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文/《清华金融评论》王茅

在成熟的股市,最大的“庄家”其实是央行。以美联储为例,央行通过间接入市,以及预期管理等来影响市场,成就了美股较长时间的牛市。我国央行也开始间接入市,互换便利和回购增持贷款已落地,与此同时,预期管理也有积极作为,将对股市带来深远影响。

央行可间接入市,源源不断为市场提供流动性

最近央行行长参加的两次会议,都让A股欢欣鼓舞,持续上行。一是9月24日的国新办发布会,央行行长公布了两项新货币政策工具,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以及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二是10月18日的金融街论坛年会,央行行长公布了一揽子政策落实情况,包括上述两项新货币政策工具的落实情况。

央行表示,互换便利已开始接受金融机构的申请,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政策文件于10月18日正式发布实施。10月20日晚间,有官方数据显示,首批回购增持贷款的上市公司一共有23家。涉及贷款金额累计超过百亿元。

具体来看,首批参与回购增持贷款的上市公司包括中国石化,招商蛇口,招商轮船,招商港口,中远海控,中远海发,广电计量,迈为股份,兆易创新,威迈斯,嘉化能源,温氏股份,福赛科技,阳光电源,山鹰国际,通裕重工,牧原股份,中国外运,中远海能,中远海特,东芯股份,力诺特玻,玲珑轮胎。

10月22日,中金公司在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项下首次买入股票。中金公司表示,下一步中金公司将继续使用互换便利业务获得的资金,进一步增持股票,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助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我国央行公布的首批5000亿元互换便利,以及首批3000亿元回购、增持专项贷款已于本周开始,陆续进入A股,央行正式开始间接入市。央行资金入市,安全性是第一位的,资金会流向哪里?那就是中字头、沪深300这样的蓝筹了。

我国央行入市虽然晚了点,但终究是入市了。在成熟的股市里,最大的“庄家”就是央行。

美国于2008年爆发次贷危机,当时美国的众多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纷纷陷入流动性危机,美联储给这些金融机构提供了低成本贷款,帮助他们恢复元气,这些资金大量进入股市,推动美国走出了次贷危机的阴霾。如果没有美联储的介入,美国的金融机构不知会走向何方。

美联储的入市,是在16年前次贷危机时进行的,美联储资金间接入市,推动美国股市实现了长达16年的牛市。

现如今我国央行的资金也通过金融机构、上市公司间接入市了,能否也将推动目前处在估值低位的A股迎来长牛、慢牛?我们盼望牛市,但也不希望牛市太过猛烈,慢一点,才能长久。

央行通过预期管理,影响市场走势

央行除了间接入市外,其“庄家”的地位还体现在对市场的预期管理上。以美联储为例,其通过公开发言、政策声明和经济预测等方式进行预期管理,向市场传达其对未来经济走向的看法和政策意图,从而影响市场预期。

通过公开发言进行预期管理。美联储主席和高级官员通过公开演讲、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向市场传达货币政策的方向和意图。这些发言通常会被市场参与者密切关注,因为它们能够提供关于未来政策走向的线索。

通过政策声明进行预期管理。美联储在每次政策会议后都会发布政策声明,详细说明当前的货币政策立场和未来的政策方向。这些声明通常包含对经济状况的评估和对未来利率变动的预测,帮助市场形成对未来利率变动的预期。

通过经济预测进行预期管理。美联储会定期发布经济预测,包括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的预测。这些预测帮助市场了解美联储对经济前景的看法,从而调整其投资和消费决策。

通过与市场沟通形成预期管理。美联储通过与市场参与者的沟通,帮助形成对未来利率变动的预期。例如,美联储可能会在会议前与市场代表进行会谈,解释政策决策的背景和理由,帮助市场更好地理解政策意图。

我国央行,在预期管理方面也开始有积极作为。9月24日,人行行长潘功胜在9月2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互换的便利,首期操作规模是5000亿元!我也跟主席讲,只要这个事儿做得效果好,咱们第一期5000亿,之后可以再来5000亿,甚至可以再搞第三个5000亿!”他还表示,正在研究平准基金的设立。这无意大幅提振了资本市场的信心。

很显然,央行行长说的3个5千亿,3个3千亿,意味着可以有无限的流动性供给。事实上,央行也的确能做到,因为央行是基础货币的创造者。有央行作为后盾,相当于给股市“托底”。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