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为了传播金融创新典范,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以及促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的,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指导,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主办,未央网承办推出“首都金融创新与发展”公开课,邀请金融行业嘉宾分享金融项目的创新模式,以及对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的深度思考。
在首都金融创新与发展公开课的第三模块“金融专业服务现代化”中,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了中国结算副总经济师戴文桂做客直播间,带来《一码通行体系下的资本市场》主题分享。以下整理来自嘉宾分享实录:
资本市场的账户体系
账户体系的设置从存管和登记两个概念开始。存管指在所有参与证券交易的投资者将自已的实物证券交存到证券公司(即托管)之后,证券公司把实物股票交存到登记结算公司的这一过程。存管以后,需要证券登记,即证券发行人或者其委托的登记结算机构,通过设立和维护证券持有人名册,确认证券持有人持有证券的事实。
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账户体系主要分为直接持有和间接持有两种,我国《证券法》规定中国结算要直接管理投资者的证券账户,即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直接给投资者记账而不通过经纪商和托管银行等中介人。
一码通账户体系的建立
(一)发展历程
上交所和深交所成立之初,我国的证券交易和登记结算是一体的,两个证券交易所有各自的登记结算公司,到2001年这两个证券登记公司合并形成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登记结算机构——中国结算。尽管如此,在账户体系的设置上,我国的证券账户还是按照两个证券交易所市场分别设置,并且其技术系统互不相通,具体操作细则也不尽相同。对于股民和证券公司,开设账户的市场成本高,业务办理相对复杂。对于监管机构,只能以账户为单位进行监管,对跨市场的违规操作则难以及时识别和处理。
因此,2012年初中国结算开始组织相关人员研究统一账户体系的路径和方案,最终选择了“打造多层次资本市场中投资者唯一的ID,以投资者为单位进行身份管理及账户设置,实现从账户管理向投资者管理的提升,为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市场监管、服务实体经济注入新动能”的方案。最终取得了如下成就:第一是全面统一各市场账户业务差异,以“一套账户”、“一套规则”、“一套系统”为基础向全市场提供统一账户服务。第二是正式启用一码通账户,2014年10月中国结算的统一账户平台正式上线。第三是有力促进了投资者关系管理,实现了从账户管理向以投资者为单位进行管理。第四是配发7175万户一码通账户,对存量账户依法合规进行确认。第五是进一步加强账户信息管理工作,完成了1200多万证券账户关键信息的更新,对1.44亿证券账户的使用信息重新进行更新报送。第六是大幅降低开户费用,比例达到了56%。
(二)一码通账户体系特点
一码通是记载投资者证券持有及变动总体情况的证券总账户,将投资者现有的证券子账户进行关联。在统一的账户规则下,沪市深市新开户为下一交易日生效,销户为当日生效,而且一人一户的限制也不复存在。一码通账户使得在办理B转A、公司退市到三板挂牌等业务时,可以直接办理资产划转,不再需要投资者确权。除此之外,投资者在开通不同业务时,也不需要重复进行风险测评,证券公司会针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量身定制财产管理等综合服务。
总的来说,体系有三个方面的创新,第一,过去以账户为单位进行管理,现在按照投资者为单位进行管理,实现了身份通、资产通、监管通、管理通。第二,打破了各个市场当中的信息的隔离,满足了跨市场、跨账户、跨境的监管的要求,实行看穿式监管。第三,采用了开放平台的技术架构,运用金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金融科技的应用创新。新系统的处理能力强大,管理了全国超过1.6亿投资者的信息数据,统一账户平台单日日终批处理吞吐量峰值达到1.05TB,日间实时账户业务的运行峰值性能达到1100笔/秒。
一码通行给资本市场带来的变化
(一)对投资者
在一码通账户实施之前,沪深两市的账户管理实行一人一户政策,上海还规定一个账户只能在一家证券公司交易。这样投资者一旦在某家公司开设账户,如果服务不好想转户就非常困难。而一码通账户体系实现了投资人身份信息的统一管理,并且推出一人三户的政策,使投资者开户自由。2015年,为了响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需要,中国结算允许部分证券公司试点单向视频业务并逐步实现了非现场开户。在此基础上,中国结算还搭建了投资者身份信息核查平台,为证券行业提供自然人投资者身份信息公安联网核查、机构投资者身份核验、投资者手机号码核查、诚信信息核查等服务,这为证券公司对投资者进行实名制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也为证券公司创新发展在线业务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中国结算充分发挥一码通账户的技术作用,以“人”为单位开展持仓综合查询、股东投票、股东名册登记、跨市场转登记、新股申购合并计算市值等业务。
(二)对证券公司
如上所述,一码通账户体系打破了证券公司的开户垄断地位,使投资者拥有真正意义上的自主选择权,这就推动了证券公司之间的良性竞争,促进证券经营机构服务机制和经纪业务的创新,投资咨询、研报服务、保证金管理等创新产品层出不穷。同时一些小的证券公司也抓住这个契机,实现了经济业务的弯道超车。比如平安证券在2014年时一年的开户量只有16万户,到2015年开户量412万,2017年有890万,互联网金融技术比较先进的这些券商实现了逆袭。大型券商也充分利用了一码通账户体系带来的机遇,强化互联网服务的优势,大多保持行业领先位置。一码通账户体系的建立实现了“互联网+证券”的真正起航。
(三)对资本市场
一码通推动了场内场外、期货现货、公募私募的“看穿式”监管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有助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首先是实现了沪深交易所市场的跨越。第二是实现了跨期限市场的看穿和监管。2015年我国股市出现异常波动,有投资者在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进行跨市场套利,由于两个市场信息割裂,市场监管部门在组织应对时无法及时准确地统计和分析跨市场交易的情况。为此,中国结算提出将金融期货市场账户纳入一码通账户的体系,实现期现货市场账户联动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
第三是2014年沪股通港股通开通,投资者用北向资金购买内地股票,但监管部门无法识别香港投资者缺陷。因此,2018年,中国结算又在上海、深圳以及香港三个交易所的协助下,推动建立了北向投资者的识别码机制,由香港券商向中国结算申报参与北向交易的投资者客户编码和基本身份信息,然后由中国结算把这些客户纳入一码通账户体系,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对北向投资者跨境交易监管提供一个基础的制度保障。
第三是建立了资管产品的持有人报送制度,实现了一码通资管产品账务的刊登。最近几年公募私募资管产品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资管行业发展快、多层嵌套、突破市场准入,其投资范围、杠杆限制、资金来源、资金运用都不透明。因此,中国结算于2018年开始加强资管产品一码通账户的管理:一方面在账户实际使用层面看穿,采集产品投资顾问、账户实际操作人、份额登记机构等信息;另一方面,对产品的收益人进行看穿式管理。截止到目前,7万多个资管资管产品的账户,基本实现了信息勘探。这些数据由相关监管机构接收后,不仅可以检测其以自身名义开设的账户的交易行为,也可以检测他作为持有人的不同资产资管产品的份额。
第四是建立了异常账户监测系统。2019年通过该系统,中国结算查实17名投资者的27个证券账户存在违规出借行为;49名投资者的99个证券账户存在违规出借嫌疑,28名投资者的72个证券账户涉嫌场外配资。
(四)对上市公司
通过充分发挥一码通账户跨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中国结算打造了跨市场转板的直通车,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一码通账户体系实现了上市公司从过去的一个市场退市登记、再到另一个市场重新登记,变成了中国结算分公司之间直通处理、自动处理。中国结算为跨市场转登记股份约50亿股、投资者21.5万人办理该业务,为跨市场并购重组扫清了技术障碍。
未来展望
2017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组织的FSAP部门评价“一码通”为“世界领先的业务实践”,可以说一码通账户体系是我们向国际资本市场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科创板建立、创业板改革、新三板改革的道路上,都能看到一码通账户体系在投资账户管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中国结算正在建立集中统一的基金账户体系,并将其纳入多层次资本市场一码通账户体系当中。此外中国结算还在研究推进一码通账户体系与区域性股权市场账户的对接,使得一码通账户体系在提升对投资者的服务质量、跨市场资本运作、多层次资本市场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