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12月18日,由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山东省戏曲理论研究会、泰山科技学院主办,泰山科技学院艺术教育中心,泰山科技学院音乐剧产业学院承办,各相关戏曲院团、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及高校等单位协办的2024年山东省戏曲理论研讨会于泰山科技学院举办。

本次会议以“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为主题,共同分析研究近年来山东戏曲文化繁荣发展的主要成就和经验,力求促进全省戏曲理论家及各院团团结一心,互助互惠,共同努力让山东省戏曲文化更加繁华。山东艺术学院、山东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马来西亚世纪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山东省艺术研究院、山东省戏剧家协会、山东省京剧院、山东省话剧院、泰安市戏剧家协会、山东梆子剧团、淄博市五音戏剧院、青岛影视艺术家协会、滨州市艺术创作研究所、淄川区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泰安市岱岳区岳峰中学、淄博市淄川中学等20余所高校、中学、协会、剧团、研究院等省内单位的200余名学术专家、戏曲名家、研究人员及在校学子齐聚泰科,共襄盛会。

本次研讨会于筹办期间收集参会人员论文,根据山东省社科联论文格式要求及学术专业性对论文质量严格把控,最终评选出20篇优秀论文并颁发优秀论文证书。除主题汇报、分组讨论、讨论成果汇报等学术探究环节外,还为到场嘉宾设置了校园参观、午餐/晚餐接待及戏曲与民乐展演晚会环节,增强参会嘉宾体验感,领略泰科魅力。

会议伊始,泰山科技学院党委委员、常务副校长谢承鸿校长致辞。他向参会的各高校、研究机构、有关组织的领导嘉宾、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并预祝本次研讨会顺利举办。

校领导致辞结束,会议进入主题汇报阶段。

主题报告1: 《戏曲创新 应规避“同质化”风险》

山东省戏曲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山东艺术学院科研处副处长、二级教授、社科联副主席周爱华围绕规避戏曲“同质化”问题,对“文化生态”和“同质化”概念进行阐述,在具体分析当下戏曲“同质化”表现及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思路和规避举措,她表示,戏曲需要创新,前提是必须先做到扎扎实实地学习和继承。

主题报告2: 《山东五音戏田野考察研究》

山东省戏曲理论研究会理事、泰山科技学院艺术教育中心戏剧教研 组组长孟凡老师展开了对山东省五音戏田野调查的相关内容汇报,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整理了淄博市五音戏剧院及章丘区五音戏剧团的优势与弊端,通过对比分析,完成了最终关于地方戏曲发展路径的经验总结,并从市场的角度提出了戏曲发展应考虑观众接受的同时,避免媚俗化,要保持戏曲发展“活”的热情。

主题报告3: 《戏曲的传承与音乐剧的融合》

来自山东艺术学院戏剧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张文馨首先介绍了戏剧、音乐剧的表演形式与历史渊源,并总结阐述了戏曲的创新与传承,戏曲与音乐剧的融合。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戏剧的独特称谓,音乐剧是则是起源于国外,流传至中国,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表现形式。戏曲与音乐剧两种艺术门类都是以讲述故事,表达情感呈现在舞台上,他们本质相同,但在表现方式上却大不相同。通过对二者其历史渊源、表演形式、音乐特点、叙事结构等方面进行详细剖析,揭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以及各自的艺术魅力与价值,而后对戏曲传承方式进行了思考,认为可借音乐剧之长,做戏曲传承之用,亦可借音乐剧之形,固传统戏曲之本。

当日下午14:30,研究会秘书处于会议前根据各参会嘉宾研究方向,将参会嘉宾分为5组并设置了5个相应议题,经过礼仪人员与现场工作人员的引导,分别在敢当书院103、106、201、202、204教室有序开展分组讨论。

“戏曲与音乐剧艺术形式的交相辉映与差异探索”议题分组成员讨论

“传统戏曲与现代审美的融合创新”议题分组成员讨论

“戏曲传统剧目的现代解读与改编策略”议题分组成员讨论

“戏曲舞台表演中的角色塑造与情感传递”议题分组成员讨论

“戏曲表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路径”议题分组成员讨论

分组讨论结束后,各位参会嘉宾回到主会场,各组代表根据组内议题讨论成果进行汇报。

议题一 戏曲与音乐剧艺术形式的交相辉映与差异探索

汇报人——泰山科技学院艺术教育中心教师 孔繁华

讨论小组探讨了戏曲与音乐剧融合问题,认为两者在“传承”与“自由”方面差异大,融合困难,音乐剧更自由、商业,可随意融合多种艺术形式;戏曲则注重传承,不应刻意迎合流行。从观众群体角度出发,年轻人更偏爱音乐剧,中老年人则更喜爱戏曲。小组提出解决方案:加强现代化、创新型推广营销;提前对观众进行引导和普及;创作与时代热点或年轻人关注内容相关的作品,以吸引年轻观众,尽管戏曲与音乐剧差异显著,但它们各具特色,共同丰富了艺术世界。

议题二 传统戏曲与现代审美的融合创新

汇报人——山东艺术学院戏曲与曲艺学院戏曲学系主任 孙佳希

小组旨在探索传统戏曲在当代社会的发展新路径,经过讨论得出结论:传统戏曲面临观众老龄化、与现代审美冲突等挑战。为实现融合,专家建议创新应基于对传统戏曲精髓的尊重,如改编经典剧目,加入现代元素;利用现代科技提供沉浸式体验;跨界合作与推广营销,创造新艺术风格;未来发展方向应开放包容,保持文化身份,探索与现代艺术融合,利用新媒体传播创新,并加强戏曲教育培养新一代人才。

议题三 戏曲传统剧目的现代解读与改编策略

汇报人——泰安市岱岳区岳峰中学戏曲社团负责人 高桢

小组内各位老师根据己见发表观点,他们认为,应主张年轻人走进会场体验真实戏曲,强调在继承中创新戏曲,并认为剧本是戏曲创作的灵魂;从舞美角度谈改变策略,肯定创新但反对过度写实;以《天下归心》为例,强调传统与现代结合,展现传统美学写意性;结合调研经历,谈戏曲传统剧目的现代解读与改编策略,主张挖掘传统内涵,平衡传承与创新;肯定改编尝试,认为大胆改编更接地气,融合生活化与京剧原汁原味。此外,小组还提出利用戏剧衍生品吸引年轻观众,帮助观众走近剧场和戏剧艺术。

议题四 戏曲舞台表演中的角色塑造与情感传递

汇报人——山东艺术学院戏曲与曲艺学院副院长 颜伟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议题依次发言,各抒己见,充分交流,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可以归纳为“评、论、用、演”四个方面。专家们从对传统代表性剧目、新编剧目的评价入手,认为做好戏曲评论是推动戏曲艺术创作更好发展的重要抓手。从剧目创作、演员表演、舞美设计等方面切入,深入探讨戏曲表演理论及戏曲创作理念。专家们普遍认为,戏曲艺术需要体现时代性,在新时代,戏曲艺术应更好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专家们也从自身的实践经历出发,对戏曲角色塑造各抒己见,认为扎实的基本功是实现戏曲表演的唯一途径,提出了戏曲表演应当以情带声、以声带情的原则。

议题五 戏曲表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路径

汇报人——山东艺术学院戏曲与曲艺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周恩

组内成员经过讨论,认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传统戏曲的传承及发展面临着多方面挑战,由此从四个角度得出结论:传承现状——戏曲传承面临观众老龄化、人才流失挑战;传承策略——结合传统方式与现代科技,开设戏曲课程培养新人才;发展与创新——戏曲需融入现代元素,创新表演形式,跨界融合;展望与建议——政府、学校、社会共同参与,推动戏曲繁荣发展。

会议最后,由山东省戏曲理论研究会会长、泰山科技学院艺术教育中心主任、音乐剧产业学院院长锂洋做会议总结,他从三个深刻而具体的角度出发,向参会嘉宾与辛勤的工作人员表达了真挚的情感。

首先,他以“欢迎与感谢”为主题,诚挚地欢迎每一位远道而来的各界专家学者、戏曲名家及各位学子,对他们的到来与支持表示最深刻的感谢,并在寒冷冬日送予温暖的问候;其次,锂洋会长以“认可与激动”为主题,对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了高度的认可与激动之情,他表示,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得益于众多专家学者的支持,同时也是泰山科技学院艺术教育中心全体教师和大学生艺术团同学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是戏曲理论研究领域的一次盛会,也是一场热爱艺术的家人们的大型聚会,其意义深远,令人振奋;最后,锂洋会长展望未来,以“希冀与展望”这一主题,表达了对研讨会与研究会未来发展的美好期待,他希望,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与指导下,山东省戏曲理论研究会能够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戏曲理论研讨会的举办规模及质量更上一层楼,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起推动山东省乃至中国戏曲艺术的繁荣发展。

当晚19:00,戏曲与民乐展演晚会在环山剧院隆重上演。

山东艺术学院戏曲与曲艺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王钰泽表演吕剧《天女散花》。

山东艺术学院戏曲与曲艺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李建军表演《李二嫂改嫁》选段《麦场上拉完碌碡》和《三拉房》选段“郭素贞房中笑嘻嘻”。

国家二级演员、工李派老旦陈琛老师表演京剧《打龙袍》选段。

国家一级演员、山东梆子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曲红梅花奖”称号获得者、“中国戏曲红梅金花”称号获得者武兰香表演山东梆子《老羊山》选段“梨花上马把鞭摇”。

国家一级演员、山东省京剧院艺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著名京剧张派名家翟萍表演京剧曲目《梨花颂》及《秦香莲》二黄原板。

山东演艺集团民族乐团带来《花好月圆》《彩云追月》《我的祖国》等12 首经典曲目演奏。

展望未来,山东省戏曲理论研究会将继续发挥平台作用,积极推动各类人才参加国家级、省级高层次戏剧领域培训、研讨活动,为山东乃至全国戏曲事业的繁荣贡献力量。同时,也将探索更多创新形式,如“理论宣讲+戏曲展演”等,让戏曲艺术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服务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2024年山东省戏曲理论研讨会是一次富有成果、意义深远的盛会,它为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也为戏曲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是对山东省戏曲理论研究的一次重要总结,同时也是对未来戏曲艺术发展的一次有力推动。

通过这次的研讨会,使得同学们对戏曲艺术的了解与认识在原来的基础上更加深了一步。记得当晚的戏曲与民乐展演晚会,我站在舞台上演唱时,听到了台下的阵阵掌声,使我感受到同学们对京剧艺术已经产生了浓厚兴趣,这无疑将推动戏曲的继承与发展。所以我认为,本次戏曲理论研讨会的召开非常圆满,是一次成功的研讨会,且意义非凡!

——国家一级演员、著名京剧张派名家 翟萍

非常荣幸能够通过论文选拔进入2024年山东省戏曲理论研讨会。在主题报告环节,周爱华教授、孟凡老师和张文馨同学分别从戏曲的融合、传承等话题做了报告,大家观点和新锐观念碰撞,激扬文字。分组讨论中,中学戏曲社团、高校戏曲活动的经验交流让我学习到了山东院校在戏曲文化传播方面鲜活的实践。感谢组委会和泰山科技学院师生的热情招待,愿我们再次相会!

——山东艺术学院戏曲与曲艺学院戏曲学系主任 孙佳希

戏曲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新时代背景下,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2024年山东省戏曲理论研讨会的顺利召开,意味着省内外戏曲专家、名家、学者对戏曲理论发展以及戏曲艺术传承创新的关注,为戏曲艺术走向健康良好发展生态贡献了新思路、新力量。

——滨州市艺术创作研究所 孙雪

通过本次研讨会,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首先,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通过对戏曲理论结合实际工作的探讨,我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戏曲世界的大门,感受到了戏曲独特的魅力。其次,我认为戏曲艺术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通过研讨戏曲的创新手法和表现形式,以及与西方音乐剧的跨界融合等,让我明白了在传承戏曲艺术的基础上,要勇于创新,不断丰富戏曲艺术的表现形式,这样才能让戏曲艺术更加鲜活和生动,戏曲理论研究要注重实践,我们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推动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发展理论,这样才能让戏曲理论研究更加深入和全面。最后,我觉得戏曲理论研究还需要注重人才培养,我们要培养有专门知识和系统知识的戏曲人才,为戏曲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泰山科技学院艺术教育中心教师 许震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