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本文源自美联储理事Lael Brainard在美国货币政策论坛上的演讲

金融系统正在经历与数字化和去中心化相关的快速变化。其中一些创新在降低交易成本和摩擦、增加竞争和改善金融包容性方面具有相当大的前景,但也存在潜在风险。随着技术推动深刻变革,重要的是我们为未来的金融体系做好准备,而不是将我们的思维局限在今天的金融体系中。

不断发展的金融数字化和去中心化

近年来,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和加密技术的新型数字资产的发展和应用出现了爆炸性增长。加密货币市场的市值从五年前的不到1000亿美元增长到2021年11月的近3万亿美元,目前约为2万亿美元。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促进加密金融生态系统的平台快速增长,包括去中心化金融(DeFi)平台。这些加密金融平台促进了各种活动,包括借贷、交易和托管加密资产,在某些情况下在投资者和消费者保护、市场完整性和透明度方面超出了传统监管权限。

加密金融生态系统的增长正在推动对稳定币的需求——稳定币是旨在相对于美元等参考资产保持稳定价值的数字资产。2021年,稳定币供应量增长了近六倍,从2021年1月的约290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1月的1650亿美元。少数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高度集中:截至2022年1月,市值最大的稳定币占据几乎一半的市场,四个最大规模的稳定币加起来几乎占市场的90%。今天,稳定币被用作DeFi和其他加密平台的抵押品,也用于促进加密货币平台和其他平台上以及和其他平台之间的加密货币头寸的交易和货币化。

未来,一些发行人设想稳定币还将在支付系统中扩大覆盖范围,并普遍用于国内和跨境的日常交易。因此,为储备资产的质量和充足性以及风险管理和治理制定强有力的框架非常重要。正如总统金融市场工作组最近一份关于稳定币的报告中指出的那样,防范运行风险很重要,因为发行人无法及时和充分满足按面值购买稳定币的赎回请求的前景可能会导致赎回需求突然激增。解决结算风险也很重要,即资金结算在预期时不确定和最终性,以及系统性风险,即稳定币提供方面临失败或困境可能会对更广泛的金融体系产生不利影响。

超级碗期间加密金融广告的突出凸显了散户投资者对加密生态系统的日益参与。到2021年底,皮尤研究中心发现,16%的受访者表示曾个人投资、交易或以其他方式使用过加密货币,而2015年这一比例不到1%机构投资者的兴趣也在上升。因此,成熟的金融中介机构正在努力扩展他们提供的加密金融服务和产品,这也许并不奇怪。如果以过去一年为指导,加密金融系统可能会继续增长和演变,从而强化与传统金融系统的相互联系。

因此,许多国家的官员正在努力了解和适应金融体系的转型。许多司法管辖区正在努力确保法定和监管框架适用相同的规则来应对相同的风险,一些司法管辖区正在发行或考虑以数字形式发行中央银行货币。

为未来的支付系统做准备

美联储需要为未来的支付环境做准备,即使我们继续进行改进以满足当今的需求。鉴于金融体系的快速数字化,美联储一直在批判性地思考潜在的美国中央银行数字货币(CBDC)在未来的数字支付领域是否可以发挥作用,以及它的潜在属性、成本和效益。

今天,我们的金融和支付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效益,并随着实时支付等发展而不断改进。尽管如此,某些挑战仍然存在,例如一些美国人无法获得数字银行和支付服务,以及昂贵且缓慢的跨境支付。对数字金融生态系统日益增长的兴趣表明,技术正在实现值得考虑的潜在改进。此外,重要的是要考虑新形式的加密资产和数字货币可能如何影响美联储维持金融稳定、安全高效的支付系统、家庭和企业获得安全的中央银行货币以及最大限度的就业和价格稳定。对于CBDC是否能够与变革未来金融业的私人部门创新形成互补,以及在保留当前金融体系安全和有效要素方面,CBDC应发挥什么作用值得谨慎探索。

公共和私营部门在美国金融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互补作用。从Fedwire到FedNow,美联储拥有多个世纪的经验,致力于改善美国支付系统的基础设施,为充满活力的私营部门活动提供弹性和适应性基础。与此同时,私营部门银行和非银行机构竞相在此基础上构建尽可能最好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国内外消费者和投资者以美元计价的需求。结果是一个有弹性的支付系统,可以响应企业、消费者和投资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虽然官方部门提供稳定的货币,运营一些重要的支付渠道,并对金融中介机构和关键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进行监管和监督,但私营部门带来了竞争力,鼓励提高效率和提供新产品并推动创新。负责任的创新有可能提高金融包容性和效率,并在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以及维护金融稳定的框架内降低成本。

在我们评估金融系统未来状态的范围时,应当谨慎考虑如何在数字金融系统中保持公众可以随时获得政府发行的无风险货币——美联储发行实物货币的数字等价物。美联储最近发布了一份讨论文件,概述了美联储目前对美国CBDC的潜在利益、风险和政策考虑的想法。该文件没有提出任何具体的政策结果,也没有暗示美联储将就发行美国CBDC的适当性做出任何迫在眉睫的决定。它列出了四个CBDC设计原则,包括潜在的CBDC应该受到隐私保护,从而保护消费者数据和隐私;中介化,这样金融中介而不是美联储直接与消费者互动;可广泛转移,支付系统不是碎片化的;和身份验证,执法部门可以继续打击洗钱和资助恐怖主义。

金融稳定

鉴于美联储促进金融稳定的任务,对CBDC的任何考虑都必须包括其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强有力的评估——不仅因为它现在存在,而且还因为它可能在未来不断发展演变。考虑到当今的金融体系,探索设计特征以确保与已建立的金融中介的互补性非常重要。CBDC(取决于其功能)在被视为最安全的货币形式的情况下,作为价值存储和支付手段可能具有吸引力。这可能使其对规避风险的用户具有吸引力,可能会导致对CBDC的需求增加,而在压力时期以牺牲其他中介为代价。因此,对可以引入以限制此类风险的工具和设计特征进行研究非常重要,例如提供无息CBDC并限制最终用户可以持有或转让的CBDC数量。

正如我在一开始所指出的,数字资产和支付生态系统正在快速发展。因此,考虑CBDC在未来金融体系中促进金融稳定的潜在作用也很重要,在这个体系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支付和金融交易将通过稳定币等数字货币进行。如果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未来的稳定币市场可能会由一两个发行人主导。根据这些稳定币的特性,这些稳定币和存款之间的预期持有量可能会发生很大变化,导致规避风险的用户在可能会破坏金融稳定的压力时期进行大规模赎回。在这样的未来状态下,通过在数字金融生态系统中提供安全的中央银行负债,CBDC与稳定币和商业银行货币的共存可以证明是互补的,就像现金目前与商业银行货币共存一样。包括美联储在内的政策制定者必须为支付系统的未来制定计划,并考虑所有可能的选择,以实现新技术的潜在好处,同时维护稳定性。

国际考虑

对金融体系未来潜在状态的分析不仅限于国内影响。美元对全球金融市场很重要:它不仅是主要的全球储备货币,而且美元也是国际支付中使用最广泛的货币。

其他主要司法管辖区发行CBDC的决定可能会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或多或少具有破坏性,并可能影响美国CBDC的潜在风险和收益。因此,明智的做法是考虑全球金融市场和交易的未来状态,无论有没有美联储发行的CBDC。例如,中国人民银行在过去两年中一直在中国许多城市试点数字人民币,也称为e-CNY。数字人民币的重大早期进展可能会对跨境支付和支付系统的发展产生影响。它可能会影响跨境数字金融交易的规范和标准的发展。

在未来以CBDC形式发行一种或多种主要外币的情况下,必须认真考虑美国CBDC的潜在缺失或发行将如何影响美元在全球支付中的使用。美国CBDC可能是确保世界各地使用美元的人们可以继续依靠美元的实力和安全性在数字金融系统中进行交易和开展业务的一种潜在方式。更广泛地说,重要的是要考虑美国如何继续在制定管理涉及CBDC的国际数字金融交易的标准方面发挥主导作用,这些标准与隐私和安全等规范一致。鉴于美元作为全球支付工具的重要作用,最根本的是美国要处于CBDC研究和政策制定的前沿,因为关于CBDC的国际进展对于全球金融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研究和实验

鉴于未来可能出现的金融系统数字化状态的范围,美联储积极参与基础技术非常重要。我们构建24x7x365即时支付轨道的工作借鉴了当今全球一些最具弹性、高性能和大规模的技术平台的经验。它提供了有关与实时支付相关的清算和结算模型以及欺诈、网络弹性、云计算和相关技术的重要见解。

在美联储就CBDC进行公开咨询的同时,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为CBDC开发了一种理论上的高性能交易处理器。他们最近在开源许可下发布了由此产生的软件,作为与更广泛的技术社区互动并提高透明度和可验证性的一种方式。

此外,美联储正在研究分布式账本技术等创新如何改善金融体系。这项工作包括试验稳定币互操作性和跨多个分布式支付账本系统测试零售支付。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最近成立了一个创新中心,专注于为中央银行社区验证、设计、构建和推出新的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

无论未来如何,这些技术研发举措对于我们促进安全高效的支付系统和金融稳定的责任至关重要。

结论

金融体系并没有停滞不前,我们也不能停滞不前。数字金融生态系统发展迅速,与传统金融体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美联储应谨慎了解不断变化的支付格局、推动这一演变的技术进步和消费者需求,以及随之而来的政策选择,因为它寻求履行国会授权的角色,以促进美国的安全、高效和包容性系统美元交易。为了为未来的金融体系做准备,美联储正在对这些新技术进行研究和试验,并与公共和私营部门合作伙伴密切协商。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