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一、2020年险资投资表现
根据银保监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1月保险资产总额为22.92万亿,同比增长13.93%,为历年同比增长率最高值。权威数据显示,保险公司2020年全年利润预计超过3400亿元,成为2019年之后又一盈利超3000亿的大年,且同比实现9.5%的增长。从行业看,险资全年投资收益率达5.41%,大幅超越2019年(4.94%)。虽然5.41%的收益率并非行业历史最好,但不少保险公司已表示,去年自家公司的投资业绩创下历史最高或逼近历史最好的水平。截至2020年末,保险业总资产为23.30万亿,同比增长13.29%。资金运用余额为21.68万亿元,同比增长17.02%。从险资的资产配置结构来看,债券、股票基金,以及银行存款占据险资配置比例最高。其中,债券7.98万亿元,占比36.59%;银行存款2.6万亿元,占比11.98%;股票1.88万亿元,占比8.66%;证券投资基金1.1万亿元,占比5.09%;投资性房地产2101.06亿元,占比0.97%。
2020年保险资管业开足马力支持实体经济。中国保险资管业协会数据显示,2020年保险资管业共登记注册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和保险私募基金461只,同比大增77.3%;登记注册规模达9758.44亿元,增长71.6%。
二、国内各险企投资与业绩回报
微信公众号“13个精算师”统计了2019年25家保险资管公司财务数据指标,从投资收益率、营业收入、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规模等角度给出了分析和排名。2019年25家保险资管公司中,营业收入规模第一的是泰康资管,营业收入48.5亿元;净利润水平第一的是平安资管,净利润高达28.7亿元;净资产收益率最高的合众资管,净资产收益率高达50.7%;总资产规模最大的中再资管,总资产规模高达142.3亿元。2019年保险资管营业收入241亿元,同比增长34%;净利润水平101亿元,同比增加38%。2019年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为42%,近三年均超过了40%。
目前,各家公司2020年的险资数据还没有全部出炉。截至2020Q3,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太保净收益率分别达4.47%、4.50%、4.60%、4.60%。

国寿:2020年前9个月,国寿的新增准备金与税前利润占⽐达36%。1月27日,中国人寿2021年工作会议披露:2020年,国寿集团合并总资产突破5万亿元,合并管理第三方资产1.8万亿元。数据显示,2020年,国寿资管规模新增签约规模近1000亿元,累计签约规模近5000亿元,在管资产规模近3300亿元。合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18%,净利润同比增长26.48%。留存资产处置清收突破12亿元,均创历史最好成绩。综合金融有力推进,品牌影响持续提升。通过永续债权和股权投资项目为实体企业去杠杆、降负债超过350亿元,位列保险行业第一,成为市场化债转股投资中坚力量。基金公司管理资产总规模2707亿元,比去年底增长14%,非货币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行业排名提升5个位次。香港公司受托管理资产规模2366亿港元,整章建制不断提升抗风险能力,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指标超额完成预算任务,在《财资》年度最佳G3债券投资机构排名中荣登榜首。
人保:1月27日,人保集团召开2021年工作会议指出,2020年人保集团总资产为1.3万亿元,管理资产规模1.9万亿元。人保积极参与专项地方债和企业债投资,上半年投资地方政府债466.8亿元、企业债323.5亿元。其他固定收益投资包括二级资本工具、理财产品、存出资本保证金、保户质押贷款、信托产品、资产管理产品等。其他包括投资性房地产、股权投资计划、归类为投资合同的再保险安排、非上市股权投资、衍生金融资产等。
泰康:泰康人寿官微消息,截止2020年底,泰康人寿总资产超9950亿元,净资产超715亿元。2020年,泰康管理资产规模突破2.2万亿。2020年二季度泰康年金基金投资组合数745个,组合资产3222.03亿元。泰康资产是唯一一家年金管理规模突破3000亿级的管理机构。
太保:2020年前9个月,太保的新增准备金与税前利润占⽐达40%。2020年,中国太保总资产9,818亿元,较五年前增长138.2%。“十三五”时期,中国太保累计实现净利润375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增长157.6%。集团内投资资产规模达8,252亿元、较五年前增长176.7%,资产配置结构明显优化,投资收益稳步提升。中国太保积极配置长期政府债,延展寿险资产久期。历年来险企投资收益稳健。
平安: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达3.7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6.6%,其中18.9%的金融资产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资产。年报显示,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近10年平均总投资收益率为5.3%、平均综合投资收益率为5.5%,均高于5%的内含价值长期投资回报假设。中国平安抓住发行供给高峰增配国债、地方政府债及政策性金融债,有效拉长资产久期。
中再:2020年上半年,中再集团实现总投资收益75.65亿元,净投资收益64.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8%、6.3%,收益增长有两大原因:一是总投资资产规模实现较快增长;二是积极把握资本市场波动机会获取超额投资收益,同时受益于A股市场回暖,公开市场交易品种投资收益表现良好。上半年,年化总投资收益率5.48%,同比提升0.29个百分点;年化净投资收益率4.64%,下降0.43个百分点。期末中再集团管理资产规模3129亿元,其中集团投资资产2907亿元,较年初增长11.0%;委托中再资产管理资产2562亿元。
新华:2020年前9个月,新华保险的新增准备金与税前利润占⽐达64%。新华保险债券部分仍以拉长久期为目的,配置部分利率债品种,择机配置与久期相匹配的高等级信用债品种。截至2020Q3,公司投资资产8991.4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1pct。年化总投资收益率5.6%。同比增长0.9pct,相较同业取得较好收益(平安5.2%;人寿5.36%),主要原因在于Q3权益资产表现超预期,带动投资收益提升。公司投资资产买卖价差收益增加,投资收益增长50.8%至397.77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20.98亿元(去年同期为6.33亿元)。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影响,公司其他综合收益66.35亿元(去年同期39.6亿元),同比增长67.6%,预计全年利润良好表现能够延续。从具体投资策略来看:1)固定收益:债券仍以拉长久期为目的,配置部分利率债品种,择机配置与久期相匹配的高等级信用债品种,同时优选信用资产标的,进行非标投资。2)权益投资:坚持价值投资策略,中长期关注核心资产与高分红资产的配置。
三、常态防控形势下的保险资金运用
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礼指出,2018年中美贸易博弈以来,叠加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各国将矛盾转向中国,造成了复杂的外部环境。严峻的经济金融环境下,资产负债如何匹配是当前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的主要问题。中短期利率走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对资产配置的时点选择、灵活性要求更高。2020年,保险资金机构普遍认为低利率环境下信用风险有抬升趋势,市场非标供给有限,权益市场不断分化,险资投资面临较大压力,面临的挑战加剧,具体来说:
1. 资产负债管理难度加大:一是资金总量匹配困难。二是收益成本匹配困难,投资能力要求高。三是资产负债久期匹配困难。
2. 权益大幅波动考验投资智慧:一是短期看市场波动和不确定性较大。二是股票结构性分化严重。三是新会计准则实施将带来更大挑战。
3. 非标领域“优质资产荒”形势严峻:一是非标市场供给收紧。二是市场竞争激烈。三是诸多不确定性的制约。
4. 低利率环境下带来的信用风险困扰:低利率环境下,部分企业信用风险上升,但企业信用利差不断压缩,保险资金配置被动信用下沉,信用风险敞口加大。投资主体上,当前保险资金投资以信用类固定收益产品为主,大部分投资品种高度依赖主体信用,无其他增信措施支撑,缺乏成熟的信息披露、技术资产和信用管理等辅助手段,在出现风险时,风险处置手段有限。投资策略上,保险机构信用策略较为粗放,信用溢价挖掘、获取能力不足。在目前的内外部复杂经济环境背景下,保险资管机构对于风险很容易形成一致性预期,普遍都会降低风险偏好,但未来信用策略能力取决于挖掘信用溢价的能力,需要深入挖掘项目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以获取信用提升。
5. 保险资管行业整体经营环境压力:一是投资长期化和绩效考核短期化之间的矛盾。二是偿付能力压力比过去更为突出。三是中小型和新成立的保险资管机构压力加大。四是与其他资管主体竞争激烈,行业呈现资金“逆差”局面。
银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主任袁序成表示,在保险资产规模不断增长的背景下,权益投资为保险机构拓展长期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的产品、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支撑。在疫情防控常态形势下,险资应发挥行业优势,做好长资金管理者:一是发挥保险资管行业大类资产配置和长期稳健投资优势;二是重视同业竞争与合作,走差异化第三方业务竞争道路;三是提升信用风险评估和管理能力;四是深化财富管理合作,通过深化供给侧改革,助力财富管理市场大发展。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