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文/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王剑,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银行业分析师田维韦
在经济面临一定压力的背景下,市场对“降息”的呼声较高,但政策当局在进行政策利率决策时,需要兼顾更多现实考量。或者说,在实施降低(或引导降低。为行文简洁,后文的“降息”包括“引导”)有关利率时,需要结合一定的政策对冲措施。目前,对降息的掣肘主要体现为三点。
银行净息差是掣肘降息空间的主要因素
2月20日LPR公布,1年期LPR维持3.45%,5年期以上LPR下降25bps至3.95%。5年期以上LPR是长期项目贷款和按揭贷款的定价基准。LPR下降主要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影响银行净息差,一是新发放贷款利率会下降(包括存量贷款到期续作和新增贷款,主要是受供需关系影响);二是存量贷款重定价,存量贷款重定价主要影响2025年净息差。因此,我们主要测算此次LPR下降对2025年净息差的影响,选取按揭贷款和长期项目贷款比重较高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五大行为样本,分别拖累净息差为11.0bps、7.8bps、9.4bps、7.7bps和7.7bps(仅考虑LPR对贷款收益率的影响,假设其他条件不变)。
以上测算主要基于两个假设:(1)以2023年6月末五大行贷款到期日结构为基础,假设5年期以上贷款比例即为挂钩5年期LPR的贷款比例,2025年初面临重定价;(2)截至2025年底,新发放贷款占当前5年期以上贷款总额的10%。现实中新发放贷款和存量重定价贷款比例与假设数据可能存在误差。2023年银行业净息差仅1.69%,其中大型银行净息差仅1.62%,整体来看,此次5年期LPR大幅下降给银行业净息差带来了比较大的下行压力。
但为了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银行业就必须保持一定的净息差。因为我国金融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信贷资金是实体部门主要资金来源,银行投放信贷则需要消耗资本,资本约束使得银行需要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
2023年12月末,银行业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54%,如果银行要较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假设对应的风险加权资产增速就必须保持在过去几年约9%的水平,那么如果在没有资本外源补充和利润留存的情况下,三年后银行业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就会下降到8.1%,十年后就会下降到4.5%。如果银行业净利润没有增长,假设全行业分红率为25%,那么对应的三年后银行业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就会下降到8.4%,十年后就会下降到7.9%,资本消耗是非常快的。但当前银行业资本补充工具不足,尤其是核心一级资本,利润留存是主要的补充方式,因此,银行业不仅要保持盈利,同时净利润还需要实现一定的增长,只有这样银行业才能持续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2023年上半年多家上市银行营业收入都出现了负增长,主要靠释放拨备实现利润正增长。我们做一个极限测算,两年后拨备覆盖率降到150%(即最大限度的降低拨备释放利润)的情况下,银行业净息差收窄多少,银行业净利润仍是零增长。该测算基于以下假设:(1)非息收入和业务及管理费规模不变;(2)生息资产规模维持约9%的增长,贷款占生息资产比重保持在约60%的水平;(3)不良净生成率维持在约0.70%(2023年上半年上市样本行不良净生成率为0.68%)的水平。因此,如果两年后拨备覆盖率降到150%,则对应的信贷成本为0.72%。
基于以上假设,如果下一期净利润零增长,则对应的:
生息资产t+1*扣除信贷成本后净息差t+1-生息资产t*扣除信贷成本后净息差t=0
2023年银行业净息差1.69%,上市样本行2023年上半年信贷成本为0.87%,假设2023年银行业信贷成本也为0.87%,则对应的银行业扣除信贷成本后的净息差为1.17%。相对应的,两年后净息差降至1.41%,银行净利润就是零增长,未来两年净息差累计降幅空间也仅28bps。
另外,还需要考虑到各家银行资本情况、资产质量和拨备情况、净息差水平等差异显著。根据wind统计的440家银行2022年度ROA(按照“当期归母净利润/期末资产余额”计算)和净息差水平来看,其中ROA在0.5%以下的银行有153家,净息差在1.0%以下的有51家。我国银行业机构数量超过4000家,wind统计是规模靠前的银行,因此未纳入统计的很多银行经营能力逻辑上会更差,因此如果LPR继续大幅下降,很多银行可能会直接亏损,不利于银行体系的稳健发展,进而可能会引发金融体系风险,进而阻碍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为了缓解LPR下降对净息差的冲击,需要进一步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但其中重点又是储蓄。储蓄是目前国内大部分老百姓的财富贮藏形式,因此也不能无度地降低存款利率,因此净息差约束成为了降息空间的重要掣肘。
资金空转套利也会对降息空间形成一定制约
疫情以来M2持续保持较好增长,整体来看,过去几年实体部门资金来源充裕;同时,央行不断调降政策利率,引导市场利率大幅下降。但经济和资本市场表现均欠佳,主要是居民消费和投资意愿偏弱,导致居民和企业部门之间的资金循环效率大幅下降。因此,在实体部门信贷需求疲弱,以及政策大力引导降低实体部门融资成本的背景下,也带来了一定的套利空间,最终导致资金某种形式的“空转”。
比如,企业从大型银行拿到较低利率贷款后,可能去购买中小银行的存款或资管产品,中小银行拿到资金后在去二级市场购买债券等;贷款冲量需求带来的票据贴现利率过低也会导致套利空间等。以上套利资金不全部直接进入实体(当然最后多少也会进一点的),反而会增加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因此,在实体部门信贷需求仍疲软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大幅降息会进一步增加套利空间,滋生套利行为。近年来上层不断加大检查力度,但套利行为始终无法根治,因为只要套利空间存在,就一定存在套利行为,反倒增加监管工作压力。
此次5年期以上LPR大幅下降,一年期LPR维持不变,主要是因为5年期LPR是长期项目贷款和按揭贷款的定价基准,对于企业扩大投资和维稳房地产市场起到很好的提振作用,并且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套利行为。
汇率稳定需求会影响降息时点
汇率会受到经济前景、利率环境和政策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疫情大放水后美国经济表现较为强劲,美联储自2022年3月份开启加息,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下限从零利率大幅上调至5.25%。加上地缘政治风险不断上升,因此美元表现强劲。美元对人民币中间价一度跌破7.20,目前仍在7.10附近震荡。
当前美国经济表现依然较为强劲,且仍面临高通胀的压力,美国2024年1月失业率仍处在3.70%低位;1月CPI同比增速为3.10%,核心CPI同比增速3.90%,因此美联储降息时点预期再次后移。我国降息会使得国内利率进一步降低,中美利差扩大后可能会导致投资者寻找更高收益的投资渠道,从而引发资本外流,对人民币汇率带来新的压力。在当前全球贸易环境不稳定以及人民币国际化深化阶段,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其必要性。因此,在当前汇率压力没有得到有效缓解的背景下,汇率稳定仍然是降息的边际制约。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