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平安银行的崛起,是过去十年来中国银行业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通过强有力的零售转型,平安银行在短短几年内弯道超车,从股份行靠后位置冲到了第二梯队,市值一度仅次于招行。这是个奇迹,也代表了股份行群体大崛起的余晖。
在外部环境快速变化之际,它也首当其冲地为高成长付出代价。
透过最新披露的2023年报,可以窥见平安银行所承担的压力,以及求变的决心。
01
作为银行年报季的开场,平安银行这份成绩单相对平淡,虽缺乏眼前一亮的东西,看起来也没有太大bug。去年全年,平安银行总资产增长5%,营收减少8.7%,净利润增长2.1%。无论规模与盈利,均小幅跑输银行业大盘。
同时,拨备覆盖率277.63%,拨贷比2.94%,两项指标表现仍属优良,然而同比均有所下滑,从而影响了盈利含金量。但这并非个例,而是行业普遍现象。
很多方面,就像我们所熟悉的国有大行财报。好在,平安银行以超预期分红对冲了这种平淡。
财报发布后翌日,平安银行股价上涨3.62%,一个让多头和空头都不会太兴奋的表现。
整体差强人意。
02
在此背景下,平安银行在这份年报中提出聚焦稳健型业务模式,持续改善资产结构,进一步提升优质客群占比,加大住房按揭、持证抵押、新能源汽车贷款投放力度,收缩信用类贷款。
去年末,平安银行个人贷款余额19,777.19亿元,较上年末下降3.4%。其中,住房按揭贷款余额3,035.68亿元,同比增长6.7%;消费性贷款余额5,452.91亿元,同比下降9.5%;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5,140.92亿元,同比下降11.2%。
对此,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在业绩发布会上反复强调“要算账”——“我们现阶段在做抵押类贷款,这个业务虽然利差很薄,但是利润很好。之前很多高息差高利率的业务,最后算账的时候反而是亏损的。”
需要指出的是,平安银行的零售基本盘已经相当扎实。到2023年末,零售客户数1.25亿户,零售AUM超过4万亿元,其中私行客户AUM余额接近2万亿。
始于2016年的零售狂飙结束了,但这份拼出来的家底还在。
03
真正的变化是零售从“突破”走向“做强”,呼应了前面提到的“聚焦稳健型业务模式”。对公做精不变,同业业务却被提到了与零售、对公并列的地位。
这意味着,平安银行的业务结构,将越来越与其他大中型银行趋同。
对公方面,去年平安银行围绕“六大强国”目标,锚定制造业、新老基建、绿色金融、专精特新等主要业务方向,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5%。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39.1%,绿色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27.2%。
举全行之力发展零售,终成过往。
04
而且,相比以高收益覆盖客群下沉带来的不确定性,客群上移意味着更难的获客、更低的收益,是一件短期压力极大的事情。
同样的道理,对公业务与同业业务的竞争早已白热化,在国有大行与招行、兴业等头部股份行面前,平安银行的竞争优势相对有限,如何闯出一片天,是新一届领导班子的使命。
再难的路,也要走下去。
05
这一次,平安银行将分红比例从12%大幅提升到了30%,对应静态股息率达到7%。
超预期的分红,得益于资本充足率持续提升,去年末其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22%、10.90%及13.43%,较上年末分别上升0.58、0.50及0.42个百分点。
这背后,长期以来,平安银行保持着较快的规模增长,资本金消耗较快,导致资本充足率偏低,而银行板块股价低迷又限制了再融资空间,只能更多靠利润留存。随着平安银行规模扩张持续放缓,资本充足问题得到缓解,提高分红比例也就成为现实。
然而,随着扩张速度的下行,平安银行的成长性也将随之放缓。对于一家以成长性而闻名的明星银行,平安银行需要尽快形成新的故事,否则很可能逐渐走向平淡与平庸。
这是奇迹的黄昏。不只是平安银行,对股份行群体来说,改革开放以来的人口红利、城市化红利与科技红利,成就了它们的崛起,造就了招行、兴业到平安的辉煌。然而,一切红利都在消逝。
年报提到,展望2024年,建设金融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平安银行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努力在助力强国建设的进程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时代,不需要奇迹。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