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之后,雷军终于在3月28日公布了小米SU7的价格。
小米SU7 21.59万元,小米SU7 Pro 24.59万元,小米SU7 Max29.99万元。
虽然小米SU7的最终定价,多多少少和外界预测有些出入,但是,整体来看,这样一个价格,还是符合外界对于小米SU7的价格预期的。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小米SU7在价格正式发布后4分钟大定就突破了10000台,27分钟就突破了50000台,81分钟就突破了90000台。
单纯地从大定数据来看,小米SU7作为小米推出的第一款,已经是成功了的。
贯穿于小米汽车发布会的始终,外界似乎早已对雷军有关小米SU7的设计、功能等方面的领先之处失去了兴趣。
他们更多地关注的是,小米SU7的最终价格,正如他们当初关注的小米手机的价格一样。
不得不说,透过小米SU7的发布会,我们还是闻到了熟悉的味道的。
这样一种味道,在以往小米手机的发布会上,我们曾经也遇到过。
伴随着外界对于雷军以及小米的营销方面的赞叹,我们看到的是,曾经刘强东对于「千万不要和雷军比营销」的说法和评价,以及雷军何时进军房地产的调侃之词。
种种迹象表明,小米SU7的发布是成功的,它至少以一种雷军以及外界都熟悉的方式将人们对于小米的关注吸引到了小米汽车的身上。
然而,如果一定要对雷军带领小米造车进行一次总结和定义的话,「雷军正在用造车复刻小米」,无疑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一
早在雷军开始宣布进军造车的第一天开始,他已经对外宣称将会赌上以往所有的身家和声誉,再一次投身到小米造车的新战役里。
透过小米SU7的发布会,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雷军的确在将以往他在做手机上所积累下来的经验,全部都复刻在了造车上。
可以预见的是,我们在未来小米的造车过程当中,必然将会看到与小米造手机一样的场景,不断地复刻。
事实上,造车与造手机本身,的确是有几分相似之处的。
这才是我们看到的,苹果之所以会早早地秘密布局造车,以及国内的手机制造商们同样会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造车上的根本原因。
透过小米SU7的发布会,我们的确看到了这样一种发展脉络。
无论是小米SU7的部件组成,还是小米SU7的外观设计,乃至是小米SU7的营销打法,我们都可以看出非常明显的小米手机的痕迹。
小米SU7的配件全部都与类似小米手机的供应商合作,小米的外观设计对标保时捷的设计外观,小米的营销打法延续小米手机的基因,几乎都是这样一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我们都知道,雷军之所以会创立小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看了一本叫做《硅谷之火》的书籍,受到了乔布斯的启发,并由此开始萌发创立一个「中国的苹果」的想法。
于是,我们在小米造手机的过程当中,始终都是以苹果和乔布斯为样板的,无论是小米生态的打造,还是小米产品系列的完善,无一不是如此。
就连小米之所以会投身到造车的行列里,或许,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同样是因为苹果方面对于造车的秘密布局。
虽然苹果最终放弃了造车,并且这一决定让雷军感到非常震惊,但是,这丝毫无法否认苹果之于小米的关键意义。
如果说,苹果对于造车的率先布局,让雷军看到了造手机与造车之间的内在逻辑的话,那么,国内众多的手机制造厂商们投身到造车的行列里,同样是他笃定用造手机的方式来参与造车的关键原因。
无论是华为,还是VO,无一不以这样那样的方式投身到了造车的行列里。
然而,深入分析这些玩家们的造车逻辑,不能看出,几乎都将造手机的一套逻辑在造车的新赛道上进行复刻。
于是,透过小米造车,我们同样看到了这样一种相似的发展路径和脉络。
无论是小米SU7所采用的一系列的零配件都与国内顶尖的供应商联系,还是小米邀请宝马的设计师来进行小米SU7的外观设计,我们几乎都可以看出这样一种思路。
如果一定要找到雷军用造车的方式复刻小米的表现的话,小米SU7的最终定价,同样有着浓厚的小米手机的味道。
无论是基础版的21.59万的定价,还是中配版的24.59万的定价,乃至是顶配版的29.99万的定价,无一不是雷军将其在手机上的定价完美复刻在了小米汽车的身上。
当雷军开始在造车的赛道上吹响号角,我们将会在未来的造车新路程上看到更多类似小米手机的场景出现。
由此,一个全新的,以造车为主要驱动力的新小米,或许将会出现在人们面前。
二
如果说,雷军以及他所带领下的小米在造车的实际打法上,完美复刻了小米手机的话,那么,小米对于造车的定位以及它对于小米生态的作用,同样投射出来了满满的小米手机的味道。
小米对于造车功能和意义的诠释,更多地传递出来的是,他们想要通过造车打造一个涵盖人-车-家的全生态的体系。
如果我们将小米手机看成是小米涵盖「人」这一环节的产品系列,如果我们将小米智家看成是小米涵盖「家」这一环节的产品系列的话,那么,小米汽车,则是小米涵盖「车」这一环节的产品形态。
通过小米汽车,小米这样一套涵盖了人车家的全生态链路才算是最终打通。
然而,如果我们分析小米在人-车-家这样一个全生态下的打法的内在逻辑的话,它无一不再复刻小米手机的内在逻辑,无一不是再将小米手机的策略和打法,应用到了小米造车的过程当中。
我们都知道,通过小米手机,小米实现了个人与家庭这样两个空间的完美融合。
然而,在个人和家庭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空间。这样一个空间,便是由新型汽车所营造的「第三空间」。
在这样一个空间内,小米可以将它在手机和家庭里所有的需求全部都囊括到新型汽车上。
更为确切地说,通过小米汽车,我们可以实现小米手机和小米智家的产品和服务的全部打通。
有了这样的打通之后,小米才能真正将它在互联网时代所构建起来的生态实现完美融合。
有了这样一种完美融合之后,小米生态所产生的化学反应丝毫不比手机所带来的化学反应小多少。
对于小米来讲,它投身到造车赛道上的意义,丝毫不亚于当初它投身到造手机的赛道上。
如果我们将小米造手机看成是小米的启程之地的话,那么,小米造车,则是小米迈向新的发展阶段的关键节点。
因此,除了从小米造车的内在细节上,我们可以嗅到似曾相似的小米造手机的味道的话,那么,小米造车在小米整体大的生态以及大的战略上的作用,同样有着与造手机相类似的地方。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原因,我们才可以说,雷军正在用造车复刻小米,而小米的发展开启「第二春」。
三
提及小米的造车,我们不得不将其与米粉联系在一起。
可以说,真正为小米汽车买单的,依然是那些曾经助推小米手机从萌芽到发展壮大的米粉们。
当雷军在小米SU7的发布会上宣布价格的时候,很多人发出了「米粉们不仅长大了,而且还变有钱了」的感慨。
如果我们要找到雷军用造车复刻小米的另外一个表现的话,其对于米粉们的极致洞察以及其对于造车行业的深刻理解,同样是值得我们去关注的另外一个方面。
我们都知道,经历了早期的野蛮生长,资本的跑马圈地之后,造车赛道业已进入到深度洗牌的发展阶段。
无论是以恒大、高合为代表的造车玩家们的停摆,还是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玩家们开始迈向纵深化的发展阶段,我们都可以看出,现在的造车赛道,正在经历一场全新的洗牌。
在这样一个阶段,仅仅只是像以往那样关注流量和市场的红利,肯定是不行的。
如何找到一条更加适合当下的造车赛道的新模式,如何让造车可以在以往的打法之外找到新的突破口,才是决定雷军以及他所带领下的小米,能否在造车的赛道上取得胜利的关键所在。
对于小米来讲,如何找到突破口呢?
我认为,最为重要的一点,还是要从米粉们身上着手。
只有真正了解米粉们的需求,只有真正从米粉们的用户思维来出发,造出一款真正能够让米粉买单的汽车,才是确保小米造车可以打响第一炮的关键所在。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看到了小米SU7并不是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外部的竞争对手上,而是将关注的焦点聚焦在了米粉们的身上。
我们都知道,以往小米是「为发烧而生」的,说到底,它的定位,依然是在于那些年轻的用户群体。
当小米开始投身到造车的赛道上,我们同样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出,它对于年轻用户的关注。
如果我们对小米SU7进行一个总结和定义的话,同其他的造车玩家们将造车产品定位为家庭轿车不同,小米SU7的定价,更多地是倾向于新型跑车。
可以说,小米SU7试图通过复刻雷军和他所带领下的小米在小米手机上的做法,通过俘获米粉们的心来实现自我在造车赛道上的突破。
站在这样一个角度,我们就不难理解,雷军缘何会在小米SU7的发布会将蔚来的李斌、小鹏的何小鹏、理想的李想邀请到现场了。
说到底,小米汽车是和他们的用户群体有着不同的产品设计和用户群体的,小米汽车是和他们并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竞争关系的。
正如雷军以及他所带领下的小米在手机赛道几成定局的情况下,通过俘获米粉们的心撕开了一个口子一样。
现在,雷军再一次通过俘获米粉们的心,试图在业已成为定局的造车赛道上,同样撕开一个口子。
从这样一个逻辑来看,雷军同样正在用造车复刻一个全新的小米。
结语
透过小米SU7的发布会,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感受到,雷军正在用造车复刻小米。
这一点,并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小米SU7的组成、设计以及营销上,同样还体现在了小米汽车在小米人车家的全生态上,乃至还体现在了小米手机的崛起的内在逻辑上。
可以肯定的是,当雷军以及他所带领下的小米试图通过造车复刻一个全新的小米,小米的发展必然会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这样一个全新的阶段,「小米汽车」将取代「小米手机」成为新引擎,一系列的新化学反应将会衍生和出现。
而,「雷军用造车来复刻小米」的内在逻辑,却是最值得我们去关注的重要方面。
作者:孟永辉,资深撰稿人,专栏作家,行业研究专家,知名KOL,数字经济学者。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