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文/苏文力

一次被公司总裁找去谈话,不断强调要求加强保险业务知识的学习。明明自己已经在此下了很大功夫,自我感觉进步挺明显,可领导还是盯着这点不放。看来自己在领导眼里终归是一个保险“外行”。

作为一名银行IT背景出身的管理者,却在保险公司负责后台运营、互联网、客户关系和产品创新等业务相关的工作。明显在专业知识和经验上存在短板,是典型的外行在领导内行。

两位外行领导的不同表现

一想到自己是个“外行”,心里就很不舒服,脑子里浮现出自己年轻时的一位领导。其是银行业务管理出身,在分行副行长职务上分管过IT,完全没有IT方面的技能背景,直接空降到总行IT部门当一把手。

那时候咱还是个小字辈,没资格近距离听取领导的指示,也不清楚部门究竟做了哪些调整。可明显感到整个部门的工作氛围发生了变化。听说部内在未来技术路线上存在很大的争议。

该领导并没有引导大家围绕行里的战略目标,充分阐述各自的意见,共同找到最佳答案,而是早早亮明了自己的喜好判断。可从技术专业视角看,所给的结论存在明显的缺陷,无法让人信服。

部门内就此分成了不同的阵营,还从单纯的技术路线之争,逐渐演变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大家关系越来越紧张,许多工作停滞了下来。这样的环境下,大家心气散了,很多人是在应付差事。

原本自己的工作任务十分饱满。可突然间就如同被按下了暂停键,一下子就闲了下来了,拥有了大把可支配的时间。不久又听说所在处室负责的大型计算机应用方向,将不在未来的重点发展之中。

感觉待下去已没太多前途,又实在不想混日子,就跟周围的一些小伙伴一起,在外面寻找新的发展机会。折腾了好一阵子,也没找到特别合适的。等来的却是这位领导身体出现了状况,从岗位上退了下来。

新领导是一位内行专家。在他领导下,上到行领导下到我们普通的技术人员,很快就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方向。大家的工作热情被激发了起来,相互协同支持,各项工作重新走向正轨。

很幸运自己没走成。在这样一个大舞台上,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成长。这段经历让我对外行领导产生了极为深刻的负面印象。认为对于我们IT专业,外行很难搞清楚情况,无法带好队伍,必须由内行来领导。

行里后来任命了一名分理处主任出身的外行领导,做我们数据中心一把手。考虑到该中心涉及系统、网络、机房、动力、安全、生产运行等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不看好其未来前景。

可情况并没有按照咱预期的样子发展。人家各项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取得了相当不错的工作成绩。所带团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干部迅速成长。其手下的IT专家们都很服气,与之的关系融洽互补。

自己在工作中与这位领导有许多接触,合作非常愉快。其大局意识强,不拘泥于细枝末节,能牢牢把握住要点目标。对工作品质的要求极为严格,同时特别关爱干部,注重干部的培养,强调发挥团队的作用。

看来外行完全可以领导内行。这其中肯定包含有许多学问,必然是做对了什么,且没踩坑。当时咱自以为是个内行,在IT团队里有天然的管理优势。很遗憾没能意识到,应该从其做法中借鉴学习。

专业上的内行不一定就是管理内行

因在专业上表现还行,自己被提拔到管理岗位。想要把握住最终结果,布置工作时经常事无巨细,盯着别人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大家对此十分抵触,造成相互间能量消耗,搞得双方都很疲惫。

毕竟比较熟悉所负责的工作,总还能交出一份像样的成绩单。可随着岗位的升迁,慢慢进入到并不十分熟悉的领域,其实已经不是那么内行了,可还在习惯性的指导控制,效果却越来越不理想。

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自己的控制欲和对确定性的期待,却打击了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同时也意味着要由自己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当陷入困境的时候,压力就会集中于自己身上,常常搞得焦头烂额。

自己作为普通员工时,特别反感领导的干涉,总想要由自己做主。不太看中收入报酬,更期待有机会学习成长,取得成就,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职场安全感。组织更多被当作实现人生目的的工具。

当拥有了更多表现机会和施展空间时,就会对领导充满感激。可若被强迫遵照领导的要求,就会产生厌烦、失意和消极的情绪,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都会受影响。有时咱甚至故意搞些反抗的小动作,造成组织额外的负担。

坦率的讲,成为管理者之后,的确有些自我膨胀。总想在团队面前证明自己无所不能。忘记了管理者的职责是要带领团队一起成事,忽视了员工的感受和成长。不但管理成效一般,自己各方面也没取得多大进步。

回想自己最钦佩的老领导,平常工作并不会给出具体的安排布置,甚至出现问题也让我们自己解决,更多是明确任务目标,提出原则要求,检查进度结果。看起来很轻松,管理效果却很好。

试着按照老领导的样子,给自己减负,尽量少管或不管,安排手下骨干专家各负其责。可很快就发现自己在其中似乎没太多价值了。领导对此也很有意见,认为咱没有发挥一名管理者应起到的作用。

再仔细研究老领导的管理方法,发现并非外表看上去的那么简单。既不是大撒把,也非强控制,而是很好的把握了介入的程度。围绕任务目标,密切观察进展情况,发现问题障碍,及时为团队提供最需要的支持。

明白了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服从团队的真正需要,而不是一味展示自己的专业才华。当然上级领导一般不会把干部随便安排在某一岗位上,大多会考虑到发挥其长处。很多时候团队最需要的,恰恰就涉及该部分专长。

前文提到的数据中心老总,虽不懂IT专业,却是业务经营管理上的内行。擅长根据行里的业务发展目标,确定部门的重点任务,沟通协同各方关系,获取资源支持。这都是其团队迫切需要的,其也因在此方面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和爱戴。

自己虽是IT方面的内行,可所涉及到的许多专业工作,团队自己就能摆平,不用咱过多操心。团队更需要与业务达成一致的目标,获得业务的理解和配合支持。经将更多精力调整到与业务的沟通协同上后,各方均很满意。

不管出身什么专业,成为管理者后,都必须努力成为管理上的内行。基于取得团队成果的需要去考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才能带领好团队。同时也能体现出自身独特的价值。

放下成为内行的期待

从银行跳槽来到了保险公司,新东家肯定是看中了咱的某些专长,希望咱凭此给公司做出贡献。可在新岗位接触到的大多数领域,咱都是不折不扣的外行,而能展现出内行一面的场景却不多。

员工对新来外行领导的信任度相对较低。觉着咱不够专业,把握不住关键要点,不太愿意就专业问题与咱深入讨论。好的一面是,员工会感到在专业上比较有发言权和发挥空间,会更有自信。

对于内行领导,因有比较相同的专业背景,一般较易被信任和接纳。涉及到专业方面的交流会比较顺畅。咱是专家型领导,还可以给团队提供一些先进的理念和经验,给予专业上的点拨和支持。

不过员工也担心被过度干涉,自己的意见被忽视。

内行的确有干涉的资本,但不能成为干涉的理由。从短期看,有时干涉的效果确实挺好,但从长期来看,就可能影响到员工的成长。更何况有些干涉就是在瞎指挥。

自己的处境有些尴尬,想要发挥IT和创新方面的专长,就必须掌握业务的真实诉求。很长一段时间里,自己更多是在学习积累,所发挥的内行作用并不明显,也没给公司带来期待中的业绩突破。

或许这就是文章开头,公司领导找我谈话的原因。自己也知道,再怎么学习也不可能成为保险内行,领导也不指望咱样样精通。关键是要尽快发挥自身作用,给公司做出业绩贡献。

反思自己,最大的问题是过于关注正确的做事上面了,缺乏对目标方向的足够重视,投入的精力有限,导致对公司战略的贯彻执行不到位。未能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也没有调动起大家的主观能动性。

作为管理者,必须牢牢把握住住重大问题的决策权,确保团队在做正确的事。数字化转型所涉及的面比较广,这其中既有自己熟悉的领域,也有陌生的部分。想要做出正确的决策,必须将涉及的方方面面信息连贯起来,整体考虑。

对于不熟悉的领域,自己常错误的依靠朴素的本能做出判断。满足于对业务具体做法的一知半解,而未对其之所以然做更深入的探索。对于自认为是内行的领域,则有些自以为是。觉着早已看透了事情的本质,不必浪费时间。

数字技术的不断升级,环境状况的极速变化,让自己曾引以为傲的很多知识和技能,变得过时了。所谓的内行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大幅缩水。当看清这一切,内心很挣扎,急于做些改变。

公司不可能等待咱慢慢学习成长,唯一的选择就是发挥团队内不同领域内行专家的作用,依靠集体的智慧。这特别考验管理者的领导力。好在自己学习了教练式领导的课程,恰好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先是端正态度,诚实的承认自己在很多方面是外行,即便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也避免以内行自居。放下身段邀请团队参与到决策讨论中来。曾担心这样做会影响自己的威信,可反而是获得了大家更多的尊重。

当今变革的时代,一切都充满不确定性,没有谁是神,能保证永远正确。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收集到足够多的信息,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形成统一的思想,调动起后续共同积极行动的意愿。

这其中最关键的要点是提出好问题。好问题才会带来好的决策。必须从内心真正相信大家会给出好答案,而不是期待大家证明自己心中预设答案的正确性。员工都很聪明,会猜出领导的小心思。

对于决策内容,不轻易表态。若没有不同的意见,就不着急下决心。避免表现出自己的偏好意图,也不能展现出不耐烦的态度。若未经充分讨论,所有人就站在了同一立场, 则要检查是否共同陷入了危险的思维盲区。

邀请鼓励大家积极提出不同的方案选项。不否定一些貌似荒唐的建议。先从思想上认为其是有价值的,毕竟提供了新视角和新信息。尝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完善,就常会发现其中蕴含的闪光点。

涉及到陌生领域,心中并不畏惧,而是充满好奇。不懂就问,请对方予以解释。如果对方讲不明白,也就证明其本身也没有真正搞明白。正好大家可以通过不断追问,进一步探索。

在公司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这很好的发挥出了团队的力量,强化了大家的主观能动性,目标决策更到位,计划执行更坚决,所取得的成绩得到公司高层的肯定。自己心中的“外行”,似乎变得可敬了起来。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