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作为“中国大数据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十大企业家”之一的王叁寿被媒体爆出“翻车”了。这位老兄这些年可谓是大数据红人,早年靠创业板IPO辅导起家,接着又赶上了互联网金融热潮,没有去做P2P,却盯住了数字经济命脉的数据行业,先是培育出大数据独角兽企业——九次方,后是来了个“公私合营”,成为国有控股的贵州大数据交易所的最大私营股东,过了把红顶商人的瘾。就是这么位眼光独到、雷厉风行、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的神人,却是争议不断。

一如王叁寿其人,中国的大数据行业在狂飙突进的过去几年也是是非颇多。

一方面,是中央政策层面上对于数据行业的利好不断,中共十九大四中全会《决议》首次明确数据参与市场分配,而今年3月底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更是对于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提出了具体要求。

另一方面,则是大数据行业中的企业和从业人员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直处于风声鹤唳的状态。部分明星企业和业界大咖因为数据爬虫背负“窃贼”之名,另一部分则因为把数据提供给超利贷机构沦为“帮凶”。公安严打之下,高科技公司的光鲜外表被扒得干干净净……

01 政策利好的情况下,为何大数据公司举步维艰

政策利好下,如果大数据公司在当下迎来新一轮的发展狂欢,可能并非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幸事。早些年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没有相应的制度建设基础,鼓励发展起来的打着创新旗号的大数据企业带给社会的可能是灾难

在缺乏数据治理基础建设的当下,现有的大数据公司多多少少仍存在一些“原罪”,或是数据获取来源这块说不清、道不明,或是数据使用这块用途多少带点灰色。大数据的光环遮盖不了那些丑恶,一旦国家规范发展行业,“原罪”则无所遁形。

中央文件精神固然开启了大数据发展最好的时代,但对于市场上存在的部分大数据公司而言,面临的挑战则是在把握新时代机遇之前如何把自己洗白。很遗憾,先前有一些真正坚守合规获取数据、合规加工和使用数据的企业已经在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市场环境中消亡了。

而只有加快建立数据市场规则和制度,我们才能实现良币驱逐劣币,让新时代大数据的发展红利真正为市场上真正实心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企业和企业家所享。

02 如何破除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发展障碍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于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而围绕数字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各种障碍应当是政策需要着力解决的。这些障碍的破除,才真正构成未来几年大数据行业快速发展的基础。要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需要解决如下问题:

第一,切实推进政务数据和私人部门数据开放共享。当下汇集高价值数据最密集的地方,一是政府部门,二是互联网行业。由于数据使用上的“1+1>2”的效果,数据的开放共享成为经济理性选择下的必然。但是无论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政府各个部们之间,还是BATJ等私营互联网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都没有真正做到。一个健全的数据要素市场的构建,不仅仅是需要把政务数据打通,把私人部门数据打通,还需要进一步推动政务和私人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

第二,构建数据要素治理体系。要实现数据要素在市场的合规流转,必须从产权的角度界定数据的归属权,个人隐私数据这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各种层出不穷的APP都是号称是在经由个人授权下采集个人数据,但是数据的归属权应当是数据产生源的个人还是搜集数据的运营方,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确权上的模糊不清导致了数据的滥用,对于个人隐私造成了普遍的过度侵犯。而部分大数据公司被严打,也正因为在“不知不觉”中踩了个人隐私数据保护的红线。

第三,建立数据管理、数据资产定价及交易体系。传统的数据管理体系,存在多源异构数据难以管理和数据质量低下等问题,要建立新型的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来推动数据价值的持续提升以及实现数据的资产化。在实现数据合规资产化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数据资产的有效定价机制以及培育相应的交易市场,制定相应的交易规范,形成数据要素交易的“有章可循”。

03 如何看待国有资本介入大数据行业

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具备国家战略价值。而在大数据行业的发展中,国有资本的缺位肯定不是正常的。在中央政策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基调明确的背景下,可以预期未来国有资本必将加快进入大数据行业,但进入的方式将有很多创新尝试。国有资本在承接政务数据运营权方面无疑具有比较优势,但政务数据只有与私营部门手中的数据相结合,才能发挥更大价值。

自2019年以来的大数据公司整顿,并非意味着大数据行业的寒冬,而是国家完善数据治理的必要过程。在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的当下,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合作是必由之路,在地方金融大数据平台构建的实践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地方国资公司和一些互联网企业合作的案例。

相信在国家逐步搭建起一个好的制度框架基础的大环境下,诸如互联网企业等民营资本在参与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过程中将越来越能够体现出一种公益精神;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的合作创新也将在发挥国有资本数字经济建设引领作用和激发市场活力之间寻求最好的平衡。

作者陈文,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普惠金融与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文章简版首发于2020年4月21日《新京报》。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