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资管新规、理财新规等政策的出台,对银行理财业务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针对理财业务净值化转型、加快理财行业对外开放等问题进行探究,通过总结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提出我国未来银行理财业务转型的六条路径。理财业务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市场投资者和监管者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相互配合,共同发力,推进理财业务顺利转型。
文/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总监宗军,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高级经理商瑾
银行理财业务基本情况
资产管理行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9年6月末,我国资管行业总规模约115万亿元,较2018年底略有下降,但总体保持平稳,其中,银行理财总规模达到27万亿元,是规模最大的资产管理子行业。
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壮大,在服务实体经济、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推动银行业务转型发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问题,如期限错配、多层嵌套、资产配置频繁调仓,带来流动性风险累积、金融杠杆放大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的出台对资管行业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同时“资管新规”中对银行资金募集和投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对规范理财业务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与其他资管业态相比,银行理财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从产品端看,银行理财期限较短,过去主要通过期限错配的方式实现产品相对稳定的收益。“资管新规”出台后,理财产品平均期限增加。2019年上半年,新发行封闭式非保本理财产品加权平均期限同比增加约47天。截至2019年6月末,净值型产品累计募集金额21.82万亿元,同比增长86.39%。同期净值型产品存续余额7.89万亿元,同比增长118.33%。从资产配置情况来看,债券在非保本理财资金投资中占比最高,达到55.93%。
银行理财业务转型发展面临的挑战
金融供给侧改革、“资管新规”给银行理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也给理财业务转型带来较大的挑战。在“产品净值化、资产标准化”的导向下,如何推动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是银行理财转型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新老产品发行和非标处置亟待解决
一是老产品转型和非标资产处置问题。一方面,“资管新规”要求对银行理财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在产品转型过程中,老产品配置的部分长期限资产面临整改困难,难以发行新产品承接。另一方面,“资管新规”中对非标资产的比例做了严格规定,很多银行非标资产占比超过了限定标准,在有限的三年过渡期内难以完全处置大量非标资产。
二是净值化产品发行和管理问题。在产品发行上,过渡期内新老产品共存,公众投资者偏好期限短、收益稳定的老产品,对长期限、净值型的新产品接受度不高。这使得目前商业银行仍以发行与货币市场基金相似的现金管理类产品为主;在产品估值上,很多机构仍采用摊余成本法的估值方式,导致资产端的真实波动无法准确传达给投资者;在行业标准上,对于净值化产品尚未出台统一的估值标准,各机构对净值化产品的估值方法和模型体系不一致,制约了净值化产品的规范发展。
理财行业有待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一是金融业对外开放11条,标志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中资资管机构将更多地“走出去”,更多的外资资管机构也将“引进来”。目前我国理财产品尚未实现与国外的互认,影响了理财行业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二是国外资产管理机构在国内缺少销售网点和渠道,募集资金受到制约,业务拓展受限。三是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风险的表现形式和传播路径发生变化,对外资资管机构的监管复杂度增大。
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有待提高
一是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建立与众多银行系资管公司形成潜在的竞争关系,如产品、销售、人才等方面的竞争,如果关系处理不好,可能会形成对母行资源的恶性争夺,影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
二是理财产品投资存在较多嵌套其他资管产品的情形,易造成资金脱实向虚、企业融资成本提高、底层资产不清等问题,降低了理财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也不利于风险管控。
三是理财子公司在市场化和专业化上,与其他资管机构存在一定差距,投研能力不足将制约理财子公司业务发展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信息系统和销售平台建设存在滞后问题
一是理财子公司成立初期,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滞后和缺位问题,如交易账户开立、产品发行备案、托管、运维、估值、交易安排、清算、核算等信息建设落后,会加剧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难度。
二是按照监管要求,部分中小银行无法在异地开设分支机构,销售渠道有限。若通过大行销售其理财产品,中小银行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大行牵制,影响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公平竞争和市场效率。
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加大
一是流动性支持的制度机制缺失,理财子公司流动性风险的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近年来,资本市场波动率明显提升,流动性冲击事件也时有发生。一方面,在市场出现大幅波动时,理财产品将面临流动性管理压力,此外在季末会有较大赎回压力;另一方面,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规模增长较快,由于估值、持有人结构、运作、申赎机制等方面特殊性,对流动性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二是根据监管要求,理财子公司对理财产品应实行净值化管理。目前理财产品大多用摊余成本法计价,如果改为市值法,将会增加理财产品的波动幅度。尤其是对于开放型理财产品,净值的波动变化会引起客户的频繁申赎,增加流动性风险隐患。
理财子公司监管和投资者权益保护有待加强
一是银行过去通过发行预期收益型产品,可以获得超过预期收益率部分的超额收益,而投资者却未能获得与其承担的风险相匹配的收益,监管机构对银行发行理财产品的审核有待加强。
二是我国银行理财客户以中老年客户为主,对净值型新产品的认识程度不足,对打破刚性兑付存在一定的误解。“资管新规”实施以来,从净值化新产品销售的情况来看,投资者对其存在一定的观望情绪,客户对净值型产品的认可还需要较长时间,投资者教育任重道远。
理财业务转型路径
理财业务的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市场投资者、管理者和监管者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相互配合,共同发力。具体来看,理财业务转型发展过程中,应重点聚焦在以下几方面:
推进理财业务净值化转型,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
借鉴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资产管理公司的经验,它们都强调管理人勤勉尽责和投资者风险自担,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都是净值化产品,管理人没有刚性兑付的义务。海外资管机构的先进经验为我国理财子公司转型提供了重要参考。
第一,通过多种途径有序压降老产品、循序渐进推出新产品。一是对于预期收益型、非标等老产品由母行资管部统一管理。对于净值化新产品由新设立的理财子公司发行管理,理财子公司必须做净值化产品。二是对于存量资产可实现自然到期的预期收益率型产品,到期不再续做。三是对于期限、收益和结构符合新规的老产品,可以通过发行新产品承接。四是对于难以发行新产品承接的老产品,银行可以选择用表内信贷承接表外资产的方式来处置存量资产。但表内信贷投放受资本充足率、MPA指标、商业银行法等诸多约束,回表产品规模有限。五是对于存在回表压力的老产品,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将非标转标,表内认购一部分优先级产品,表外认购一部分产品,剩余产品在市场上直接出售。六是对于支持中长期真实项目,但难以通过上述方式承接的老产品,建议适当延长过渡期。七是净值化产品推出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过渡期内可以封闭式低风险品种为主,减少净值波动;过渡期结束逐步推出半开放式、全开放式的混合类和权益类净值化产品,形成相对完善的净值化产品体系。
第二,在会计核算上,坚持净值化产品公允价值计量原则,鼓励使用市值计量。美国在金融危机后出台政策,要求面向机构投资者的货币基金自2016年由固定单位净值(摊余成本法)改为浮动净值法。借鉴国际实践新经验,应逐步减少使用摊余成本法的估值方式,使产品净值真实反映底层资产价值变化,避免产品到期时因估值方法产生的误差导致收益率出现大幅波动。
第三,对净值化产品的底层资产统一估值标准,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由中债金融估值中心等独立第三方机构为理财子公司提供公允估值服务,用于后台会计核算中的公允价值计量参考及中台风控监测,增强理财净值化产品与基金、证券等同类投资产品的可比性。
第四,对实现净值化转型的理财子公司,建立浮动管理报酬机制。对于投资收益率在10%以内的实行基本管理费率,对于投资收益率超过10%的实行浮动管理费率,比基本管理费率略高,以调动理财子公司投研人员的积极性。
加快理财行业对外开放,推进理财产品互认
一是在银行理财子公司产品框架下,推进我国与欧洲理财产品的监管互认。为了便利资管产品的跨境发行和互认,欧盟推出可转让证券集合投资计划(UCITS),意在推动欧盟内开放式基金标准的一体化,符合UCITS要求的基金即可在其他成员国面向个人投资者发售,无须再申请认可。2009年,UCITS IV正式实施后,欧洲资管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在此影响下卢森堡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资产管理中心。我国在加快理财行业对外开放过程中,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2015年,我国通过监管合作,实现了内地与香港基金产品的互认。推进银行理财产品与欧盟(如卢森堡、英国)资管产品互认后,国际资管机构可以在我国销售国外的资管产品,国内银行机构也可以依托在海外的分支机构,在境外销售基于国内资产的理财产品。
二是鼓励中小银行吸引境外优秀的资产管理机构投资入股。截至2019年6月末,外资资管机构已参股我国基金公司44家、证券公司13家。通过中小银行与外资资管机构合资的模式,一方面可以解决外资机构募集资金的难题,另一方面可以解决我国中小银行设立理财子公司注册资本金不足及管理模式落后的问题。通过我国理财子公司与国外先进资管公司的深度业务合作,全面提高我国理财子公司的综合实力。
三是强化监管与开放度匹配,提升风险防范和跨境监管能力。借鉴日本、韩国应对金融业开放综合监管的经验,建议尽快弥补监管短板,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分析和预警。一方面,坚持统一监管。修改相应的监管政策,逐步提高我国理财行业的透明度,将产品标准、估值标准、杠杆水平、净资本指标、流动性资产比例等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促进监管规则与国际对接,实现中外资理财业务监管标准的统一,强化监管标准和程序的透明,确保中外资资管机构的公平竞争。另一方面,坚持审慎监管。对外资资管机构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对外资资管机构的登记备案统计分析,持续对其进行风险监测,促进外资资管机构规范健康发展。
推进理财子公司与其他资管公司错位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推进理财子公司市场化和专业化运作,与其他资管公司实现错位竞争和共同发展。在业务发展方面,理财子公司重点要提升投研能力,在销售、运营、风控等环节的运作上实现专业化和独立化,不断完善顶层设计、经营管理架构和激励机制,提升市场竞争力。在业务竞争方面,银行理财子公司与银行系资管公司在发展基础、投资范围、业务模式和投研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双方应利用各自的优势,调整策略加快转型,避免恶性竞争。母行统筹管理二者的协同发展,在宏观上把握各个子公司的发展方向和战略定位,促进理财子公司和银行系其他资管子公司在业务模式和投研资源等方面的合作,实现错位竞争和共同发展。
二是支持银行发展理财直接融资工具(银行理财专属产品)业务。实现去通道、降成本,发挥银行在项目甄选、债权资产风险管控方面的优势,打造银行理财的差异化发展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三是推动理财子公司稳健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回归资产管理本源,逐步明确理财子公司的业务性质及职责边界,做好银行理财业务与信贷业务的风险隔离。理财子公司应将重点放在银行信贷业务不能投、不好投的业务领域,重点支持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域,完善理财子公司的经营管理,加强风险防控,提高理财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推进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品信息报送效率,进一步加强底层资产信息报送
一是构建独立的理财子公司信息系统。为了实现与母行的风险隔离,新成立的理财子公司应建立一套完全独立于母行的科技信息系统,以有效支撑账户开立、产品发行备案、托管、运维、估值、交易、清算、核算的需求。
二是对理财子公司产品投资债券进行集中登记开户,坚持“一个产品、一个账户”。实现理财产品登记信息的透明高效,有效避免产品和账户信息的重复、错误登记,实现理财新旧产品的平稳过渡,有效防范风险。
三是通过统一的信息传输平台,提高产品信息报送效率。可借助理财产品与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直联接口通道的优势,及时准确报送理财产品与代销产品的动态信息,以及理财管理人与代销机构的申购、赎回信息。通过统一的信息传输平台,为众多代销机构和理财产品构建信息通道,可实现信息传输由几何级到数量级的递减,极大提高产品信息的报送效率,降低信息传输系统投入和操作成本。
四是建立规范的第三方销售管理平台。建议适当放开对销售渠道的管制,允许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认可的其他机构也可代理销售理财产品。通过建立规范的第三方销售管理平台,可有效解决中小银行销售理财产品的困境。投资者也可通过第三方销售平台,查询理财产品信息,降低投资者风险。
五是进一步加强底层资产信息报送。推动理财非标资产数据信息采集标准的落地,提高产品信息报送准确性、完整性与及时性。同时建议对于底层委托贷款资产建立统一的资产编码,进一步加强底层资产穿透与信息报送,助力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便利监管部门监测市场风险,为资管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加强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建立“七维一体”的流动性保障机制
一是将理财子公司纳入母行内部流动风险管理框架,综合统筹流动性安排。理财子公司可以从集团或者母行开展拆借、同业融资、质押回购融资等方式,给予理财子公司更多的流动性支持。
二是理财子公司作为持牌非银机构可以面向市场融资。允许理财子公司进入同业市场,拓展理财子公司的市场化融资渠道,缓解其短期流动性管理压力。
三是理财公司通过金融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筹集相对稳定性资金。理财子公司作为独立的市场法人主体,通过发行金融债、二级资本工具债、短期融资券等资本债务融资工具筹集资金。
四是净资本管理应兼顾行业一致性。建议适度放宽理财子公司资本金投资范围的限制,与同业适度拉平;同时适度放宽净资本管理的杠杆要求,统一同类资管产品杠杆比例限制,允许理财子公司基于商业平衡原则自主开展运作。
五是建立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流动性管理。理财子公司作为代客理财产品管理的责任主体要实施主动的流动性管理。按照理财产品设计、估值、投资、申赎管理,构建全生命周期流动性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适用于净值型产品的流动性管理框架。完善相关流动性指标监测预警。
六是建立多层次流动性支持机制。母行提供基于产品的流动性支持。积极拓宽可质押融资的标准化券种范围,将ABS、ABN等更多券种纳入其中。构建通过产品托管机构基于产品的流动性支持体系,对相关托管机构母行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的纳入其公开市场操作范畴;对其他的可探索比照头部券商的紧急流动性安排机制。探索业务合作方提供流动性支持的模式,完善产品融资补充渠道。
七是建立风险准备金统一管理或统一托管机制,为理财子公司提供流动性支持,防范化解流动性风险。可由具备信息和专业优势的机构,承担风险准备金统一管理或统一托管职责。
健全对理财子公司的监管,加强投资者权益保护和风险教育
一是健全对理财子公司的监管。国外资管行业十分重视对资管业务的监管。例如美国在金融危机后,于2015年启动了关于资产管理业务的监管改革研究,2017年发布《应对资产管理业务结构脆弱性的政策建议》,针对流动性错配、杠杆风险、证券借贷交易等提出严格的监管建议。对标国际经验,我国对于银行理财子公司,应当加强母行的监督管理、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管,形成三方合力,对理财子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进行持续监管、分类监管、精准监管。加快推动相关法律的出台,大幅提高寻租套利、违规投资、利益输送等违法行为的违法成本,坚持严格执法,提升监管威慑力。
二是以加强信息披露为核心,完善投资者权益保护。建立完善的风险测算模型和健全的信息披露数据库,实现风险的实时监控。构建多层次投资者教育体系,加强对投资者打破刚兑的宣传教育,培育投资者风险意识,把产品的风险特征和要素清晰地传递给投资者,树立“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正确理财观。结合披露的理财产品信息,做好投资者适当性评估,建立投资者与产品的适配体系。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所在单位意见。本文刊发于《清华金融评论》2020年4月刊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