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中国人民银行9月9日宣布,根据《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近期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开展了2022年度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认定了19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

这19家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按系统重要性得分从低到高分为五组:

第一组9家,包括中国民生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宁波银行、广发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北京银行;

第二组3家,包括中信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浦发银行;

第三组3家,包括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

第四组4家,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第五组暂无银行进入。

自中国央行、银保监会2020年12月公布了《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后,这是第二次开展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

2022年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数量与2021年保持不变,仍为19家。

2022年的名单和2021年的名单均包括6家国有商业银行、9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4家城市商业银行。

有所不同的是,中国民生银行在2022年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中位居第一组,而其在2021年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中位居第二组,这可能显示其系统重要性有所下降。

系统重要性银行是指因规模较大、结构和业务复杂度较高、与其他金融机构关联性较强,在金融体系中提供难以替代的关键服务,一旦发生重大风险事件而无法持续经营,可能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的银行。

五组系统重要性银行分别适用0.25%、0.5%、0.75%、1%和1.5%的附加资本要求,附加杠杆率为附加资本的50%,分别为0.125%、0.25%、0.375%、0.5%和0.75%。

银行应在进入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或者系统重要性得分变化导致组别上升后,在经过一个完整自然年度后的1月1日满足附加资本要求。若银行退出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或者系统重要性得分变化导致组别下降,立即适用新的资本要求。

此外,在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发布的2021年版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名单中,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继续位列第二档,农业银行在第一档。

根据央行和银保监会发布的《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若银行同时被认定为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和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不叠加,采用二者孰高原则确定。因此,四家银行按照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的标准执行。其中,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执行1.5%的附加资本要求,农业银行执行1%的附加资本要求。

央行与银保监会表示,下一步将按照《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规定(试行)》的要求,持续做好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监管工作,增强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合力,促进系统重要性银行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