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从信用卡到大零售,上海农商行迈出了第一步,这或许是银行业的一个信号。

信用卡存量时代,船随着“水涨”而高成为历史。

根据央行于今年9月1日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的发卡数量达到了7.86亿张,相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100万张,已经倒退到2021年第一季度的水平。

潮退之时,只有已经驶入深水区的大船还能稳健航行,却也要面临新时代的新挑战,而浅水区的小船则身不由己。

1、起大早的“小船”

近日,上海农商行进行了架构调整:同意零售条线一级部由零售金融部、信用卡部调整为零售金融总部、财富管理及私人银行部、个人贷款业务部、基础客群经营部,构建“客户一体化经营、产品专业化服务、资源集约化配置”的大运行体系。

信用卡部没了,并不意味着上海农商行放弃信用卡业务,而是信用卡部门在行内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内部影响大于外部影响。

上海农商行的信用卡历史并不短,该行第一张信用卡——鑫卡发行于2008年,在彼时开启了全国省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行信用卡的先河,彼时该行已拥有个人客户逾400万户,如意借记卡发卡量逾300万张。

十余年的经营之下,上海农商行的个人客户已经超过2000万,但信用卡的成绩并不算好,截至2022年末,信用卡累计发卡量 210万张。

上海农商行是一家优秀的农商行,总资产已破万亿,但信用卡业务该行的存在感却很低,且在近几年不断缩水,截至2023年6月末,上海农商银行信用卡余额仅为45.9亿元,较2022年末下降24.86%。

从资产质量上看,该行信用卡也是逐年恶化——2019至2021年,上海农商行信用卡不良率持续攀升,分别为1.34%、1.73%、2.39%。

上海农商行信用卡发展的滞缓有其自身原因:从主观因素讲,超2000万个人客户却只衍生出200多万张的累计发卡量,这说明其本身对于信用卡的重视程度不够;从客观条件看,该行过于依赖上海的区位优势,全国性乃至长三角的布局都显得不足,而上海的信用卡市场又是神仙打架的局面。

除自身因素外,外部环境十分残酷,“神仙们”已经把信用卡打成了存量市场。

根据央行于今年9月1日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末,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的发卡数量达到了7.86亿张,相较去年同期减少了2100万张,已经倒退到2021年第一季度的水平。

一部分大行的信用卡业务压力也陡然增加。

2、存量之下

据财联社记者9月1日稿件梳理,2023年上半年,仅1家银行信用卡交易额站上2万亿元,共11家银行信用卡交易额超过1万亿元。在目前已披露相关数据的银行中,2023年上半年,信用卡交易额前5名银行来自三家股份行和两家国有大行,且上述5家银行的信用卡交易额均同比下滑,连招商银行都不例外。

举例而言,上半年兴业银行信用卡累计交易金额为12037亿元,同比下滑14%!

新掌门人吕家进上任后,兴业银行曾在2022年逆势发力信用卡业务,多项指标在同体量的银行中大幅领先,其中:新增发行信用卡660.41万张,累计发卡6630.42万张,较上年末增长11.06%;同时信用卡消费金额逆势增长了5.19%;信用卡贷款也同比增长了3.73%。

图片来源:华尔街见闻

逆势增长带来了强烈的后遗症,至2022年末,兴业银行信用卡违约金额也出现超预期增长,信用卡不良率已经飙升至4.01%,2023年上半年该行信用卡业务企稳,但不良率仅小幅改善,交易额却骤降。

而中信银行信用卡今年上半年交易额13555.33亿元,同比下降2.03%,更严峻的是:中信银行信用卡贷款占零售比重由2018年的30%左右下降到2022年底的24%左右,4年时间下降了接近6个百分点。

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三家股份行的数据,代表了信用卡大行发展的几个当下的痛点:大而难增、不良承压、占比下降。

如何破局?除了期盼经济复苏加快之外,无外乎是找增量、保存量,增量在哪里?

增量很难寻找,除非是把目光放在根本没有人触及的最后一片蓝海——大学校园上,但即使是招商银行信用卡在大学校园的布局都极为谨慎,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信用卡没有额度,只能先存款后消费,与普通借记卡无异。(详见《校园贷是最后一片蓝海》)

如何保存量?在经济复苏前,更难。

央行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中,住户存款增加14.42万亿元,而2022年同期住户存款新增13.21万亿元,较上一年同期多增4.72万亿元。

住户存款连续的增加说明:低预期下的老百姓不爱投资,不爱借贷、也不爱消费,而更爱储蓄,这种土壤极不适合信用卡业务。

这不是银行的问题,是周期使然。

3、主角的更替

与信用卡业务相反的是:主要银行对公贷款基本呈现大幅增长之势,其中的小微、农户等经营性贷款成为了零售贷款越来越不可忽视的支柱,宏观数据很能说明问题。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8.74万亿元,同比增长24.1%,增速比上年末高0.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增加4.95万亿元,同比多增1.01万亿元。农户生产经营贷款余额9.15万亿元,同比增长17.8%......

信用卡存量时代,依然是零售金融的大时代,但主角悄然变成了小微贷款,或许更准确的说银行下一个趋势性的方向在于浙商银行提到的弱敏感资产。

重读一下上海农商行的公告:同意零售条线一级部由零售金融部、信用卡部调整为零售金融总部、财富管理及私人银行部、个人贷款业务部、基础客群经营部,构建“客户一体化经营、产品专业化服务、资源集约化配置”的大运行体系。

这不就是弱敏感资产在上海农商行的落地?

存量时代下,信用卡部门(中心)走向无外乎两条——要么不断抢夺同业份额,保证自身地位,要么归属为大零售或者弱敏感资产的一部分。

躺赢的时代,过去了。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