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今天我们说说比较火的“直播”。

大家都发现了,最近关于直播的呼声越来越大,其实金融做直播也不是个新鲜事,但是发展至今也经历了上上下下几个波段,我们着重说说直播为什么今天会火,再说说金融要不要做直播。

直播是什么

大家可能对直播很熟悉,但是如果我们详细的问,直播究竟是什么?你会有什么样的回答呢。

今天大家细心观察会发现,X音平台直播量在快速飙升,一些传统网红达人快速渗透,很多你以前以为他只是拍拍视频赚赚粉丝的人,纷纷做起了直播带货。你甚至会感叹于“真没想到他带货起来这么专业”。

当然不只是大量的人进入到直播,也有个别“新头部”令人眼前一亮,进而成为大家分析研究的对象。

至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我总结为两个主要原因。

1. 需求的再分配。头部直播的陨落所谓一鲸落万物生,直播的需求没有明显萎缩的情况下,流量的再分配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会,所以早先立下人设的达人网红纷纷崛起吸纳直播流量,给人一种“百花齐放”的感觉(其实早就是,只不过在强势头部状态下,小主播被长期忽略)。

2. 同质化竞争带来爆点机会。当大家同质化竞争的时候,一些特定气质的内容,或者大家“没看过”的感受,叠加疫情之下大家对人生、哲学的感同身受,带来一些内容快速引爆,成为新的现象。

这是行业变化的原因,而对于具体的直播行为,直播带来持久健康的经济价值,离不开4个主要因素。

1. 稳定的与受众需求相一致的人设与基础量。

2. 敏锐及时的用户互动能力(核心也是对互动内容的精准筛选与反馈)。

3. 稳定的有价格优势的具有稀缺性的货源(产品/服务)。

4. 健全的内容风险把控的能力。

如果没有上面几个因素,可能直播还不如视频广告来的痛快。

金融与直播

金融机构做直播,很多人会一上来去考虑对于不对,应不应该的问题。甚至多多少少,直播在金融相关行业内,甚至被打上了“负面”标签。

上面我们说了,直播其实就是“人设+互动+产品+风控”的结合体,因此直播的成功与否与完美的直播间设备,“吼叫营销”,“误导销售”没有半毛钱关系。

而金融与直播的结合点,同样需要回归到上面的四个问题。

1. 你的人设与基础量是什么?

2. 你要如何互动?

3. 你的产品是什么?

4. 你如何控制风险?

人设是很重要的。今天金融机构的直播,未必需要万紫千红百家争鸣,但一定需要有一些具备良好人设的头部。可能对基金公司来说,基金经理就是这样的人设代表。而银行业呢?你要打造的是“财富主事人”?还是“消费体验官?”直播的人是要长得好看吗?还是要看起来很有信赖感?或是其貌不扬出口成章?如何体现专业性?要不要幽默?这些问题都是要明确的,人设的不同,对应的是圈子文化的不同,也会带来不同的直播基础量和基础粘性。

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大家因为互动所以聚集,因为聚集所以产生话题,并可能带来爆点,并在互动中快速形成交易决策。金融应该互动什么内容?显然金融不能互动“先到先得”促销理念,更应该互动的是打消疑虑,建立合适的金融知识与理念。当然直播到底服务长尾和服务头部,也有明显的区别,对金融直播来说未必人越多越好,而人越定向,群组特征越明显越好。

产品的内核是什么。不同的直播渠道可能会决定不同的产品,毕竟监管对产品与渠道的适配性是有要求的。自有渠道和外部渠道对应的产品自然也就不同。金融产品强调适配性,不是一个价格战的产物,在相对同质化竞争的情况下,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更依赖于“品牌”,部分依赖于“权益”,而恰恰银行的权益整合普遍又是非常弱势的,因此说产品,不如更聚焦于品牌与权益。

风控是底线。直播最大的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内容风险。直播内容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内容的随机就一定会放大风险,这里面的案例太多了相信大家也都知晓。但我们要说的是,内容的把控一方面依赖于台本,另一方面依赖于监测监督,各流程节点都需要有对应的核准、权责明确、风险控制机制。二是人员流失风险。很多机构担心直播带火了“人”,而“人”是不可控的,流失会造成重大冲击。所以直播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人”和“品牌”平衡的事情,有些头部“人”即是品牌主题,所以人不存在流失问题。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如何把“人”附着在“品牌上”,而不是“品牌”附着在“人”之上,这需要有特别的内容设计、流程设计与机制设计安排,而不能照搬照抄互联网的个人主播。

金融的直播本质上是带着明确目标的,受众人群的划分也与一般消费品直播所不同,因此金融直播更需要根据目标需要做长期的规划安排,而不能把直播就是当做直播,不因为“别人都做所以我也要做”。直播作为前端触点对于普遍触点匮乏的金融机构来说自然很重要,但直播背后用户数据的综合应用,人或数字化工具的跟进营销,与渠道的结合更为关键。

直播这件事情看起来是一件短期爆火的事情,但是从早年“电视购物”开始,互动式的营销,从来都是长期的刚性需求。对于个人主播来说短期捞金获得利益自然说得过去,但对于机构来讲,稳健经营长期维系目标客户圈层,才是互动营销的根本目标。

否则今天带来的流量都将在短效的爆火后成为别人的嫁衣。现象级对行业有好处,但对于某一家机构来说,虽然带来了短期的知名度,但也带来巨大的风险,毕竟现象级是很难复制的,而大众也不关心现象本身,当下需求得到满足获得交流的谈资就够了。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