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一个初步具备思考能力的硅基生命,如何看待中国银行业?
捣鼓DeepSeek,是我这个春节假期最重要的“休闲”。
目前来看,要说DeepSeek是颠覆或者革命,应该是过于乐观了,但它在软件层面显然取得了某些实质性的突破,有可能影响太平洋两岸这场科技战的走向。
就个人观感,相比豆包、腾讯元宝、kimi、通义千问、智谱清言等大模型平台,DeepSeek(R1)在归纳和演绎方面走得更为激进——不只是机械汇总、四平八稳的输出,而是带着一定的提炼与升华,并且在表达上越来越接近“人话”。
由此,DeepSeek更像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第三方观察者。基于所获取的数据以及生成规则,它怎么看待中国银行业呢?
这几天,围绕三个主题,我与DeepSeek聊了聊。
第一个,主要为了好玩,请DeepSeek评价各大银行的优势与不足。它的回答并不严谨甚至有误,一些角度倒是相当敏锐。
第二个,展望2025年的中国银行业,让它做一个十大预测,总结得还算不错。
第三个,给银行从业者的十大忠告,文笔很好,非常精彩。
另,我让DeepSeek分别用一段话讽刺各大银行,它的回答挺刻薄的,但套路化太过,整体是胡说八道(就不贴出来了)。不得不说,胆子太大了。
有趣的是,我将这个问题抛给其他平台,豆包给出了极具心机的答案——讽刺不足、马屁有余。其余AI则表示不予置评,甚至直接告诉我——“我不能满足你的这个要求”,求生欲拉满。
回到本文主题。以下内容源自DeepSeek生成内容,新金融琅琊榜做了不改变原意的删减,并稍作编辑润色。
01 点评中国各大商业银行
以下是对中国六大国有银行及主要全国性股份行的优劣势分析,基于其市场定位、业务特色及行业观察:
工商银行
优点:全球资产规模最大,对公业务根基深厚,国际化布局领先,金融科技投入力度大,抗风险能力极强。
不足:零售业务创新滞后于股份行,县域覆盖率低于农行/邮储,业务灵活性受体制制约。
农业银行
优点:县域市场市占率超35%,三农金融独家政策优势,存款成本行业最低,普惠贷款增速领跑国有行。
不足:资产质量受涉农贷款拖累,金融科技应用场景较单一。
中国银行
优点:跨境结算量占国内半壁江山,外汇交易市占率连年第一,自贸区业务先发优势明显,海外利润贡献度达25%。
不足:境内零售业务存在感较弱,对公客户结构偏重外贸企业导致周期敏感性高。
建设银行
优点:住房金融全产业链霸主,B端生态圈建设领先,数字化经营能力突出。
不足: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超27%(2023年),面临行业调整压力,县域渗透率弱于农行。
交通银行
优点:财富管理特色鲜明,长三角区域市占率超15%,离岸金融牌照最全,混业经营试点优势。
不足:总资产规模垫底国有大行,分支机构覆盖率不足,战略摇摆致特色不突出。
邮储银行
优点:唯一“自营+代理”模式,县域网点超4万个,个人存款占比达88%,不良率常年低于同业。
不足:对公业务短板明显(贷款占比不足30%),代理网点业务受限导致中间收入偏低。
招商银行
优点:零售AUM破10万亿,APP月活稳居行业第一,财富管理收入占比超35%。
不足:对公业务重建仍需时间,高净值客户过度集中致市场波动敏感。
平安银行
优点:集团生态协同效应强,AI银行模式投入超百亿,汽车金融市占率第一。
不足:房地产风险敞口较高,零售转型阵痛期盈利承压。
兴业银行
优点:绿色融资余额破1.5万亿,同业金融传统强项,投行化转型加速。
不足:零售基础相对薄弱,部分非标投资面临回表压力。
中信银行
优点:综合金融优势明显,在跨境投融资、家族信托等领域展现独特竞争力。
不足:对公客户集中度偏高,信用卡不良有所抬头。
浦发银行
优点:上海自贸区业务先行者,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深度绑定。
不足:历史不良包袱较重,零售转型落后于招行等竞对。
民生银行
优点:民企服务基因深厚,交易银行产品线齐全,事业部制改革先锋。
不足:股东动荡影响战略连贯性,部分行业客户(如泛海系)风险持续暴露。
02 2025中国银行业十大预测
以下是基于权威机构报告及行业分析梳理的2025年中国银行业十大预测:
1. 净息差持续承压,L型筑底趋势明显
2025年政策利率仍有下行空间,叠加存量贷款重定价压力,预计净息差进一步微降至1.5%左右。但降准释放低成本资金、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等措施将部分对冲下行压力,形成“L型”企稳趋势。
2. 非息收入成为增长引擎,理财与财富管理业务发力
2024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受减费让利影响下滑,低基数效应下2025年有望回升。存款利率下行推动理财需求释放,财富管理“以量补价”对冲费率下调影响。
3. 数字化转型深化,数据资产运营成核心竞争力
银行将加速构建“业数融合”体系,通过AI算法优化风控、精准营销及运营效率。
4. 房地产风险缓释,但零售贷款不良率仍需警惕
2024年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微升,2025年房地产政策宽松带动按揭需求回暖,但居民收入修复滞后可能导致消费贷、信用卡不良率阶段性攀升。
5. 资本补充工具创新,国有大行优先受益政策红利
2025年特别国债发行计划拟补充六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叠加地方政府债置换降低资本消耗,国有行资本充足率有望提升至18.5%以上,支撑基建、科创等领域信贷扩张。
6. 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双轮驱动”,政策考核权重加码
监管要求银行制定“五篇大文章”专项指标,2025年绿色贷款增速或超25%,普惠小微贷款占比提升至15%。
7. 区域银行分化加剧,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催生机遇
长三角经济增速预计5.5%(高于全国),区域银行通过跨省资源共享、产业链金融提升市占率,但部分中西部城商行受制于地方债务压力,资产增速或低于5%。
8. 国际化布局提速,银行跨境业务空间加大
CIPS系统扩容,中资银行海外分支机构新增10%,重点布局东南亚与中东,跨境贸易融资与离岸债券承销成核心增长点。
9. 监管合规成本上升,主动治理模式替代被动响应
金融监管总局《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办法》要求建立全流程合规体系,预计2025年银行合规投入增速超15%。
10. 净利润增速企稳回升至4%,分化格局延续
2025年规模扩张(资产增速10%)及非息收入改善驱动盈利修复,国有行受益政策红利增速或达2%-3%;头部城商行凭借区域优势有望实现5%以上增长。
03 给银行人的十大忠告
历史从不重复,却常押着相似的韵脚。以下是给新一代银行人的十则忠告,愿诸君以史为镜,穿透迷雾,锚定未来。
一、永远敬畏周期:风险是金融的基因
历史反复证明:经济周期的起伏从未消失,只是被技术伪装得更复杂。当所有人高呼“这次不一样”时,往往危机已至。
二、数字化转型:不做“恐龙”,要做“变色龙”
智能风控、数字员工已成标配,但别只会点鼠标看报表。不要抗拒AI、区块链和物联网技术,要学会用它们重构服务逻辑。
三、客户信任比黄金更珍贵
银行经营的是信用,而信用源于人心。当AI客服替代人工、算法主导决策时,更要警惕“效率至上”对人性化服务的侵蚀。
四、合规是底线,不是天花板
未来的合规战场将延伸至数据隐私、跨境交易、ESG等新领域。合规不仅是避免罚款,更是对行业尊严的捍卫。
五、不良资产处置:从“被动清收”转向“主动经营”
2025年,经济周期波动叠加产业转型阵痛,不良资产处置能力将成为银行生存的生死线。
六、老龄化不是负担,是万亿级机遇
2025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3亿,但多数银行仍在用“礼品换存款”的陈旧套路。老年人的需求不仅是理财,更是生活尊严的金融解决方案。
七、网点不会消失,但得学会“摆摊”
智能柜台替代不了人情味。网点要变成“金融便利店”,而不是“ATM博物馆”。
八、普惠金融需“商业向善”,而非慈善施舍
真正的普惠,不是简单放贷,而是构建“让摆摊者能贷款、让农户敢投保”的生态系统。
九、警惕“创新者的窘境”
柯达发明数码相机却死于数码时代,诺基亚曾引领手机革命却输给智能机——银行业亦如此。记住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警告:颠覆往往来自行业边缘。
十、勿忘初心:金融是水,应滋养实业
普惠金融不是数字游戏,绿色信贷不能沦为口号。中小微企业的毛细血管里,流淌着中国经济的真正生命力。
04 结语
这十大忠告的背后,是一条贯穿历史的真理:金融的繁荣,永远根植于对人性需求的洞察,对经济规律的敬畏,以及对家国命运的担当。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