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电信运营商也终于染指互联网金融了,加入“宝宝军团”的乱战之中——中国电信“添益宝”、中国联通“话费宝”,中国移动脚步声阵阵。

至此,互联网公司、银行、电信运营商三大阵营均列阵中,在金融市场里,各自跑马圈地是第一步,待排兵布阵结束,免不了一场线上金融大战。

互联网公司被比喻成狼,财大气粗的银行却不是羊,电信运营商的江山却一再被瓜分蚕食。所以,仅从这个角度看,电信运营商后发制人,更像亡羊补牢之举,已经够遭人诟病的了。

累觉不爱“理财宝宝”

有人说,运营商打理财牌,实属“捞过界”,其实不然。移动支付是电信运营商天然的优势所在,大用户、大数据,加上巨大的话费沉淀,筑成了运营商的大金矿。当互联网公司在移动支付市场上兴风作浪抢用户时,有业内人士就在感慨,运营商仍处沉睡之中,尚无应战反应。

早在2011年底,三大运营商的子公司就均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但是其后续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在2013年的移动支付格局中,成就了支付宝75%的市场份额。

急!皇帝不急太监急!

“后发”能否“制人”,这是个问题。从这段时间的行业报道来看,运营商的此举并不被看好。

用户诉求很简单,就是能否赚钱,直接体现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目前看来,电信运营商的“宝宝”们年化收益并不突出,其回报率不过是接近银行定期存款利率而已,这样的投资产品恐怕不太可能吸引新的大额存款。但从这一点,就足以被外界唱衰,遭用户冷淡。

收益率不突出就难吸引用户,涉足金融理财市场,三大运营商的意图可能仅在于促进自身移动支付的发展。但即便如此,发展移动支付又谈何容易。因为单一“宝宝”支付场景远远没有余额宝的覆盖范围大;另外,电信运营商推出的“宝宝”类产品从目前来看,支付便捷性上也与余额宝等有差距。

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面世之际,正是存款信贷利率差较大的时期,其产品年化收益曾一度冲到7%,老百姓自然趋之若鹜。但现在“宝宝”们的年化收益率持续走低,老百姓钱袋子里的闲钱,从这个袋子装到另一个袋子再到下一个袋子,已经有些审美疲劳了,闲钱也基本被各种宝锁定了。现在,不只慢了半拍的电信运营商们,无论是加入的时间节点,还是营销渠道上,都无甚亮点可言,再加上没有高利率的刺激,恐怕短时期内,无人问津。

累觉不爱,并非玩笑虚言。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