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近十几年我国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以及迅速崛起的BATJ等依托互联网技术、数字信息技术大型公司,为推动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和生态环境。作为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第三方支付、数字金融方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商贸、金融、教育、媒体社交、娱乐等服务行业的“数字化生存”发展速度远远走在世界前沿。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下人与人之间的隔离以及由此导致聚集性生产、服务、交易、交流强制性减少,对依托聚集环境的经济活动形成重大打击,但同时为数字经济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疫情面前,已经十分成熟的电子商务、物流、第三方支付支撑社会庞大的身躯有序运行,极大程度满足生活消费之需;大量社交沟通软件如钉钉、微信办公等帮助实现远程办公、销售、教育、在线医疗;诸多数字平台为疫情防控、信息传递提供有力支持。疫情犹如大考,检验出数字经济自下而上的包容性特征、灵活变化的自组织特征、多边的生态化特征,在疫情防控中动员能力、响应能力和组织能力,这是数字经济的向我们展示的魅力。

数字经济的核心是多元开放、资源共享、互动共生,是依托数字平台实现的个体间直连和去层级。传统经济则反之,更多的是资源独享、非开放和中心化。传统企业做数字化转型,核心要义是形成平台经济思维,强调更多的分工合作、更多的消费端直连和更多的互动共生。典型的转型例子是餐饮业实体店与美团、盒马鲜生等线上企业合作,迅速打开产品销路,满足特殊时期消费需求;旅游住宿业开发共享模式,如爱彼迎、小猪等;金融业快速发展的数字金融模式如浙江网商银行、京东金融、蚂蚁金服、信也科技;交通业闻名全球的共享单车如摩拜单车等。以上均是服务行业的举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有所不同,可能更多的涉及供应链整合、数字化管理,并且更多依赖物联网。

疫情面前数字金融更具有扶助小企业的优势

本次疫情无疑对中小企业打击沉重。根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截至2月10日对2344家中小微企业的调查,尚未复工的企业有79.8%,近半数企业员工无法到岗,70%企业现金流短缺,其中近50%企业现金难以维持3个月,14%难以支撑1个月。有15%的企业打算裁员,其中25%的企业打算裁员30%以上。根据美团研究院2月初对30000多户餐饮商户的调查,约87%的企业表示资金紧张,其中26.8%的餐饮商户表示资金已经周转不开;37.0%的餐饮商户表示资金极度紧缺,只能维持1-2个月;22.9%的餐饮商户表示资金比较紧缺,能维持3-4个月一些中小餐饮商户已濒临倒闭,一些大餐饮企业也陷入困境。

面对中小微企业遭遇严重现金流紧张问题,人民银行提出多项支持措施,包括对市场注入流动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提供专项贷款和贷款贴息,要求商业银行放松对中小企收贷严格程度等。这些支持措施通过传统银行和数字金融机构两个渠道传送到中小微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数字金融机构依靠其技术优势和市场定位,对中小微企业,尤其小微企业金融的支持力度和支持效果远远超过传统银行。

传统大银行是按照大中型企业特点量身定做自己的信贷流程、审批规则、人力资源配置,具有贷款笔数少、单笔额度大(至少2000万元)、审批流程长、人力成本高的特点,属于批发经营。他们的经营特征完全不适应中小微企业。小企业贷款需求额度小(少则5-10万元),贷款笔数多、期限短、变化大,且缺乏信用信息和抵押品。因此,需要更多维度信息以进行风险识别,更短的审批流程以满足快速多变的借贷需求。让大银行搞小额贷款,其效果堪比高射炮打蚊子。大银行既无动力也无效率。

数字金融机构截然不同,他们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通过人工智能对客户授权使用数据的分析,迅速计算出客户违约的风险并给与相应的利率水平。随用户寿命的延长,得以对数据进一步的提纯,是颗粒度细化,提高模型精确度与用户的识别度。这一特长使其能够投入较低的人力,形成同样质量甚至更好的风控效果,而且缩短贷款流程,提高贷款效率,很好适应了小微企业信贷需求特征。因此,数字金融机构天生适应小微信贷领域。蚂蚁金服旗下网商银行的“310模式(3分钟申请、1分钟审查、0人工干预)”就是明证。

此外,一些从事数字金融服务的数字金融企业如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背后依托阿里天猫淘宝,以及京东商城等电子商务平台,与数千家电商休戚与共,这种生态环境一方面为他们的金融业务提供数据信息,另方面使其自动定位于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领域。这种内在激励使数字金融机构在赋能小企业,共度时艰抵御疫情中,比传统银行具有更大的主动性,更具天然优势。例如,2月14日,蚂蚁金服旗下的浙江网商银行主动发起,联合邮政储蓄银行、上海发展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广州银行等25家银行,集体集结,不抽贷不断贷,共同助力小店经济,为850万小店降低下调了20%的利息,其中重点支持湖北小店和从事电商、外卖的数字经济小店,缓解了小店资金压力。

因此,若要金融赋能(支持)中小微企业,必须高举数字金融的大旗。数字金融机构更接中小微企业的地气,更有动力服务小企业,也更能准确将金融之水浇灌于小企业之根。据统计,数字金融机构触达的小微企业和小店经营者达数千万甚至上亿家,对其提供的金融服务更具有普惠金融的意义。事实上,近年来许多大型银行为完成上级下达的普惠金融业务(小微金融)指标,也多采取了与数字金融机构或者小额贷款机构合作的方式。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数字金融支持力度,使其充分发挥赋能小企业的作用

尽管数字金融具有赋能小企业战胜疫情的诸多优势,如能获得政府部门的进一步支持,将会产生更好的效果。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增加央行再贷款数量,将再贷款更多用于扶持小微企业、小微商户和个体经营者。人民银行目前计划向主要全国性银行和湖北等重点省(市、区)的部分地方法人银行提供总计3000亿元低成本专项再贷款资金,主要适用于重要医用、生活物资生产企业提供优惠利率的信贷支持。但这些再贷款无论金额还是适用范围都不足,建议增加央行再贷款额度,可至少提供2000亿左右再贷款额度,定向给互联网银行和中小银行,专门扶持在疫情中受到巨大冲击的餐饮、旅游、住宿、零售、交通等小微企业以及小店经济,帮助其渡过难关。

第二,考虑安排快速绿色通道,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3000-5000亿小微企业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特别是给能广泛覆盖小微企业和小微经营者,有风控能力的互联网银行和中小银行充足的发行额度,解决其资金来源不足问题,定向支持小微企业和小店经济。同时引导这些互联网银行、中小银行降低相应的贷款利率,真正帮助到这些经济末梢。

第三,充分发挥金融科技机构和互联网贷款的作用,把资金血液可以畅通输送到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当中。另外,疫情时期,为减少外出,很多银行线下作业实际上无法完成,应发挥线上作业优势,鼓励发展互联网贷款。

第四,降低和免除小微经营者的收单手续费。疫情期间,全国各地小微企业和小店经营收入大幅萎缩,特别是线下商户受疫情冲击更大。建议支付机构和银行在未来几个月内可免除线下小微企业和小店的收单手续费,与支付机构的合作银行同时免除相关的资金渠道费用,网联和银行免除相关的转接清算费用。大家共同分担成本压力,支持小微商户度过难关。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小微金融研究中心)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