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2019年的业绩陆续呈现在大家面前。

就目前几家披露财报的数据来看,相较于2018年,不管是营收还是净利润,虽然仍有所上升,但总体呈现出明显放缓的态势。

这种态势在头部机构中尤为突出。

回首过去一年,消费金融机构业绩表现进一步分化。有的机构净利润增速仅为个位数,有的由盈利转为亏损,也有的机构成绩逆势增长表现抢眼。

净利润、营收增速明显放缓

对比上表,2019年,在支付宝等巨头流量渠道优势和自营能力沉淀的基础上,头部机构中,招联营收仍旧保持两位数增长;马上营收增速放缓仅同比增长9.22%,与去年77%的增速相比明显下降;中银营收则出现负增长,但净利润较2018年同比下降59%的下滑趋势减缓,2019年同比增长17.89%。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招联营收超过100亿元,成为继捷信之后第二家营收过百亿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

从净利增速上来看,2019年头部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基本保持平稳,长银五八、哈银是为数不多增速比例保持三位数的机构,当然这也是因为他们的净利润基数比较小。作为2017年初步展业的两家机构,经过三年的发展,业务规模终于有所扩大。

虽然捷信尚未公开披露完整业绩报告,不过据最新的《捷赢2020年第二期个人消费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说明书》显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其营收为130.53亿元,净利润10.33亿元。而2018年末,捷信的营收为132.55亿元,净利润13.96亿元。

不难看出,捷信只有2019年Q4的净利润超过3.63亿元,才能继续维持住同比增长。

从整体来看,2019年,包括头部消费金融公司在内的净利润、营收增速放缓,与行业大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消费金融发展进入新阶段,各家机构的获客成本、资金成本整体呈上升趋势,最主要的是监管划定利率上限,持牌金融机构利润空间进一步收窄。

同时,多头借贷风险难控、共债风险进一步上升,多家头部机构也都大力地在压降逾期率。

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7月末,马上消金的不良率为2.93%,较2018年末的3.45%有所下降;同时,捷信中国市场的坏账率也从2018年末的9.7%下降至2019年末的6.2%。

运营成本上升的大趋势下,2019年多家持牌消金公司通过增资的方式“补血”,据北京商报统计,去年共有10家持牌消金共增资65.72亿元,增资额较2018年67.99亿元有所下滑,但增资公司数量有所增加。

作为没有吸储优势的金融机构,持牌消金公司的发展离不开股东们的合力支持,2019年多家机构也迎来了新股东。

比如度小满金融入股哈银消金成第二大股东;新浪微博运营主体公司入股包银消金;红塔银行入股苏宁消金;玖富数科入股湖北消费金融,也将成为第二大股东。

一方面,新晋银行或者互联网流量巨头股东的加入,可以给持牌机构带来一定的资金和场景资源。

与此同时,这也不可避免的使得原有一部分股东的持股比例被稀释,部分企业股东之间的合作问题日渐突出。

可以发现的是,在经过多年合作磨合之后,有的企业股东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了起来,部分股东甚至因为意见不合想要退出重新另起门户。

有的预计亏损近2亿元,有的已经逐渐站稳脚跟

具体来看,上表中有两家机构的数据表现值得注意——长银五八消金与华融消金,一个仍在亏损,一个在新一轮消费金融市场的角力中逐渐站稳了脚跟。

截至2019年上半年,长银五八、华融消金均呈现由盈利到亏损的状态,分别亏损约4300万元、1.74亿元。

据长沙银行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末,长银五八净利润达2.1亿元,贷款规模突破百亿元,不良率1.18%。可以看出随着长银五八消金新增贷款的增加,收益逐渐体现。

不过,据合肥百货发布的年报显示,2019年因投资华融消金亏损额为4553万元。而合肥百货在华融消金的持股比例为23%,也就是说华融消金2019年亏损额大致估算为1.98亿元。

华融消金最近两年发展多遇坎坷。自“赖小民”事件后,再加上董事长、总经理均被开除,去年又因业务不合规遭遇多次处罚,想要走出阴影似乎还需要一些时间。

此外,消费金融发展多年,线下大额信贷面临的多头借贷、中介渠道乱收费等难题仍待解决,随着经济下行等多方面因素导致风险走高,以线下大额信贷为代表的中银、湖北消金在2019年业绩表现也不尽人意。

其中湖北消金在13.79亿元的营收基础上,净利润仅1.11亿元,同比2018年营收8.22亿元时的净利润1.03亿元,增长幅度微弱,甚至被晚两年开业的长银五八甩在身后。

中银消金在2017年净利润同比上升156%至13.75亿元之后,便走上了下坡路,2018年不良激增,净利润同比下降59%;2019年虽然营收有所下降,但维持住了净利润同比上涨17.89%至6.59亿元。

2019年,持牌机构分化趋势继续明显。作为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在发展过程中有着显而易见的优势,但是每走错一步,也意味着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或许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修整复苏过来。

2020年,疫情为消费金融行业增加了新一重挑战,即将开业的平安消金、小米消金、光大消金,以及建设银行正在路上的消金公司,也会成为消费金融行业新一批强势的“人民币”玩家加入。

随着持牌消费金融的队伍越来越壮大、监管划定IRR24%的利率红线的背景下,2020年,各家机构的经营策略又会发生哪些新变化,最终业绩定局如何,值得我们期待。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