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都知道,这几年经济压力大,消金的资产质量压力随之变大。

于是,无论是头部消费金融公司还是助贷上市公司,都默契地暂时抛弃了“规模为王”。

截至2024上半年,招联消费金融资产合计1578亿,较年初下降近200亿元,收入为92.6亿元,净利润为17.2亿元,同比双双下降;兴业消费金融的资产总额为726.51亿元,较年初减少了142.66亿元,贷款余额724.85亿元,较年初减少140亿元,环比下降16.12%;同期的助贷上市公司们多数也在缩减在贷余额,少数例外逆势实现了国际、国内业务的双增。

毫无疑问,消费金融进入了一轮调整期,诱因可能有两方面。

首先是绕不过去的资产质量,以招联消费金融为例。最近三年,该公司分别核销不良贷款 54.00 亿元、103.52 亿元和 117.40 亿元。”即便如此,招联消金的资产质量核心指标依然在不断下滑:最近三年末,公司关注类贷款比率分别为 1.69%、2.34%及 2.11%,不良贷款率分别为 1.83%、2.22%及 2.45%,拨备覆盖率分别为 443.27%、375.09%和 364.05%。

招联消费金融尚且如此,同业们情况可想而知。

在资产质量的压力下,消费金融行业也做出了一些改变,比如24%窗口指导来临时,合规性较强的平台采取了提高单笔贷款规模、拉长还款周期的方式增加在贷余额,但这必然会对后期的风控造成压力。

于是上半年这种趋势开始逆向发展,很多平台开始降低单笔贷款规模、缩短还款周期。也有例外,有平台因着其历史上理性的获客策略,其逾期率显著优于同业,故而依然采取“增额”的策略,这或许也是其在贷余额逆势增长的主要原因。

另一点是行业渗透率不断提高,马上消费副总经理孙磊在文章中指出:据统计,我国狭义消费信贷渗透率(剔除房贷后的消费贷余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2022年达到31.8%,而狭义消费信贷线上化渗透率已经从2014年的0.4%提升到了2022年的73%,逼近美国水平。

渗透率逼近美国水平的影响是:获客越来越难。

这点从助贷上市公司财报数据可以佐证,多数上市公司的销售费用并未发生太大下降,甚至有些还在提高,但贷款撮合量和在贷余额下降的幅度却完全不成比例。

当然,在优化资产质量的大背景下,“获客越来越难”更精准的表述或许应该是“获取优质客户越来越难”。

消费金融进入调整期,主流平台客群集体上浮,下沉市场的供给在减少,这是谁的机会?那些已经越过红线并坚持处于红线之外的。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