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疫情之后,人们预料中的报复性消费似乎并没有到来,全球反而爆发了一次“报复性存款潮”。

央行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居民存款增加6.47万亿元,同比多了4000亿元。

也就是说,平均每人每天存款50元。

而低收入家庭的存款意愿更为强烈。

不止中国,这次的报复性存款潮席卷了全球。

欧美各国的居民存款,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同时,信贷规模开始下降。一家城商行的信贷负责人表示,他们的信贷规模收缩了30%。

曾经的月光族和信贷大军,都纷纷成为存款用户。

存款增加,信贷减少,这将对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01 存款潮

“拥有多少存款,才能心不慌?”

如今,在微博上存在大量与“存款”相关的话题,其阅读量已上升至数亿次。

人们正陷入灾难后巨大的应激反应中。

“存钱!”

在北京工作的桃熙,最近换了一个红色手机壳,手机壳的背面就是这两个大字,以及一个醒目的感叹号。

桃熙原本是一名月光族,也是花呗、白条的忠实用户,她还有7张信用卡,“基本每月要超前消费2万多”。

疫情之后,她失去了工作,信贷产品全面逾期。

她不得不求家人帮她还清贷款,并节衣缩食,每天自己做饭,不敢再点奶茶。

这种拮据的生活,是属于她的灾难记忆。

5月中旬,她终于找到了工作。

6月的工资发下来之后,她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存钱。

巨大的不安全感笼罩着她,“疫情让我意识到自己的脆弱和渺小,原来我根本经不起一点风险”。

而要抗击风险,最强大的救生筏,就是现金流。

一家刚解散的线下教育机构的老板偷偷透露:“最后几个月,我没有给员工发工资,不是没有钱,是我把钱存起来了,这是未来翻身的唯一筹码。”

不给员工发工资,也要存钱。

而餐馆老板陈业说,他的餐厅离倒闭,一度只差一周的时间。

“当时账上的钱,只够发一周的员工工资。”

最后疫情得到控制,他的餐厅慢慢恢复,但他再无任何扩张的野心,“所有的钱,都存起来”。

离倒闭一步之遥,这是属于小微企业主的灾难记忆。

在巨大的灾难之后,群体都会出现应激反应。

这次疫情之后,人们平复恐惧、降低不安全感的一大反应,就是存钱。

央行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居民存款增加6.47万亿元,同比多了4000亿元。

这意味着,在第一季度的91天里,平均每天有700亿以上的存款涌向银行,平均每人每天存款50元。

清华大学教授韩秀云表示,存款潮中,邮储银行的存款增速最快。

邮储银行主要面向乡镇农村储户,也就是说,低收入家庭存款的意愿最强烈。

还有不少银行在鼓励存款。

一些银行开始搞起了“存款团购”。

所谓存款团购,就是大家一起拼团存款,人越多,钱越多,享受的存款利率越高。

譬如,在东莞银行的“拼”定存活动中,当拼团人数不足5人时,3年期的年利率为3.85%;达到5人,3年期的年利率就变成了4.125%。

甘肃银行也打出“拼的多,赢的多,利率上浮高达50%”的广告。

这样疯狂的拼团活动,让存款潮变得更加汹涌。

想存钱的用户呼朋唤友,成为了银行的推销员。

媒体报道称,凭借存款团购营销手段,亿联银行2019年存款余额达到250.58亿元,较2018年大增189%。

焦虑之下的存款潮,并不仅仅在中国出现,而是在全球其他国家蔓延。

彭博社数据显示,今年3月和4月,欧元区四大经济体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家庭存款增长了1000亿欧元,是过去10年平均增速的3倍。

“我家每个月收入约3000英镑,以前每个月存300英镑就不错了,现在能存600-700英镑。”一位定居英国的中国人表示,她和丈夫减少了旅行次数,也不进馆子了,开支省了很多。

甚至在“经济霸主”美国,储蓄率也在狂飙。

美联储数据显示,4月,美国的个人储蓄率攀升至32.2%。

而在2020年前,这一数字从未超过17.3%。

02 信贷收缩

一家银行的吸储部门发现,很多最近出现的新增存款用户,都是曾经的信贷用户。

作为“后浪”,90后曾经是提前消费和信贷的主力军,如今,他们开始转变。

月光族张悦在工资到账后,直接存了60%。

90后妈妈敏敏过去买孩子的东西从不吝啬,现在却开始变得束手束脚。

莫林下了一个记账APP,严格控制自己的每日支出。

90后开始纷纷存款,成为存款大军的一员。

媒体报道称,国内有53%的储户计划从现在开始增加储蓄。

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年轻人。

多家大型银行数据显示,目前90后存款客群占比已达到55%以上。“这种趋势非常明显。”艾媒CEO张毅透露。

而信贷正在收缩。

“我们的信贷规模,同比下滑了30%。”一家城商行的信贷负责人透露。

他们收缩了风控,让因为疫情极度缺钱的用户拿不到钱。

“这些是次级用户,我们不能放水。”

同时,优质用户的消费减少,信贷需求降低。

坏的用户不让进,好的用户需求减少,全国的信贷业务都陷入了这样的矛盾之中,规模收缩严重。

03 灾后重建

人们预想的报复性消费潮并没到来,在轻微出现了一点反弹之后,曲线就归于沉寂。

实际上,灾难后的收缩才是常态,这在历史上上演过很多回。

每次巨大的灾难之后,金融几乎都会经历一次存款上升、信贷收缩的过程,人们要休养生息。

在过去的20年里,每当出现经济和社会危机,欧美部分地区就会爆发“存款潮”。

以2012年和2013年的欧元债务危机为例。

当时,大量媒体报道称,“欧洲银行业避险情绪浓,欧央行存款创历史新高”。

而同时出现的,就是信贷收缩。

美国发现金融前CRO经历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他表示:“灾后,信贷大规模收缩,花了10年的时间,才恢复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

“当经济不好的时候,所有的钱都会向低风险的市场流动。”苏宁金融研究员嘉宁表示,人们会去买余额宝、国债,以及存款。

但当人们把钱存起来不消费了,经济的增长率与增长潜力就会下降。

“大家存钱越多,经济衰退的程度就会越严重。”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直言。

面对灾难后人们的应激反应,国家的调控手段,就是一边放水,一边收缩。

所谓的放水,就是降低贷款利息,刺激消费。

中国正在不断推出小微企业贷的优惠政策。

《人民日报》报道,2020年前5月,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6.03%,较2019年全年平均利率降低了0.67个百分点。

而制造业的贷款平均利率,已下降到4.32%。

同时,全国在狂撒消费券。

到5月底,全国有28个省市、170多个地市统筹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累计发放190多亿元消费券。

但这远未结束。有专家建议全国再发5000亿消费券,拉动消费。

7月1日,支付宝开始发放规模100亿的消费券。

而收缩,就是控制存款。

美国为了阻止民众存钱,开始疯狂降低利率。

今年3月,美联储突然将联邦基金利率调至0-0.25%的区间,施行零利率政策。

“如果储蓄率继续升高,经济增长将受到损害。”彭博经济学家舒利亚季娃表示。

而中国也盯上了“拼团存款”。

近日,监管发出口头通知,要求银行上报是否存在“三拼”业务,即“拼团贷款”“拼团存款”“拼团理财”。

过去流行的网络语言“睡什么睡,起来High”,被网友改成了“存什么钱,出门High”,鼓励大家出门消费。

但美国发现金融的前CRO认为,对于这次大规模的全球存款潮,并不需要过于担忧。

“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花了10年的时间修复,因为金融危机是金融的系统性问题,属于内伤。”他认为,修复内伤,需要漫长的时间。

而这次疫情是外伤,修复时间不会太长。

他判断,一年的时间内,金融体系就可以恢复。

“疫情之后,人们渐渐忘记伤痛,就会回归正常生活,金融体系也会恢复往日生机。”

尹振涛也认为,报复性存款“是一种临时性现象”。

结语

餐厅老板陈业说,2020年的疫情,给他上了一次深刻的风险教育课。

“过去一直听人喊居安思危,觉得就是喊喊口号,但现在感受到了切肤之痛。”

也许,过几个月,生意恢复,他又会重燃扩张的野心,但“危机意识”,却会扎根在他的脑海中。

这次灾难给很多人留下了灾难记忆,也给金融行业留下了深深刻痕。

(文/米格;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