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2025年1月3-4日,人行与外管局召开2025年年会(1月4日相继发布新闻通稿),总结2024年工作,定调2025年方向,同时人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2024年四季度例会亦于2024年12月27日召开(2025年1月3日发布新闻通稿)。由于这三场会议是一体的,故放在一起统一进行解读,内容如下,
一、人行2024年四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
这场例会早在2024年12月27日便已召开,但直至2025年1月4日才发布通稿。比较值得关注的几个提法如下,
(一)宽货币:建议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择机降准降息
通稿提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建议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即其提出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这意味着2025年一季度再次降准降息的概率较大。其中的原因可能是,2024年12月以来,A股市场再次出现预期和信心双双走弱的情形,单边向下的态势有所强化,需要人行通过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来对冲这种不利居面,以稳定市场预期和信心,维持市场平稳运行。
(二)宽信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
在宽货币的基础上,通稿还进一步提出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即所谓的宽信用。这意味着,2025年的信贷投放强度仍会提升,虽然目前融资需求比较弱,宽信用的基础不是太好,但仍然一些领域对融资需求有诉求(如地产与融资平台等),另有一些领域亦需求信贷资源给予支持(如五篇大文章及术改造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
从这个角度来看,2025年的货币与信贷环境均会比较友好,国家重点鼓励的领域会获得更多支持,先前受政策约束的领域预计也会有一定程度的放松,故整体市场利率与信贷利率中枢水平下移的方向预计还将延续。
(三)利率自律机制还将继续发挥重要窗口指导作用
通稿提出“发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作用,加强利率政策执行……防范资金空转”,这意味着利率自律机制还将继续发挥重要窗口指导作用,即市场利率与信贷利率的下行要完全反映在负债端,故负债端定价不符合政策意图的机构会受到特别关注。
(四)2024年四次例会均提及要“关注长期收益率的变化”
1、通稿提出“充裕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展国债买卖,关注长期收益率的变化”,这是在例会中连续第四次提及要“关注长期收益率的变化”,其原因很简单,即在财政政策不及预期、预期和信心双双走弱的背景下,长期收益率下行节奏明显超过政策利率,即长期收益率的变化提前透支了未来的政策利率下调幅度,一定程度上减弱了降息降准的效果。
2、结合过去实践来看,这一提法意味着人行仍将会继续通过窗口指导、发文引导、主动干预以及惩处有意破坏市场秩序的机构等方式进行贯彻,使市场利率下行在节奏与政策利率保持一致,降低市场主体的利率风险。
(五)2024年四次例会均提及要“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和“关注长期收益率的变化”一样,2024年四次例会亦均提及要“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且连续三次提及“防止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强化”,显然和利率一样,汇率的变化受到了政策层面的关注,即利率汇率的走势在力度、节奏上不太符合人行意愿,人行希望利率与汇率的走势是稳健或渐近的。
这说明,利率汇率的走势在目前方向上没有问题,但在节奏上可能超过出人行的容忍度,为此不排除人行会通过一系列措施进行干预,以对节奏进行把控。同时这也说明,目前市场对利率汇率在方向上的判断是一致的,只是节奏上可能会过于激进,但方向应该是正确的。
二、关于央行2025年年会
2024年人行的果断举措给市场留下的观感不错,故在布置2025年重点工作方向也显得比较自信。总体来看,2025年人行定调的工作方向主要有七个,依次为从严治党、货币政策、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风险、金融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参与全球金融治理以及优化央行金融管理与服务。这里仅讨论其中部分,且和人行四季度货币委员会四季度例会内容有较多相似的地方,这里不再简单重复。
(一)再提“择机降准降息”
继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之后,人行2025年年会再次提及“择机降准降息”,进一步强化了近期可能会降息降准举措落地的政策信号。特别是适逢春节临近之际,取现及税期等方面的因素会对流动性产生一定扰动,此时需通过降准等方面进行对冲,故预计降准先落地的可能性要大于降息,且春节前降准落地的可能性较大。
(二)关注服务经济的一些新提法
在服务经济、统筹做好“五篇大文章”方面,有以下几个提法值得关注,
1、提出“加强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即财政货币政策在科技创新、消费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均会有所加强,且结构性货币政策也会更加注重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使货币政策松的方向与力度能够适配财政政策,当然财政政策也需要更加给力,否则货币政策效果也会受影响。
2、提出“支持企业通过债券、股权等市场融资”,这一提法的用意有两个,一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使其更多通过债券、股权等市场进行融资;二是提升企业通过直接市场进行融资的意识和比例,降低间接融资的权重。很显然,在市场利率中枢水平下移的过程中,债券、股权等市场可能最直接地受到影响,因此推动企业通过债券、股权等市场提升融资的比例有助于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为此,可以预期后续企业通过债券、股权等市场进行融资的便利性也将会得到较大幅度地提升。
(三)房地产金融制度会面临调整
1、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通稿提出要“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而人行2025年年会则提出“完善和加强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这是以前没有过的提法,意味着以三道红线、房地产贷款集中度为代表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将会进行调整。
2至于调整的方向,“加强”一词似乎意味着是趋严的,但结合目前的环境来看,“趋严”似乎又是不合适宜的,因此推测可能不会再成为硬约束,交由银行自己把控(就像将调控自主权下放至地方一样)。
(四)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政策工具将会变成常态化的制度安排
通稿提出“用好用足支持资本市场的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探索常态化的制度安排”,这意味着两项工具将由阶段性政策工具变成长期性政策工具,只要市场有需要,便可以出来发挥作用,向市场提供流动性。
(五)金融开放方面,关注三个提法
在金融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方面,有三个提法值得关注,即“增强债券市场功能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币国际货币功能”“推动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这些均意味着发展以人民币计价的离岸市场被放在了重要位置,并被赋予较高的重要性。
(六)其它两个提法
其它两个值得关注的提法分别为,
1、在防范化解风险方面,提出“支持中小银行风险处置”,意味着中小银行风险处置进程和步伐将会加快,中小银行减量提质及重组合并的大方向没有发生变化。
2、提出“大力发展多层次征信市场”,意味着征信领域的政策约束也会放开,可能会有更多机构被允许进入征信市场。
三、关于外管局2025年年会
外管局2025年年会的要点主要包括,
(一)提出“将更多科技型企业纳入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引导境外高质量资本投向境内高新技术企业”,这意味着后续境外融资政策将更多向科技型企业倾斜,平台、地产等领域的市场主体在跨境融资方面的政策限制还没有被放开的意味。
(二)提出“优化境内企业境外上市资金管理,推进企业外债管理改革”,可能意味着境内企业在境外融资(含上市、外债)募集到的资金在使用上会进一步放开限制。
(三)提出“加强外汇市场逆周期调节和预期管理”,说明一旦人民币汇率出现超预期的情形,外管局将会进行干预引导,对节奏产生影响。
(四)提出“保持对外汇领域违法违规活动高压打击态势,协同加强非法跨境金融活动源头治理”。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