动产抵押登记业务,这是上海市不动产登记全面网络化的一项创新措施。

相关从业者指出,“只要从客群、流程、定价等方面,做好差异化的市场定位,民营银行入局房抵贷,仍有机会。”

房抵贷市场目前最大的风险来自于房价下跌。但是房价还会再下跌30%吗?按照七成的抵押率来看,现在入局,似乎还有机会。

不过,由于房抵产品额度高且占用资金周期长,需要具备大量的资金储备,对于这些银行来说,只能进行小规模的尝试。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