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2020年,新冠疫情重创全球保险业,而同时科技和数字化对保险业的重要性也越发彰显。纵观全球保险行业,科技的力量撼动保险业的传统格局,带来不可估量的深远变革。

近年来,保险科技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传统保险机构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产品和工具应用日益丰富,技术助推保险业升级。2020年,新冠疫情使全球保险业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但科技和数字化对保险业、金融业乃至实体经济的意义,在危机下越发彰显和获得全球共识。

本文将从全球保险科技发展、中国保险科技发展、新冠疫情下的保险科技和保险科技未来发展四个部分,作以简要梳理和初步探讨。

一、全球保险科技纵览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在传统保险领域的不断应用与渗透,近几年来,全球保险行业不断衍生出新的细分业态和商业模式;市场对保险科技企业的投资关注度和体量均呈现明显增长。

从投融资看,全球保险科技行业投融资自2016年以来逐年上升,到2019年融资额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3.9%。2020年第一季度,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保险科技投融资表现低迷,但随后迅速恢复,在第三季度达到新高。

根据韦莱韬悦发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保险科技简报》,2020年三季度全球保险科技行业共发生104笔投融资交易,投融资额达25亿美元。总投资数和总额分别较上一季度增长了41%和63%,相关投资的回报率也增强了投资者们对保险科技的信心。随着投资者大量资金涌入保险科技领域,以及资本的快速部署,全球保险科技行业正逐步走向成熟期。

图1 2012-2020 Q3全球保险科技年度投融资总额与投融资数笔数

数据来源:Willis Towers Watson

从投融资风向看,投资者偏好趋于成熟、D轮后的保险科技企业,虽然在成本较低的种子轮、A轮等也不缺乏资金支持。然在融资周期中部(B轮和C轮)的保险科技企业,则面临资金相对枯竭的状况。投资者对处于这一中间阶段的企业较为挑剔,在多变环境下,只有那些数字战略明确、能有效解决行业问题、快速适应变化的保险科技企业,才能够脱颖而出、长期生存。

表1 全球保险科技独角兽

资料来源: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

目前,全球共有13家保险科技独角兽,业务类型涉及健康险、企业保险、家庭保险等多个领域。其中,美国包揽9家,中国、英国、德国、印度各有1家。从时间上看,2019年出现的独角兽数量最多,有5家;2020年以来新增2家。

表2 2020年保险科技公司IPO事件

资料来源: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

2020年,尽管新冠疫情带来了巨大冲击,保险科技领域的资本仍旧动作频频,资本市场迎来一波上市潮。截至10月底,上市的美国保险科技公司有5家,中国有1家——保险电商慧择保险。在2020年的上市保险科技企业中,Root Insurance主打UBI车险,并且已获得车险牌照;GoHealth和SelectQuote均为主攻美国老年健康险Medicare Advantage(编注:联邦医疗优惠计划)市场的中介平台;Lemonade为主打智慧化房屋保险的P2P保险公司,也是一家明星创业公司;中国的慧择为寿险中介平台。

二、中国保险科技发展

中国拥有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和其它国家类似,保险业的信息化进程因产业特点,相较落后于银行、证券等其他金融领域。2016年8月银保监会发布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保险业基础建设,推动云计算、大数据在保险行业的创新应用。

近几年,中国保险企业开始加大保险科技投入。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2019年中国保险机构的科技投入达320亿元左右。在未来五年,随着智能金融的快速发展和行业乱象的出清,保险科技的投入将保持在20%左右的年增长率,预计2025年将增长到955亿。

在这样规模的投入下,我们预见中国保险业格局将在多个维度被重构:

第一,大型保险公司开启数字化转型。当前,已有多家传统大型保险企业纷纷开始改变自身发展战略,积极融入数字化浪潮,采取多种举措开启数字化转型。例如,以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为代表的大型保险机构纷纷将“保险+科技”提到战略高度,在顶层设计层面将数字化转型列入公司战略重点;借助自身资金和体量优势,在IT架构建设、自有云平台等数字化建设方面进行大投入;通过将保险科技应用于全业务链条,提升保险业务的运营效率,提升客户全流程体验;建立科技子公司,将科技子公司作为集团的科技创新基地,通过投资初创科技公司快速布局保险科技相关的上下游行业,打造数字化保险生态圈。

第二,多元化市场主体提供保险科技创新解决方案,中小型保险公司、保险中介、互联网保险公司、互联网巨头等多元化市场主体在不同的赛道上凭借技术助力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中小型保险公司凭借技术在产品、服务、渠道发力,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加大保险科技布局和促进互联网渠道业务。互联网保险公司开启凸显线上及技术属性的全新商业模式,在渠道上建立完全的D2C模式。此外,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保险业,凭借流量和技术优势给保险业原有的格局带来冲击。互联网企业革新保险业的客户触达方式,借助线上渠道和低进入门槛将保险产品迅速推广至数亿级用户,通过场景化销售和引导用户开展保险自我教育的方式,将用户向商业保险消费者转化,并面向年轻人群、下沉市场人群,拓展传统保险的获客范围。

第三,保险科技广泛渗透财险、寿险、健康险业务。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对保险业务流程的全面渗入,提升了保险业业务效率、改变了产品形态与服务交互方式,在财产险、寿险及健康险业务中广泛应用。例如,在财产险业务中,图像智能定损技术提升了车险业务的理赔效率,同时,保险科技的发展拓宽了财产险业务的保障范围,非车业务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量创新型险种。在寿险行业,各险企借助保险科技,解决传统寿险营销模式面临的痛点。寿险业的营销思路从传统的线下人海战术和高压管理,过渡到线上的专业营销、微信营销、批量获客,利用互联网新工具并通过完善产品体系来促进营销技术的提升。在健康险业务中,保险科技的发展助力健康险保障设计和精准定价,可穿戴设备等技术的发展助力提升健康管理智能化水平,健康险业务从单一的理赔支付转向更为主动的前摄性健康管理,功能定位更为丰富。

第四,保险科技赋能保险业务全流程。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为代表的保险科技广泛应用于保险业务的全流程,提升了产品开发及定价、营销渠道、客户服务、核保核赔等各环节效率。

在保险产品开发及定价环节,保险科技为数字化保险产品开发提供创新支持。云计算、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得保险公司可以从丰富产品种类、开发新保险场景、拓展保险可保范围、精准化定价等角度打造技术赋能的多层次保险产品保障体系。在智能营销方面,线上化渠道兴起,保险公司通过官网、APP及第三方网络平台等多渠道触达客户。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保险公司可以充分识别保险客户的潜在保险需求,并据此实现全自动化的智能保险推荐。在核保核赔环节,保险公司通过技术的应用不断提升核保核赔环节的运营效率及风控水平。智能核保系统通过简单的人机对话和互动问答,可以完成对客户的身体状况判断,通过搭建高风险用户识别模型,可以精准识别高风险用户并给出较为精确的核保结论,用户也可随时随地进行高精度的AI自核;智能核赔通过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等技术,可以完成对案件的实时风险评估,实现理赔风险控制与处理时效之间的平衡。

三、新冠疫情下保险科技的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远调整,也给全球保险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新冠疫情后28天内,MSCI国家指数成分股的市值下降了31%,其中全球保险业的股票市值下降了35%,欧洲保险业股票市值下降了41%,亚太地区保险业市值下降了24%。前两季度,全球保险业在资产和负债端遭遇“双杀”,损失惨重。一方面,各险企保费收入下滑,财产险业务赔付率显著上升,导致承保亏损,净利润下降。同时,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导致投资收益损失。

但是,在冲击保险业的同时,疫情也在相当程度上加速了保险业产品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第一,疫情期间,企业经营中断,技术赋能险企进行产品创新,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针对疫情导致的大规模停工停产,以及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营业中断风险,多家保险公司迅速反应,设计出针对新冠疫情的营业中断保险,助力中小企业度过难关。此外,针对企业复工复产的顾虑和风险管理需求,保险机构还针对性推出保障企业损失的“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综合保险”以及给企业提供员工新冠肺炎保障的产品,减少企业复工复产的顾虑。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已有68家保险公司开发了600余款相关保险产品。

第二,疫情影响下,线上销售渠道兴起,数字保险显著拓宽了保障范围。

受疫情影响,消费者的保险意识显著提升,同时对通过互联网购买保险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更高。在传统线下代理渠道受阻的情况下,互联网销售渠道迅速增长。保险机构运用视频连线和远程认证等科技手段,实现业务关键环节线上化。今年上半年,互联网人身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2.2%,互联网财产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长44.2%。

第三,疫情突发下,互联网远程医疗快速发展,有效解决了群众隔离状态下的医疗需求,多家互联网远程医疗平台用户量、访问量出现激增。

在疫情刚刚爆发的二月初,截至2月8日24时,阿里健康问诊页面累计访问用户近1000万人,累计在线问诊用户超过93万人;医生人均日接诊量100人以上,呼吸科部分医生人均日接诊量在200人以上。截至2月5日,丁香园疫情期间的在线活跃医生总数共计约1.5万名,总问诊量达60万,丁香医生在线问诊平台用户环比增幅215.32%,问诊量环比增幅达134.91%。据易观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年度报告显示,受疫情影响,2020年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预计将达2000亿元,同比增长46.7%,是2015年以来的最高增速。企查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共新增互联网医疗相关企业6.3万家,同比增长153%。

长期来看,数字化升级的加速和技术发展将对保险业发展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多种呈指数级发展的技术,正合力改变着保险业,创造和拓展了新的风险管理需求,为保险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注入新动能。可以说,一个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信息技术基础,由传统保险公司、大型互联网机构、保险科技初创企业及监管机构等多元主体共同组成,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更好地服务人民保险保障需求的保险科技创新新生态,正在逐步形成。

四、保险科技的未来挑战

面对保险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在拥抱创新同时,应保持积极审慎态度,切实关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金融监管等方面的新问题新挑战。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保险科技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要素,在于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可以预见,数据的隐私保护和数据所有权的争夺,是下一步保险科技发展的核心。在全球范围内,谁能获得有效的合法的数据,谁将掌握主动权。

区块链作为“可信任、可交互、可加密、可共享的价值链”,本质上是解决保险行业互信问题,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前提下打破信息壁垒。目前区块链在保险行业整体处在试点落地阶段,2019年行业投入约3亿,在监管的牵头下,区块链未来可以发挥巨大的应用价值。

网络安全与数据归属

随着数字革新,网络安全和系统稳定愈加复杂,必须重视网络安全问题。相对传统风险,网络风险扩散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影响更大,突发性网络安全事件也对保险科技企业的应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外,数据确权也是数据市场化配置及报酬定价的基础性问题。目前,各国法律似乎还没有准确界定数据财产权益的归属,大型科技公司拥有数据事实上的控制权。市场迫切需要明确的机制,确认各方数据权益,推动完善数据流转和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并公平合理地利用数据价值,依法保护各交易主体利益。

金融创新与监管

中国金融科技在法律规范和风险监管方面,多年来遇到和克服了不少问题不少,积累了宝贵经验教训。为推动金融科技发展,一方面应支持金融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创新,另一方面,应坚持创新要服务于实体经济。

一方面,按照金融科技的金融属性,把所有金融活动纳入统一的监管范围。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手段,优化业务审批、实施流程再造,建立以诚信系统为基础的事中事后监管模式,为进一步深化保险“放管服”改革提供便利。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升级增长模式、优化经济结构的攻关期。经济发展前景向好,但也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受新冠疫情冲击,我国很多市场主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也显著增多。未来,我们期待我国保险业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保险市场优势,在技术助力下推动保险业的转型升级,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和保险业新生态。

(作者魏晨阳系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主任,王言系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专员,李歆悦系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实习生)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