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文/中国银河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晟
建设一流投资银行是国有大型证券公司服务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落实金融强国战略的应有之义,同时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服务居民财富保值增值、助力中资企业全球化布局等方面大有可为。本文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借鉴国际一流投资银行发展经验,探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投资银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相关建议。
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助力实现金融强国目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肩负重要使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加强全面领导和统筹谋划,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为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和目标。
投资银行起源于西方国家,历经长期的全球实践与发展,已成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枢纽,投资银行在促进资本有效流动、优化资源配置、防范风险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投资银行起步相对较晚,初期主要是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金融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化,正在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投资银行。当前,我国全面注册制改革已开启,对投资银行专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注册制的本质是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强化市场约束、法制约束,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因此,建设一流投资银行既是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金融机构助力金融强国建设的使命所在。
发挥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服务居民财富保值增值、助力企业全球化布局的多重功能
一是经济增长动能正逐渐转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我国的融资体系将由过去以土地和固定资产为抵押背书的间接融资(如图1所示),逐步转向以定价能力为核心的直接融资。直接融资与科技创新领域的适配性更强,尤其是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点的股权融资,对投资银行的专业能力、定价能力及风险控制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我国目前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其中的股权融资占比均处于较低水平(如图2所示),加大金融对新质生产力的支持力度,亟须一流投资银行提供支持。
二是居民财富配置将更加注重对金融资产的投资需求。《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显示,我国居民财富配置结构中,关于住房、商铺、厂房等房地产类资产占比高达72%,金融资产仅占20.4%,其中,证券类金融资产仅占2.3%,远低于美国(24.2%)、德国(11.6%)、日本(10.9%)(如图3所示)。一方面,表明我国居民在金融资产配置上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尤其是证券类金融资产。另一方面,房地产投资属性弱化,利率持续下行,叠加“资产荒”,居民对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更为迫切。投资银行作为居民与资本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提供个性化资产配置、实现居民财富保值增值的关键力量。
三是中国企业正加速海外布局,探索经济新的增长点。根据商务部数据,2023年,中国直接投资的非金融类境外企业数达到7913家,同比增加1483家,创历史新高。出海目的地正从欧美等成熟市场逐步扩展到东盟等新兴区域,新能源汽车、信息与通信技术(ICT)等知识密集型的高附加值产业越发成为企业出海的热门领域。与此同时,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持续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成果斐然,已有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加入“一带一路”合作。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与国际合作的不断拓展,未来将有更多中资企业扬帆出海。在此背景下,需要建设更具全球视野的一流投资银行,助推中资企业加速全球化布局,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
精准识别我国建设一流投资银行面临的挑战,锚定符合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建设一流投资银行须清楚认识现阶段我们与国际一流投资银行存在的差距,以及面临的挑战。立足我国国情,精准发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投资银行。国际一流投资银行普遍具备综合实力雄厚、业务结构均衡、全球布局广泛,以及数字化程度高等特点。我国建设一流投资银行主要有如下挑战:
挑战一:证券行业规模小,发挥功能有限
我国证券行业体量偏小,在金融体系内影响力较弱,发挥的功能有限。2023年,我国证券行业总资产11.83万亿元,净资产2.95万亿元;高盛集团、摩根士丹利、三星证券、野村控股总资产分别约为11.63万亿元、8.45万亿元、3.12万亿元、2.75万亿元,其中,高盛集团体量接近我国整个证券行业(见图4)。从金融行业来看,相比于国内银行业和保险业,证券业整体规模较小:头部证券公司的资产规模普遍落后于六大国有银行和五大上市险企,发挥的功能有限,不利于业务扩张和应对市场波动,制约直接融资水平提升(见图5)。
挑战二:证券公司综合化、差异化经营能力不足
一方面,我国证券公司仍以传统业务为主,以投资银行为代表的重点业务经营质效仍需提升。国际一流投资银行业务结构相对多元,通过各类产品和服务之间的相互配合,有利于提升对客户的综合服务能力。我国证券公司业务种类虽然已经覆盖了经纪、投行、自营、资管和研究等多个领域,但收入来源仍以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为主,投行业务占比偏低,财富资管、机构业务尚处于发展初期。截至2023年底,我国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收入合计占比超过50%,而投行业务和资管业务分别仅占13.4%和5.5%(见图6)。
另一方面,我国证券公司业务较为同质化,核心竞争力偏低。同质化竞争不仅影响多元化收入水平,降低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制约投资银行的专业服务能力。相比之下,高盛集团、野村控股和瑞银集团等国际一流投资银行均已形成自身的业务特色。例如高盛集团擅长机构客户服务和投行业务,野村控股定位于均衡化发展,瑞士银行的主要收入源自其特色化的财富管理服务。一流投资银行需要构建差异化竞争力,持续推进业务模式转型升级。
挑战三:证券公司国际业务发展较为缓慢,加速全球化布局势在必行
国际一流投资银行普遍全球布局、跨国经营,通过在国际市场上形成的业务能力和竞争优势,可以更好地服务客户,同时也有效对冲经营风险。
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的背景下,“产业链出海”浪潮催生了大量跨境投融资、并购重组等需求,要求投资银行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水平。目前,我国多数证券公司以设立香港子公司、开展区域性业务为主,尚未全方位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来,与中国经济在国际上的地位不匹配。2023年,我国前十大证券公司共计实现营业收入3002.39亿元。其中,海外业务收入309.96亿元,仅占营业收入的10.32%,海外收入占比超过20%的头部证券公司仅有两家。相比之下,国际一流投资银行往往具备更高的国际化水平,在全球的业务覆盖面更广。例如高盛集团和野村控股2023年的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均接近40%(见图7)。
挑战四: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相对滞后,仍有较大加码空间
数字化转型是建设一流投行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带来弯道超车的机遇。证券公司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创设智能投顾、智能风控、智能客服等新型服务,丰富产品业态、提升交易效率、实现专业定价、完善风险管理,有效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本市场金融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
我国数字金融发展较早,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但证券业数字化转型程度落后于银行业和保险业,仍有较大加码的空间。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的金融科技投入分别为2530亿元、451亿元和377亿元(见图8)。与此同时,主要银行均制订了专门的人才培养计划,且多数国有银行、零售股份银行及上市险企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以全面支持集团的数字化转型战略实施。
国际一流投资银行均将数字化技术作为未来行业发展的重点支撑,相关发展经验或可为国内证券公司提供参考。瑞银集团曾将每年将10%的收入投入全球科技研发;高盛集团在每年招聘计划中技术岗位数量一度达到四成以上;野村控股不断开展与科技公司、大学科研室等机构的合作,赋能业务发展。
锚定强大的金融机构目标,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投资银行
第一,加强党的领导,践行金融央企责任担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一是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深入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更好地服务金融强国建设与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二是要坚持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不断提升公司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为建设一流投资银行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障。三是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以更高的标准履行社会责任,注重可持续发展,在服务国家战略过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二,优化金融制度,为培育一流投资银行提供良好政策环境。一是支持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为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二是支持头部证券公司通过业务创新、集团化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率先打造一流的投资银行。三是鼓励优质证券公司拓展融资渠道,多措并举提升资本实力。
第三,推进国际化布局,打造具备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投资银行。一是要以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为重要契机,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充分发挥自身桥梁与纽带作用,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二是要聚焦客户的跨境业务需求,打造综合跨境金融服务平台,通过不断强化自身的金融服务能力来提升市场竞争力。三是要以构建特色鲜明的国际业务管理体系为抓手,着力打造境内境外全业务链协同平台,确保境外业务在坚守合规风控底线的同时,遵循国际化、市场化原则独立运营,增强证券公司在全球金融市场的适应性与竞争力。
第四,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守住不发生重大金融风险的底线。一是坚守合规底线,切实把握好权和责的关系,平衡好业务创新和稳健经营的关系,构建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体系,坚决维护好经济金融安全稳定。二是严格落实“两强两严”相关要求,精细化调整IPO、投资、交易等重点领域内控机制,有效强化关键环节和关键岗位的风险管控。三是增强对国际风险环境的敏锐洞察能力,提升风险预判水平和响应速度,以前瞻性策略有效应对潜在风险。
第五,重视数字化转型,为高质量开展证券业务保驾护航。一是加强金融科技投入,在确保交易安全、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二是发展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智化运营体系,助力证券公司强化轻资产运营能力,提升财富管理水平。三是建立数据风控模型,实现对目标风险水平与风险偏好的精准分析,赋能监管报送、合规管理、反洗钱、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场景,助力证券公司提升合规管理能力,降低投资风险。四是加大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力度,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共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科技专业人才。五是优化公司组织架构,畅通技术部门与业务部门协同创新机制,加快推动金融科技与传统业务有效融合,吸引行业顶尖科技人才,驱动公司战略转型与业务升级等。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