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近期最火的两件事:15.4的%的民间借贷利率上限和蚂蚁集团IPO;这两件事又不可避免的产生交集。

蚂蚁集团的助贷和联合贷款业务做得很大,但招股书披露之后我们还是禁不住惊叹:居然这么大!

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蚂蚁集团的微贷科技平台促成的消费信贷余额为 17320 亿元、小微经营者信贷余额为 4217 亿元,二者总计超2.1万亿元。

图片来源:蚂蚁集团招股书

2020年上半年,微贷科技平台为蚂蚁集团创造285.86亿元营收,占比约40%,蚂蚁集团的“印钞机”会不会受15.4%民间借贷利率上限的影响?

285.86亿元,占营收比例很大,但相比于2.1万亿元就显得很小,与其促成金额比例仅为1.33%上下(记住这个数字),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蚂蚁集团的定位——科技而非银行或者说金融。

微贷科技平台促成的2.1万亿元信贷余额中,98%的资金来自合作银行和发行ABS,从此处也可以看出蚂蚁集团转型科技的决心。

试想,如果微贷科技平台业务均为蚂蚁自营,即使以花呗、借呗最低日利率为万分之二(年利率7.3%),这项业务一年就可以产生超1500亿元的营收,比蚂蚁集团过去一年的营收还多,若以万分之四计算则超过3000亿元。当然,以上都是假设,蚂蚁的信贷业务如果全是自营不见得能够做到这么大。

在15.4%的红线压力下,蚂蚁集团最大的依仗是什么?就是它的大,它的2.1万亿元余额;蚂蚁集团掌握着这2.1万亿元业务的分配权,想要分一杯羹只需要拿出1.33%的成本。

微贷科技平台的营收相当于它客户们的成本,从此可以推算与蚂蚁集团合作的金融机构获得一笔有效信贷业务的平均成本在1.33%上下。1.33%,简直是白菜价。

图片来源:蚂蚁集团招股书

1.33%的成本,难道会愁买家吗?反过来问:没有蚂蚁,银行能够将消费贷和小微企业贷的获客和前期风控的成本降到1.33%吗?

在没有进一步的监管文件出台前,读懂新金融坚持:最高法新修订的《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名义上不适用于持牌金融机构,但因为在法院判决中往往以民间借贷利率上限约束持牌金融机构,所以当前15.4%实际上也是持牌金融机构的上限。

但需要注意的是,该条款约束的借贷双方,而不是微贷科技平台这种不提供资金、不承担风险、不向借款人收费的第三方服务商;15.4%直接冲击的,是蚂蚁的客户们——那些在赛道上奔跑的人,而不是赛道本身。而利率上限下降之后,金融机构对廉价赛道的需求将变得更加迫切。

但也正如读懂新金融此前所说“15.4%之下无完卵”,蚂蚁自然也不能独善其身,只不过相比于金融机构和其他承担风险的助贷机构,蚂蚁的微贷科技平台是损失最小的那个;至少现在是,因为未来15.4%有可能抑制的,是微贷科技平台的提价空间。

如果本文有读不懂的地方,欢迎阅读以下文章:

促成信贷余额2.1万亿元,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吗?

借呗、微粒贷吃着火锅唱着歌:卧槽!日利率万五成高利贷了?

讨厌蚂蚁集团这条鲶鱼?银行像个“大姑娘”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