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2020年开年不久,央行就已披露千万级反洗钱罚单。2月14日,央行一次性公布27张反洗钱罚单,其中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华泰证券三家机构及负责相关业务的负责人揽下三张千万罚单,分别为2360万元、1820万元和1010万元,总计5190万元。
近日,在复旦大学中国反洗钱研究中心主办的“2020第十届中国反洗钱高峰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局副局长王静表示,今年的罚金预计要超过这个目标,目前已经有若干个千万级罚单出现。
显而易见,2020反洗钱监管工作持续纵深。而在此前,2017年开始,反洗钱严监管大幕已然开启。2019年,在金融强监管的态势下,央行披露的罚单数量规模进一步显现出了“量价齐飞”的特质,全年的反洗钱罚单达354张,金额达1.38亿,超过2018同期数据。其中,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反洗钱处罚呈现明显的攀升态势。
历数既往的风险案例,跨境支付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支付机构反洗钱风控不力,通过合同及单据造假等进行非法洗钱行为屡见不鲜。
跨境支付平台的反洗钱之战
早在2015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出台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开展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的通知》指出,支付机构应按照“了解你的客户、了解你的业务、尽职审查”原则保证签约商户的真实性、合规性,严格审核参与跨境外汇支付业务客户身份信息的真实性,掌握真实交易信息,按照完整性、可追溯性原则采集逐笔交易的明细数据,并匹配交易资金信息。
然而,在实际操作环节,由于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自身反洗钱能力不足,难以判别跨境支付资金来源,且无法确认贸易真实与合规性,也让这些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如今,随着监管趋严,很多支付机构在重新制定风控规则。
据了解,第三方支付机构要建立完善的跨境支付反洗钱风控体系,主要需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针对跨境支付业务的资金性质做好管理,从资金来源入手,做到资金源头“无问题”;二是确保资金实际清算到卖家账户,并对卖家加强国际反洗钱、反恐怖融资的筛查;三是尽可能多地接入境内外反洗钱、反恐怖融资机构数据,通过此类机构筛查合作商户或跨境电商平台是否存在洗钱行为,从而加大相关业务的合规审核力度。
“但这意味着平台需要花费更多资金、技术、投入反洗钱风控工作,导致跨境支付业务盈利期被拉长,企业很难良性地发展下去。”一位行业人士直言。客户身份识别是反洗钱风控的起点与基石。不少跨境支付机构,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为追求更高的业务增长而降低客户准入门槛,对交易真实性的把控并不严格。
强监管下,跨境支付面临大考
近年来,跨境电商B2C领域凭借其商业模式和风控体系的成熟,成为支付机构纷纷发力的重点。今年上半年,多家支付机构的跨境业务增速超过两位数百分比。
对于多数中小企业而言,基于小额、高频的资金流,如何建立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B2B跨境支付方式是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基本保障,也是一大难题。难以获得银行服务的中小企业并不知道如何走出困境。显然,交易规模更大、交易流程更复杂的B2B跨境支付领域依然是一片蓝海。
为了抢占这一蓝海,不少机构正在不断发力。“小型化和碎片化趋势的交易形态,叠加中小企业相对薄弱的风险意识,B2B跨境支付风险敞口加大。”XTransfer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风险合规官姚伟春表示,“B2B跨境交易链路长,涉及大量线下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风险都可能影响这笔交易。因此,B2B跨境支付反洗钱难度系数更高。”
不过,伴随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趋向成熟,科技手段将有望加速应用于反洗钱防范与监管的全流程。事实上,不少跨境支付机构在自建反洗钱系统,通过系统监测和人工筛查相结合对可疑因素进行分析,不断持续优化反洗钱监控系统功能。
据姚伟春介绍,XTransfer自建的反洗钱系统,主要通过智能信息洞察系统和智能决策分析系统快速识别风险,辅以反洗钱人员的专业认知,双重防线保障交易合规。
当前,运用科技手段来有效解决庞大的反洗钱问题是值得持续关注的话题。对支付机构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此过程中,加强反洗钱与业务增长的协调与融合,进一步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培养反洗钱风控专业团队,方能在新一轮洗牌期突出重围。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