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导读

在全球碳减排目标的引领下,新能源技术不断发展,汽车行业的变化也如风起云涌般迅速。无论是监管机构的政策层面或是车企的技术设计、战略转型层面,汽车行业的整体创新层出不穷,油车与新能源车的博弈仍在继续。现推出汽车行业系列案例,旨在通过对行业规则变化、车企转型发展等方面内容的梳理,探索这一行业的未来走向。

本期关注福特汽车。创立于1903年的福特,创造性地将流水线批量加工的方法引入汽车生产,大幅提高了汽车产量并降低了价格,使汽车走入了万千家庭。在专一生产著名的T型车近20年后,面对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福特开始进行多样化发展,增加自身车型并开拓了海外市场,积极收购了一系列子品牌。由于高昂的退休金和医疗福利方面的历史包袱,以及2005年之后油价快速上涨导致的高利润车型销量骤减,福特不得不出售了此前收购的子品牌并通过抵押融资求生。2008年福特经历了濒临破产的危机,此后经过几年的恢复在2018年又一次遭遇了销量下滑、业绩回落的困境,福特开始进行开源节流的内部革新,并积极参与电动化转型,在无人驾驶领域进行大额投资。这些努力能否使福特延续过去的辉煌?一切都有待持续观察。

【中国金融案例中心  文:弋隽雅  编辑:谢彬彬 】

Part 1 福特汽车的创立及早期发展

1.1 福特汽车的创立

1903年6月,福特汽车在美国底特律成立,其创始团队除了作为主要技术人员的亨利·福特之外,还包括十余位投资者。借助亨利福特的技术才华,福特汽车在股东资金的支持下顺利研发出最早的A型车,这款驾驶方式简单的车型受到市场的欢迎,在其投产后的15个月里就出售了1700多辆,有利的支撑了后续公司的研发。

1903~1908年间,亨利福特和其他工程师们研发出19种不同车型,包括2~6气缸、链驱动或轴驱动等等;在这些车型中,销量领先的是一款小巧、相对便宜(售价500美元)的N型车,而售价达2500美元的K型车则销量较差;这一市场表现奠定了福特早期的发展思路,认为应生产物美价廉的大众型号汽车。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1908年福特设计生产出T型车,其价格相对较低(售价约为825美元)、性能相对可靠(可在别的车无法通过的泥泞道路中前行),该车型第一年产量就超过了1万辆,风靡一时。

T型车帮助福特占据了早期的美国汽车市场。1913年末,福特汽车的产量已占美国汽车市场约一半份额,市场需求还不断扩大。为了进一步提高产能,福特创新地在汽车制造中采用流水线批量生产的方式:将生产分为若干环节,每个工人固定在一个位置只负责一个环节,流程中用传送带将半成品运向下一个工人。这一策略得到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工人长时间工作精神难以集中以及部分工人因各种原因效率较低等问题,影响了整个流水线的装配效率,也降低了福特汽车的合格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14年福特宣布公司的最低日薪为5美元(几乎是当时最低日薪的2倍),并将每日工作时长降低至8小时。如此一来,福特招聘到更多、更优秀的工人,工人们也在更短工时、待遇更好的工作条件下提升了工作效率与质量,使得福特的流水线装配效率远超竞争对手。效率的提高也使得福特T型车的售价不断降低,从早期的825美元/辆车降价到290美元/辆车。同时,福特还首创了授权经销商的体系,让专业的经销商帮忙销售汽车。

直到1927年,T型车已生产了19年、销量超1500万辆,但美国消费者对只有黑色、款型单一的T型车审美疲劳。富有的客户希望拥有更奢华、性能更好的高端车;普通客户倾向于用几十美元购买二手T型车,或通过其他汽车公司的汽车金融子公司来分期付款购车(福特则反对汽车信贷和分期付款);其他具有独特需求的客户也希望拥有更多车型,这些细分市场需求被福特的竞争对手们满足,福特在美国的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于是1927年之后,福特停止了T型车的生产,改为生产和出售A型车。虽然A型车同样受欢迎,但是消费者的需求仍是多样化的,因此福特在1932年推出了第一台配置V-8发动机的汽车,满足更高端、动力更强的市场需求。

在改变车型的同时,福特也在对“单一产品”策略做出了变化。1922年,福特收购了林肯汽车,进军高端汽车市场;1935年,福特成立了水星汽车,主要生产中价位的汽车。

1.2 早期扩张和二战影响

二战开始后,民用汽车厂商都被征调改为生产军工产品,福特在此期间也为美国军方提供了数量庞大的轰炸机、飞机发动机、坦克、驱逐舰和其他军事用品,从而与美国政府和军方缔结了良好的关系。军事用车的生产,也为福特后续卡车等大型车辆的研发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战之后,随着美国经济的增长和繁荣,美国消费者希望获得更新更大、动力更强的汽车,于是20世纪40~50年代各美国汽车产商都陆续推出了新款车型。1948年,福特推出了“福特1949”车型,该车型帮助福特重归美国汽车销量第二的位置,并帮助福特在1949年销售了超过80万辆汽车,贡献了超过1亿美元的盈利。

此后的一段时间,福特推出了一系列受到市场欢迎的车型,包括但不限于F系列皮卡车、雷鸟、野马、蒙迪欧、金牛座、福克斯等。除了车型的创新和制造力的提升,福特还在二战之后开始了多元化经营道路,其业务逐渐涉及金融、保险、配件、电子、玻璃、航空和汽车租赁等领域。

1979年,福特收购了马自达25%的股份,并在1996年将持股比例提高到33.4%,成为马自达最大的股东。马自达的多种车型也在日本、欧美等地区受到了欢迎。此后,福特开始了收购之路,逐渐收购了阿斯顿马丁、捷豹、陆虎、沃尔沃等品牌,力图打造自己的子品牌矩阵。

Part 2 次贷危机中福特汽车的破产困境、断尾求存和焕发新生

2.1 次贷危机中的破产困境

由于大举扩张加上巨额退休金和医疗金的包袱沉重,以及油价高涨使福特高利润的SUV和卡车销量降低,2005年福特汽车的销量仅为320万辆,亏损达到16亿美元,并在当年被美国两大信用评级机构降低债券评级,变成了俗称的“垃圾债券”。2006年,福特亏损额更是达到了126亿美元。在更换高管之后,福特制定了“一个福特”的战略,计划出售旗下不赚钱的子品牌,并精简自身业务线。2007年,福特出售了阿斯顿马丁。

2008年的次贷危机加速了这一战略的落地。次贷危机的爆发给实体经济带了显著影响,美国和其他地区的居民购车意愿大幅降低,美国多家车企都经历了困难时刻,纷纷面临销量大幅下滑、收入利润急剧降低、资金链紧张等问题,福特也不例外。在这样的情况下,2008年3月,福特将旗下捷豹和陆虎两大汽车品牌以23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印度塔塔集团;同年11月,福特出售了马自达20%的持股,由原先的33.4%降至13%,到2010年11月,其对马自达的持股已下降至3.5%;2010年6月,福特将旗下沃尔沃品牌出售给中国吉利汽车。2010年第四季度,福特停止旗下中阶房车品牌水星汽车所有业务,将其资源全数转移至高端车品牌林肯;2011年1月,福特汽车正式裁撤水星汽车品牌。通过一系列的出售和抵押贷款,福特在危机中获得了约230亿美元的纾困资金,成功化险为夷,度过了破产危机。

2.2 次贷危机之后的发展

次贷危机之后,福特经历了一段增长恢复期,其2010年的全球汽车销量为552万辆,之后其销量维持在高位水平并继续上涨,直至2017年上涨至660万辆左右。据福特财报显示,2010~2017年其总营收先从1355亿美元上涨至1664亿美元(2016年),后又下跌至1456亿美元(2017年);对应净利润,除了2011年较高之外,其他时间的净利润集中在46~74亿美元之间。

然而2018年之后,福特却又一次经历了销量下滑。其2018年的销量从2017年的661万辆下降至598万辆,2019年又进一步下降至539万辆,此后在2020~2022年三年间,其销量逐步下滑至419万辆、394万辆和423万辆。销量的下滑对应着业绩的下滑,福特的净利润也从2018年的36.8亿美元下降至2022年的-21.5亿美元。实际上,2018年之后,福特已陆续出售了效益并不好的一些本土业务、轿车业务和南美洲业务,然而其竞争力并未因种种“开源节流”的内部改革而得到明显改善。

媒体认为,“产品老、更新慢”是福特出现颓势的原因。有分析者认为,产品更新缓慢与福特的“一个福特”转型原则有较大的关系——在“一个福特”指导方针下,福特在全球推行同款车型,而北美市场是福特的主要市场,因此福特的车型主要满足美国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对其他市场消费者的偏好研究不足,因此在其他市场的竞争力相对较低。以中国市场的长安福特为例,长安福特在车型的选择上缺乏较大的自主权,新车引进不仅存在“慢半拍”的问题,部分车型还因存在如断轴、漏油等质量问题而遭受投诉。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福特积极在自动驾驶、移动出行、车联网等领域布局。除人事变动之外,控制成本也是福特重中之重的任务,“裁员、关厂、减预算”成了常规操作。2017年10月,福特提出了一项140亿美元的成本削减计划。2018年后,该计划目标翻番至255亿美元。大规模节流的计划并不是一次性的,似乎成为了福特经常使用的策略。

Part 3 福特汽车的电动化转型战略和实施

3.1 电动化转型宣言

为了逆转销量下降的趋势并提升在未来电动车市场的竞争力,福特大力推动电动化转型。2022年7月,福特宣布,计划在2022~2026年间投资超500亿美元,用于电动化领域车型及动力电池技术的研发。福特的目标是,到2026年,电动汽车产量超200万辆,其中每年在欧洲销售60万辆电动汽车。到2030年,福特全球汽车销售中将有50%是电动汽车,在欧洲销售的乘用车则全部为电动车。

作为计划的核心之一,福特推出“福特中国产品330计划”,意在加速中国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和市场投放速度,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根据这一计划,未来三年内福特将在中国市场推出超过30款新车型,产品涵盖福特和林肯两大品牌,其中超过10款为新能源车型,并加大在自动驾驶方面的研发力度。

3.2 电动化转型的实际行动

为了使电动化转型战略落地,福特做出了一些努力。

在内部角度,福特努力进行改革。2022年3月,福特将整体业务分为三个独立运营的板块,分别是Ford Blue、Ford Model e、Ford Pro。其中,Ford Blue业务成为燃油车业务主体,负责公司旗下传统油车业务的增长,并为福特汽车其他业务单元提供车辆硬件工程和生产制造支持;Ford Model e负责推出更多电动汽车产品,形成规模效益,负责为福特汽车的各个业务单元提供软件、智能网联技术和服务的开发;Ford Pro则负责商业车及相关服务。

在业务大重组、电动化快速转型的背景下,福特又进行了一系列大规模裁员。仅在2022年,福特就在北美、印度、欧洲等地裁员超过1万人。福特高层对此表示,裁员是公司推动电动化过程中降低成本的一部分,同时也推出了大量与电动车业务相关的岗位。

除了内部结构改革和裁员,福特在外部积极与其他公司合作,希望能加快电动化转型的进度。福特与大众汽车合作,希望借助其MEB电动平台生产自己的SUV车型;此外,福特还联合大众投资自动驾驶公司Argo AI几十亿美元;然而后来该公司倒闭,这项投资并未起到预期的效果。

在电动化转型的关键技术电池领域,福特也积极与相关领域巨头合作。2021年9月,福特宣布与韩国电池厂SK Innovation合作,共同投资114亿美元(其中福特投资70亿美元)在田纳西州和肯塔基州建设两个“巨型工厂”,生产电动卡车和电池。之后,福特又宣布与宁德时代合作,投资35亿美元,由宁德时代出技术和服务,共同建厂生产磷酸铁锂电池。然而这一计划在2023年下半年宣告暂停,福特汽车称,暂停建造电池工厂的原因是其尚未具备“有力运营该工厂的能力”。但有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nited Automobile Workers,UAW)针对福特及其他汽车厂商的持续罢工,或许是其计划暂停的因素之一。

由于通用、福特及斯特兰蒂斯三大汽车制造商不能满足汽车工人提出的涨薪、提高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要求,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组织工人于2023年9月15日起开始罢工。2023年10月25日,福特率先和UAW达成初步协议,同意在合约有效期内(超过四年)将每小时工资提高25%,同时将基础时薪提升至28美元(提升幅度为68%),最高时薪提升至40美元(提升幅度超30%)。而加上生活成本津贴,最高工资预计将增加33%。2023年11月22日,根据日经中文网报道,福特汽车将在暂停两个月后,恢复美国密歇根州一家电动汽车电池厂的建设,但生产规模将较原计划缩减四成。福特在声明中表示,该电池厂原定年产量将从35吉瓦下调至20吉瓦,据此计算工厂可供应的电动汽车数量将从每年40万辆减少至23万辆,雇用人员也大幅减少。福特表示,规模削减主要是由于纯电汽车在美国的普及速度不及预期。

3.3 电动化转型实施效果及市场评价

虽然福特汽车积极践行电动化转型战略,但市场对其表现的评价并不乐观。以中国市场为例,长安福特目前有三款在售新能源车型,分别为福特领界EV、锐际混动、福特电马Mach-E,其中福特电马Mach-E是福特汽车全球首款纯电SUV车型,是福特电动化转型的代表作。然而在占据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超6成的中国市场,福特真正有销量和市场存在感的也仅有Mach-E一款车型。根据统计,2021年4月上市之后,Mach-E连续多月销量未能破百;2022年之后,其销量开始有所起色,但大部分时候月销量也只是徘徊在400辆左右,全年销量不足一些造车新势力一个月的销量。即使与传统燃油车企相比,福特电动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也远远落后于通用、大众、宝马等公司。

在美国市场,福特的表现略好。公司有Mach-E、F-150 Lightning皮卡、E-Transit厢式车三款纯电车型在售,其中,F-150 Lightning皮卡成为美国最畅销的电动皮卡,Mach-E也被看作是与特斯拉Model Y对标的型。2022年,福特在美国电动车市场的销量位居第二,但市占率仅有7.6%,远低于排名首位的特斯拉(65%)。此外在特斯拉电动皮卡Cybertruck即将量产的情况下,福特电动皮卡F-150 Lightning的销量也将进一步受到冲击。

在欧洲市场,福特的表现也并不如意。其纯电车型2022年销量为2.5万辆,市场排名中位列第11位,落于大众、特斯拉、STELLANTIS集团、现代、宝马、吉利等公司之后;与第一名大众集团35万辆销量相比,差距悬殊。

总体而言,以2022年的数据分析,福特在全球新能源车型(包含混动车型)销量排名中位列第18名,所有车型的总销量位列第8名,相较于福特汽车的历史地位、行业地位、战略雄心,如今在新能源赛道尤其是电动化赛道上的成绩并不可观。但对于这家大体量的传统车企而言,财务管理上的严格控制、转型步伐的谨慎缓慢或许是其保持百年发展的根基。如何在新能源时代下逐步提升竞争力并维持其老牌车企的优势是福特仍在不断探索的问题。

参考资料:

[1]https://auto.sohu.com/36/65/article210116536.shtml

[2]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1044569.html

[3]https://auto-time.36kr.com/p/2162547639988745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