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调研结果要点:
- 此次调研共涉及超过四十家券商(或基金等资管机构)的99位研究员或投资经理,涉及面相对较广,具有代表性;
- 从考核机制上看,67%以上的分析师表示是按季度进行考核,60%以上分析师表示考核指标主要是以佣金为主,且大多存在淘汰机制;
- 从行业发展看,有近70%的分析师表示目前的分析师行业“供给过剩”或“接近饱和”,面临一定的生存压力;
- 职业规划上看,超过80%的券商分析师希望未来能跳槽去基金公司等买方机构,同时有接近50%的分析师表示将考虑加入或独立创设小型精品研究机构;
- 对于分析师行业转型上看,近70%的分析师认为《欧洲金融工具市场指导》( MiFID II )正式实施,将给国内市场带来示范作用,未来国内也将会施行“分仓佣金与研究费用解除绑定”制度,冲击现有的研究所运营模式;
- 同时,近50%的分析师认为,如果分仓佣金与研究费用解除绑定,将造成“研究费用单列,买方研究预算下滑,为卖方机构带来压力,券商之间掀起研究业务的价格战”;
- 在金融科技应用方面,超过90%的分析师认为数字化平台能够帮助分析师多元化传播其研究成果,有利于拓宽客户群体和扩大自身影响力;
- 在传播方式上,有超过60%的券商研究所鼓励分析师通过自媒体等数字平台扩大影响力,这其中有一半的分析师表示这一过程中主要依靠自身通过第三方平台或自媒体进行推广,券商没有提供合适的推广渠道;
- 对金融科技的需求方面,有40%的分析师希望通过金融科技获得及时的资讯和数据,18%的分析师希望利用金融科技形成研究成果的发布平台。
目录
一、研究背景
二、资本市场分析师行业现状
1. 买卖方研究覆盖范围均与其分析师规模正相关
2. 卖方依靠团队作战,佣金考核“频率高、压力大”
三、资本市场分析师行业未来
1. 分析师行业趋于饱和,往日扩张盛景或难持续
2. 卖方“研究换佣金”进入瓶颈,传统业务模式面临挑战
四、数字科技的影响
1. 数字平台助力成果传播,研究数字化转型业已开启
2. 大数据、AI、云计算受关注,分析师寄望科技创新研究手段
以下是研究报告正文:
一、研究背景
随着数字科技的发展,资本市场的数字化转型大幕已经拉起。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一些新角色、新岗位应运而生;与此同时,一些传统岗位也势必会受到科技发展的影响。那么,数字科技在研究业务上的应用,给分析师行业带来的是冲击、还是助力?分析师们又如何看待行业的未来?
为了进一步探索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分析师行业的变化趋势,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证券科技研究中心进行了调研并完成研究报告,希望与众多读者一起,一窥数字科技发展大潮之下的我国资本市场分析师行业。
我们通过线上问卷调查的方式完成本次调研,受访者主要为资本市场的分析师,就业分布范围超40家金融机构(例如证券公司、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资管等),其中包括近30家证券公司,基本涵盖了目前我国市场上大部分的卖方研究部门。
本次调研共回收152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99份。
二、资本市场分析师行业现状
1、买卖方研究覆盖范围均与其分析师规模正相关
(1)研究部门规模
从调研结果来看,此次参与问卷调查的受访者所在机构的研究部门规模在50-100人的占比最高,近31.31%;100人以上的占比20.20%;小型的合计占比为48%左右。
数据来源:线上问卷,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整理
(2)行业覆盖
调研结果显示,目前约52%的机构研究部门实现了行业全覆盖,47%的机构未能覆盖所有行业。
数据来源:线上问卷,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整理
从调研结果来看,覆盖范围受到分析师规模影响较多,人数不足是机构无法实现行业全覆盖的主要原因。受访者所在机构未实现行业完全覆盖的,其中58%是由于人员配置有限。
数据来源:线上问卷,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整理
2、卖方依靠团队作战,佣金考核“频率高、压力大”
买方投资机构由于人数限制、费用支出等多种原因,通过分配佣金派点的形式换取卖方分析师的研究服务。而卖方研究部门主要根据不同的行业板块进行划分,组成小型研究团队负责不同行业板块的研究工作。目前,我国分析师市场仍然处于传统的“研究换佣金”模式。因此,卖方分析师是分析师行业的最主要群体,在分析师行业中整体占比较高。
(1)研究团队规模
我们本次问卷调研中,受访者中的卖方分析师所占比例为57%左右。从这些受访的卖方分析师问卷的结果来看,接近95%的受访者所在公司的研究团队规模在5人以内。
数据来源:线上问卷,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整理
(2)从业经验
调研结果显示,卖方首席分析师普遍拥有较长从业经验,团队其他成员从业时间相对较短。从我们本次调研所覆盖到的卖方机构来看,其中约89%的卖方首席分析师从业经验在4-10年,仅有7.14%的首席分析师从业经验不足3年。首席以外的团队成员从业年限基本都在5年以下,其中平均年限在3-5年占比较多,接近75%;平均年限在1-2年的占19.64%。
数据来源:线上问卷,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整理
(3)考核机制
从对考核机制的调研结果来看,目前佣金仍是卖方分析师的考核重点,超过94%的卖方受访者表示所在机构考核佣金收入,并且过半受访机构的绩效奖金与佣金收入挂钩。另外,超过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表示,所在机构不仅考核佣金情况,还存在淘汰机制。
(4)考核周期
从考核周期来看,当前多数卖方研究部门的考核周期以短期为主,基本与买方机构的派点结算频率同步。约87%的卖方受访者所在机构采取季度考核和半年度考核,仅有10.71%的机构以年度为考核周期。
数据来源:线上问卷,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整理
(5)考核形式
调研表明,不同公司的考核主体和形式稍有差别,整体来看卖方分析师多数面临较大的考核压力。本次调研中有60.71%的卖方受访者所在机构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57.14%的卖方受访者表示所在机构不仅考核团队的业绩,还会对个人进行考核。
数据来源:线上问卷,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整理
三、资本市场分析师行业未来
1、分析师行业趋于饱和,往日扩张盛景或难持续
伴随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分析师队伍也不断地扩容、壮大。单从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报名的卖方分析师数量来看,2003年首届报名参选的分析师及销售人数仅有400人,而在2018年时已高达1400多人,15年来数量增长接近3倍。
而对于未来分析师行业的发展趋势,我们的调研却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行业未来的就业前景态度较为谨慎,认为分析师行业整体规模不会再像过去十多年一样继续大幅扩张。
(1)分析师行业规模
从具体的调研结果来看,接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分析师行业供给过剩,未来部分分析师面临较高的淘汰风险;超20%的受访者认为接近饱和,另外近20%的受访者认为行业未来整体规模会收缩。
数据来源:线上问卷,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整理
(2)卖方分析师职业规划
在资本市场分析师队伍中,卖方是最主要的群体。而对卖方分析师来讲,面临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持续成长,或者如何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基于对行业的判断分析和自身的发展考虑,每个卖方分析师对职业规划会有所不同。
整体来看,卖方分析师职业路径基本有以下几种:1)长期从事卖方工作;2)由卖方进入买方机构,继续从事研究或转做二级市场投资;3)进入实体产业或者上市公司,利用自身经验从事投资者关系、证券代表之类投融资相关的业务;4)依靠个人较高的影响力,独立创设或者加入小型精品研究机构;5)进入其他类型的买方(比如一级市场);6)到其他类型的研究平台,如上市公司/高校/政府机构的研究院等从事非投资研究。
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受访的卖方分析师中,超过80%都有在未来寻找合适买方岗位的意向,仅有不到10%有意长期从事卖方工作。另外调查显示,加入或独立创设小型研究机构也是分析师未来考虑较多的一个发展方向。
数据来源:线上问卷,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整理
2、卖方“研究换佣金”进入瓶颈,传统业务模式面临挑战
2018年1月3日起,《欧洲金融工具市场指导》(MiFID II)正式实施,根据其规定,“分仓佣金与研究费用必须解除绑定”,研究和执行费用必须强制拆分,投资研究费用需要单独支付。也就是说,此后资产管理机构或投资基金公司不能再将券商分析师为其提供的投资研究咨询服务的费用“打包”在交易佣金中。MiFID II意味着欧洲金融市场中“研究换佣金”的商业模式正式结束,欧洲卖方分析师行业在政策变化所引发的金融业连锁反应中受到明显冲击。
(1)“核心分析师”制度
调研结果显示,接近70%的受访者认为我国未来也将施行“分仓佣金与研究费用解除绑定”这一制度,但过半的受访者认为短期出台相关政策可能性较低。
数据来源:线上问卷,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整理
传统模式下,卖方分析师日常为买方机构提供研报、路演、调研等研究服务,而买方机构根据对服务的满意程度决定卖方的分仓佣金。但目前,由于卖方分析师队伍的迅速扩容,卖方服务严重同质化,研究质量却缺乏有效提升,券商研究业务的竞争越发激烈。
在此背景下,我国虽然尚未出台“佣金与服务解绑”的相关政策,但目前已经有多家投资机构(包括公募基金、资产管理机构等)启用了“核心分析师”制度。简单来说,“核心分析师”制度是指买方机构根据自己研究业务的服务需求和满意度所制定的分析师(或研究团队)名单,施行这一制度的机构通常只接受名单之上的分析师或团队所提供的研究服务,并且只能将佣金分配给名单上分析师所在的机构。
调研结果显示,66%的受访者认为“核心分析师”制度将成为中长期发展趋势,另外25%的受访者认为,“核心分析师”制度能否成为普遍趋势取决于有没有明确的要求分仓佣金与研究费用解绑的相关政策出台。也就是说,如果一旦佣金与研究服务解绑,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将有越来越多的买方机构采取“核心分析师制度”。卖方分析师通过研究业务换取佣金创造利益的模式已进入瓶颈期,我国资本市场分析师行业传统的业务模式也正在面临挑战,亟待调整转型。
数据来源:线上问卷,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整理
对于不在名单之上的分析师来说,一方面这表明机构对其服务的认可程度较低,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接受其提供的研究服务;另一方面,即便他们向买方提供了研究服务,也因为不在名单列表中而无法获得分仓佣金。考虑到时间和资金成本,可能只有影响力足够大的分析师才能出现在名单之上,我们认为“核心分析师”制度对中小体量的卖方影响将更加明显,客户数量的下滑将进一步增加其业绩完成压力。
分仓佣金与研究费用解除绑定意味着研究业务将被独立定价,成为买方和卖方机构的一个单独付费项目,卖方分析师的收入模式将彻底改变。调研结果显示,过半的受访者认为若收入模式改变,券商将会通过“价格战”来争夺研究业务。同时,一部分受访者认为,行业模式的变化也会导致一些分析师从卖方市场退出,选择进入投资机构或者独立创业。而由于第三方独立机构逐渐进入市场,券商分析师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
数据来源:线上问卷,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整理
(2)研究费用承担主体
在单列的研究费用应由谁来承担这一问题上,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可以向客户收取研究费用,但其中有一半的受访者认为买方机构也应承担一定比例。另外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则认为,研究费用应该全部由买方机构自身承担,而不是转嫁在客户身上。
数据来源:线上问卷,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整理
随着卖方研究业务竞争压力不断增加,以及传统业务模式可能发生的改变,分析师也正在探索新的服务生态。过去的业务模式下,卖方分析师主要为投资机构服务,以机构客户为主。但此次调研表明,分析师的目标客户群体正在由传统的投资基金、资管机构等逐步向全社会拓展,高净值客户和具有较高投资需求及投资意愿的个人投资者也正在成为分析师的目标群体。
四、数字科技的影响
不仅业务模式转变影响了分析师行业的发展趋势,数字科技的发展也给研究业务带来了较大改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正逐渐改变着分析师研究工作的内容和方式,越来越多的分析师们通过应用科技创新工具来提升研究业务的效率。
从调研来看,60%的受访者认为金融科技的发展有助于研究工作,并且不会对分析师群体的就业产生太大影响;但也有很少一部分受访者(10%)担忧金融科技可能会取代大部分分析师现有的工作内容,进而影响分析师的就业。
数据来源:线上问卷,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整理
1、数字平台助力成果传播,研究数字化转型业已开启
(1)分析师自身影响力
调研结果显示,几乎全部受访者都认为扩大自身的行业影响力有助于分析师自身业务的开展,完成公司的绩效考核,其中大多数认为影响力起到的作用非常明显。
数据来源:线上问卷,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整理
(2)数字化平台助力传播
同时,90%的受访者认为数字化平台能够帮助分析师多元化传播其研究成果,有利于拓宽客户群体和扩大自身的影响力,许多分析师已经开始同时通过多个数字平台进行研究成果的传播。但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对于平台的应用仍主要集中于机构客户占比较高的Wind3C、进门财经和公司自有平台App等,但只有少数分析师同时使用喜马拉雅等拥有个人投资者较多的数字平台。
数据来源:线上问卷,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整理
我们此次同时调研了受访者所在机构对借助数字平台扩大研究成果传播范围的态度。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大多数(超过60%)的机构鼓励分析师多元化传播研究成果,以便扩大影响力;但仍有部分机构(22%)出于合规、风控等考虑对此类行为有所限制。
数据来源:线上问卷,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整理
(3)研究业务数字化转型
从关于研究业务数字化转型的调研来看,大部分受访者所在的机构已经在转型上有所规划。其中,过半数受访者所在机构已经开始数字化转型,其中36%的机构已经有相应的应用落地;但仍有17%的机构目前尚无明确的转型计划。
数据来源:线上问卷,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整理
2、大数据、AI、云计算受关注,分析师寄望科技创新研究手段
(1)技术影响力
调研结果显示,受访者认为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的发展在研究业务中的影响最为明显,并且认为量化研究受金融科技发展的影响最大。
数据来源:线上问卷,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整理
(2)技术在研究业务的应用
从在研究业务中的应用来看,受访者认为数字科技能够替代人工进行初级的数据搜集及筛选,并且分析处理数据及信息,自动生成报告。在传统的人员交互、形成投资策略及投资配置组合也有一定替代作用。另外,调研结果表明,分析师更关注如何借助数字科技在数据集采、足迹分析、地理空间分析、定量研究等方面引入新式调查研究手段,获取研究所需的数据和信息。
数据来源:线上问卷,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整理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