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伴随着国务院和人民银行先后正式发文,金融控股公司的准入标准和管理办法终于落定。

对于上市在即的蚂蚁集团而言,悬在头上的「达克摩利斯之剑」也终于被解除。

长久以来,监管环境的变化一直是金融科技巨头们无法回避的潜在风险,也是影响其估值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作为一个新兴的业态,金融科技企业一直在创新与合规中寻找平衡。金融监管的滞后性给金融科技的发展留出了空间,也带去了不确定性。

早在2年前,蚂蚁被纳入首批金控监管试点的消息一出便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这不仅是中国金融监管的重要突破,也是金融科技巨头面临的全新挑战。

尽管从招股书来看,蚂蚁集团已经公布了金控方案,并早已进行了股权和业务上的调整。但在金控新规正式出台前,变数仍一直存在。

如今,「靴子」终于落地。

如果说此前的「互联网贷款管理办法」明晰了蚂蚁在消费金融领域展业的合规路径,那么金控新规的落地则让蚂蚁的「身份」更加清晰。

1、厘清「身份」

在蚂蚁集团不久前披露的招股书中,以较多的篇幅提到了来自金融服务行业的监管变化是最大的潜在风险之一。

金融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高度复杂,且不断变化,提高公司合规的难度。以往公司曾调整业务和合作模式,以遵守支付、网络借贷、理财和保险方面不断变化的监管环境。

同时,蚂蚁也在招股书中提到了,未来包括支付、借贷、资管、保险等垂直领域依然会持续面临监管政策调整所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比如,民间借贷利率上限下调至LPR的4倍,「不能排除小贷公司需要适用该规则的可能性。」

不仅如此,作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蚂蚁集团还涉及到大量的金融业合作伙伴,它们同样面临监管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合规挑战。

根据招股书,「公司合作伙伴面临的监管要求可能包括更严格的资本要求、风险权重要求、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限制对单一平台的依赖程度、收紧操作标准。」

同样刚刚披露招股书的京东数科也提到了,不断变化的监管政策所带来的挑战。

相关监管机构日趋关注金融与科技服务的融合,可能会继续颁布 新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或加强对现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因此,在不断的业务创新过程中,公司需不断做出调整以应对法律合规要求。

事实上,从2018年开始,金融「强监管」成为主旋律。在金融科技市场,行业整治与开放创新并行。

一方面,P2P和现金贷整治力度不断加深,数据、催收行业也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整顿。

而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效果方面的价值日益凸显,从金融业机构到互联网巨头都加大了在金融科技上的投入。

金融科技的监管也有了不少突破和创新。比如,今年出台的「互联网贷款管理办法」就为大量的「助贷」业务进行了正名和规范。

如今,蚂蚁纳入金控监管靴子落地,也为其即将到来的IPO扫除了最后一个不确定因素。

目前来看,正式出台的「金控管理办法」在核心条款上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基本一致,包括蚂蚁在内的首批试点企业已有足够的时间去做调整。

根据招股书中公布的金控方案,蚂蚁集团拟将以全资子公司浙江融信为主体申请设立金融控股公司并接受监管。

按照招股文件披露的信息,浙江融信是蚂蚁集团100%持股的子公司,因此金控新规对蚂蚁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不会产生影响。

此外,这种「大」产业「小」金控的模式是目前国内产业金控的通行模式,也是较为成熟的结构。

在金融科技领域,借由「小金控」的模式将科技与金融板块分离,有利于风险隔离和金融监管。

根据招股书,蚂蚁从自营业务往科技赋能、平台开放的业务模式实现了转变,2020年1-6月,金融科技收入已占据60%以上。

所以,现阶段来看,金控新规对于蚂蚁的收入和估值影响有限。

2、监管创新 

近两年来,关于金控集团的风险问题一直是监管关注的重点。

根据《中国金融监管报告(2019)》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12月末,我国已有至少80家金融控股公司和准金融控股平台。

这其中,一部分是由大型金融机构跨业投资而来,一部分则是非金融机构投资控股多类金融机构的结果。

但相比中信、光大等老牌金控,和一些产业龙头主导的民营金控,类似蚂蚁和苏宁,带有互联网背景的金控是近年来才崛起的新样本。

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就曾多次对Big Tech的跨界经营,和风险的传导提出过担忧。长期来看,金融归金融、科技归科技是必然的发展方向。

事实上,从企业角度来看,尽早明晰监管框架,厘清发展路径无疑更有利于其长期的发展稳定。

2017年,百度就曾因其金融业务被国际平级机构惠誉和穆迪给出过风险提示,并下调企业平级。

究其根源就在于其金融业务的快速扩张,让外界担心风险会传导至企业。尤其,在监管尚不明确的时候。

所以,对于包括Big Tech在内的布局了较多金融牌照、涉足较多金融业务的企业而言,尽早做风险隔离无疑更符合市场预期,有利于公司长期价值的稳定。

所以,从另一个侧面来看,把这类新兴企业纳入金控试点也体现了监管的与时俱进和开放包容的姿态。

事实上,在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下,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非金融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跨界到金融领域,现在已经越来越普遍。

目前,从老牌的互联网巨头,到新兴的美团、滴滴、今日头条等都在积极布局金融牌照。

尽管大部分互联网巨头目前手握的金融大牌照并不算多,但不排除未来,随着金融业务布局的加深,迈入金控集团的准入门槛。

中金公司在一份报告中总结到,事实上,从中国金控集团的发展脉络来看,金控集团正在从收集金融牌照的 1.0 时代迈入打造生态系统的 2.0 时代。

中金认为,2C模式的金控集团的估值可能重估,其核心原因在于生态系统使客户粘性提升,从而提升盈利稳定性。

但相比此前,新规之后的金控集团面临更为严苛的标准和全面的监管,对于所有拟申请,或已准入的企业而言,无疑都面临更大的挑战。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