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今天我们想说说关于数字银行与赋能的事情。一直以来,银行如何拥抱数字化,如何实施数字化转型,是大多数银行都在探索的事情。
一件事情在说多了之后,量变就会引发质变,总会有概念泛化,或者失焦的可能性。
常理来说大家说起数字化,提到最多的是“赋能”。
数字化到底给谁赋能呢?
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按常理说,数字化是为基层赋能的,而赋能的原因是基层业绩压力大,因此数字化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基层完成业绩指标。但是基层业绩压力大的问题,是因为不够销售工具不够数字化吗?还是因为市场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呢?
这两个问题看似一样,实际截然不同,不同的原因导致了数字化赋能的方向截然不同。
很多银行都推出了营销的活动,然而在渠道能量薄弱的情况下,活动的宣传推广仍然回到了基层发力的“人海战术”,靠人解决“线上传播”,这看起来数字化的工具并非为基层赋能,而是让基层为数字化赋能。
可能很多人会问了,不对呀,私域流量的经营不就是发挥人的作用吗。
确实,私域流量就是用“人海战术”完成经营,但是,私域流量普遍应用于去掉多级经营的“直销”,直销背后是分润机制的变革,在常规消费品可能适用,但金融却不太一样。
那数字的银行究竟赋能了谁呢?
有另一种观点认为,数字的银行,本质上是赋能了客户,让客户可以节省时间成本,交换到更优质的服务,但如果我们再往前去延伸,假如客户喜爱数字的银行,原因是什么呢?
是因为这个客户赋权的时代,客户不喜欢被推销吗?而不喜欢被推销的背后,是因为市场上已经具备可以不被推销同时满足需求的服务模式及产品。
或者客户喜欢的只是对简单服务的期待,而对“简单”的感受,来源于对线下服务“复杂”的对比,是对流程时间长短的感觉,是对业务理解难易的感觉,是身心感官优劣的感觉。
很多时候,数字化的需求需要刨根问底,在现在的市场上“体验不好”、“业绩压力大”,都说明不了数字化需求的本质需求,数字化要解决的其实不是体验不好的问题,也不是谁业绩压力大的问题。数字化本身要解决的就是满足用户想要的一种状态。
这种用户,可以是在操作一切电子设备的“客户”,也可以是为客户在系统中办理业务的“交易员工”,也可以是后端业务管理系统的“业务管理者”。前端的用户本身就是复杂的。
数字化所追求的前台敏捷相应,也是这一批自外到内,自下到上的不同类别用户。这些用户在使用各种“前台”中,形成了广泛的“数字中台需求”。
所以数字的银行赋能了谁呢?
1、数字的银行应该以赋能客户为第一目标,应让服务更简单,决策更容易。一切以“流程简单、内容准确”为核心。
2、数字的银行应该进一步赋能一线的经营者,通过多维度的数据描述,让他们更了解眼前的客户。一切以“了解客户”为核心。
3、数字的银行应该再赋能业务的管理者,通过丰富的数据为及AI技术,为预测决策提供更多支持。一切以“数据有效收集和应用”为核心。
当然在这三者之外,数字化还可以让很多人受益,但本质上数字化不是一个考核的对象,数字化是靠局部赋能带来的效率提升,继而获得广泛认同与发展的,是一项实实在在的行动目标。
如果数字化说不清楚赋能于谁,那么大家需要的只是一个放钱的银行账户,是否需要一整套丰富的银行服务并不确定,数字的银行,大家又能有多少认知与认同呢?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