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自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数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以来,广大金融机构纷纷落实中央政策,加快推动数字金融创新,将其视为推动自身业务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金融强国的抓手。2024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改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以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为关键驱动,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夯实数字金融发展基础,完善数字金融治理体系,绘制了我国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展望2025年,数字金融在以下四个领域的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趋势一:大模型规模化应用加速落地,“数据+算法”赋能场景更加多元
如果说评选数字金融的年度关键热词,大模型首当其冲。工行深化千亿级大模型技术建设,打造金融市场、信贷风控、网络金融等50余个应用场景,招行、兴业、光大等应用大模型赋能财富管理、风控反洗钱。国内众多大中型金融机构都登上了大模型发展的时代列车,从争先发布大模型产品,再到开卷商业化应用,大模型正加速推动数字金融生态体系变革。一是多模态加速突破。多模态能力实际上就是多模态输入和多模态输出与生成,它超越了单纯文本的限制,允许用户将文本、音频、图像和视频混合生成新的内容,与传统单一模型相比,多模态模型让人工智能(AI)变得更直观和生动,更加契合金融行业特点和监管要求,大有可为。二是行业领域模型加速进化。金融机构重点不在搭建通用模型,而应结合金融细分领域的数据和场景,对模型进行微调,形成金融行业专属大模型,使之更好地理解金融术语和业务场景,进一步提高金融处理能力。三是场景应用加速。从当前以智能客服营销、智能编程为主,向打通服务价值链,实现集成智慧营销、集约运营、智慧生态等平台化场景服务体系演进,而各家AI融合的精准场景效果将成为检验创新质效的试金石。
趋势二:产业数字金融发展加速,成为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推手
伴随着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金融机构一方面积极探索“金融+科技+行业”模式,开放连接场景和伙伴,构建数字金融生态。纵向上,基于数字信用,持续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实现平台化场景服务,力求高效解决资金融通和融资难题;横向上,从支付结算、融资等单个产品向综合金融,从纯金融向融合进销存、人事、办公等“金融+非金融”综合化服务商迈进。另一方面,构建新型智能产业金融风控能力。金融核心是风控,产业数字金融相较于传统产业金融最根本的变化,就是通过融合产业生态的私域数据叠加公共数据,数实融合搭建起“模型+算法+阀值管控”体系,形成新型数智化风控能力,这将是决定产业数字金融竞争力的关键。
趋势三:做优零售数字金融,在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
随着数字技术走进千家万户,如何推动金融服务真正惠及民生、促进消费,成为当前零售数字金融创新的重要课题。在广度上,银行将持续扩大数字场景的业务半径,不仅提供融合支付、理财、基金、保险等在内的全方位一站式综合产品,还持续丰富开放非银服务场景,黏住客户带动MAU和价值贡献度提升。在深度上,将积极提升数智化能力,通过标签、画像等技术建立“数字化客户”,通过产品模型化、模型要素化、要素配置化建立“数字化产品”体系,以数据驱动场景服务“千人千面”,实现“客户—服务—场景”的匹配,推动零售数字金融转型升级。
趋势四:坚持守正创新,守牢安全底线
数字金融的创新发展,要以安全合规作为前提。当前,AI、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加速应用,在助力业务创新的同时,也衍生出更复杂的信息环境、更多样的安全风险,例如“数据隐私”“网络黑产”“信息茧房““算法歧视”等都成为近期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监管“长牙带刺”,银行数字金融也应坚持守正创新。要持续关注数字金融业务合规、消费者保护等重点领域以及算法、模型、数据等新兴风险,通过守正创新,实现健康高质量发展。
作者:王硕(光大科技创新总监)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单位意见,原文部分刊发于《中国城乡金融报》,转载请注明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