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面对突然爆发的疫情,中小企业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针对这一时期企业遇到的难点与痛点,未央网推出了“创新企业战疫专题”,为企业提供特殊时期切实有效的实操宝典,帮助创业者跨越疫情寒冬。在2月21日“战疫专题”第一期直播上,我们邀请到了公司宝联合创始人张威,线上分享疫情期间企业如何运用灵活用工降本增效。以下为分享实录:

疫情下,如何转为危为“机”

历史总是出奇的相似。2000年以后,我们国家一共经历了四次影响相对广泛的流行性的疾病:第一次就是大家仍然记忆犹新SARS,从2003年2月份开始大规模的爆发到2003年6月份才结束。它的持续时间非常久波及范围也是非常广,对我国的经济和各行业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接下来两次是H1N1流感和H7N9的禽流感。这两次对全球影响很大,但对我国的影响非常有限。

而这次由新型冠状病毒所引发的肺炎疫情的主要是在中国,爆发快影响广泛。它的特点就是潜伏周期非常长,而没有任何症状,传播速度也是非常快,所以造成的结果就是感染人群非常多。但是我们说,这个危机过后也许对有些企业来说也许会是新的转机。2003年那场SARS之后,由于人员相对不能流动,都基本上都是居家办公,消费习惯的发生了变化,从传统线下转到线上来,因此诞生了电子商务的两大巨头——阿里和京东。而伴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物流行业也实现了飞速的发展,三通一达和顺丰都纷纷地上市了。

所以  2020年面对这场非常相似的疫情,企业该如何做才能逆境逢生?这是每一个企业家都必须去思考的一个问题。

那企业应该如何去应对这样的一场疫情,我们说总结起来两个办法:第一个是“用好政策”,第二个是“做好对策”。

什么叫用好政策呢?二月份以来国家和政府针对这次疫情的特出台了很多利好的政策,包括流动资金的政策,信贷的政策,房租减免,税收减免,社保的减免和补贴政策等等,那企业一定要多关注这些政策并用好这些政策,以缓解疫情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什么叫做好对策呢?我们建议企业家一定要做好全员的动员,来共同应对危机,包括员工的力量、合伙人的力量甚至投资的力量,都要团结起来一起来共同应对危机。精力聚焦到主营业务上,来扩大主营业务的收入。

第三个对策,就是一定要做好降本提效的计划。所谓的“降本”就是一定要控制好企业的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只要企业经营,即便是不产生经营收入也要付出的成本,包括人力成本和租金成本。

最后就是要做好“微创新计划”。一场危机也有可能绝处逢生,出现了很多新的模式创新企业。在这个时候是做品牌创新和模式创新是最好的时机。建议企业从营销手段上,经营手段上要从线下转到线上来,去做数字化和现代化的转型,包括多做线上营销,社群营销和直播营销等等。

疫情危机,有哪些企业值得关注的优惠政策?

为了应对疫情,政府一共出台了六大类的支持政策,包括房租的减免类,税收的减免类,包括金融的贷款类,还有劳动关系和社保类,还有针对行业的补贴和各省出台的相应补贴政策。

很多政府出台了针对房租减免的一些政策,比如北京市政府出台的措施中提到,鼓励大型的商务楼宇商场运营方对中小微租户适度减免疫情内租金,对于采取减免租金政策的那些可以给予适度的财政补贴。另外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信贷方面的支持政策,包括加强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的便捷性,优化担保服务以及增加信贷的支持和补贴。这些都是政府出台的针对疫情期间,针对小微企业的一些信贷政策。还有,为了保证现金流充裕,企业经营者一定要多去跟银行接触,多去申请低息的低门槛的贷款。

另外企业一定要关注税务总局出台的税收政策,税务总局从一月底到目前,一直在出台各种各样的税收的减免措施。11号出台了12项措施,主要是针对2020年收益经营的困难较大的行业,可以给予所得税的延长汇算清缴等。紧接着财政部联合国家税务总局又出台了临时性的税收政策,主要是针对一些特殊的行业,如餐饮住宿、旅游娱乐、快递等生活服务取得的收入将免征增值税。这些重磅措施还是非常利于企业的发展。主要免征增值税的收入包括运输疫情物资的取得的收入,提供公共交通运输的服务收入,提供生活服务的收入和为居民提供必需生活物资收派服务的收入。

生活服务行业都有哪些呢?包括文化体育行业,旅游娱乐、居民日常教育医疗、餐饮住宿,以及交通运输(具体可以参考下面图表)。

各地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的针对各行各业的扶持政策,包括中小微的投贷奖,贴息贴租,房租的补贴政策等等。(具体参考下图)这些都是政府针对这些行业的一些特殊的政策。

(政府相关各行业扶持措施)

另外政府还出台了关于社保和劳动用工关系的政策。2月3号北京市政府出台的措施中第十条提到了,为了帮助各类企业稳定生产经营稳定就业,允许企业可以实施灵活用工的政策,允许企业合理调剂年度内的休息日,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的方式,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待岗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同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给予失业保险费的返还。所以现在很多大企业都在采取轮休轮岗这些政策,逐步在保证不对疫情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开始慢慢复工。2月18号,国务院又下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通知,阶段性的减免企业的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本轮政策非常具有普适性,对很多行业和企业都适用,对企业来说是真正达到减负效果的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减免社保费三险,也就是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企业缴纳的部分,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的不在减免范围之内。另外这个政策主要是对企业减负的,对个人缴纳部分不予以减免。(哪些企业可以享受这个减免政策,具体情况详见下表:)

基本上涵盖了大中小微型的企业以及各个行业的政策,基本上企业能够涉及的行业全部都包含了,大部分企业都可以享受到这些政策。

这次减免社保的这个政策的周期是湖北省与其他地区有所差别,在湖北省以外中小微的参保企业可以享受到六月份,大型的参保企业可以享受到四月份。而湖北省的所有企业都可以享受到六月份的减免。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减免并不影响社保待遇。

关于公积金的部分,企业可以缓交但是不能减免,最长可以申请缓交到六月底。疫情期间如果职工因受疫情影响的,不能正常还款的,不作逾期处理。这些都是政府出台的关于为企业减负的相应措施。大家一定要重点关注。

疫情期间,企业如何处理用工关系?

对于很多企业在这个疫情期间比较关注的问题,我们做以简单答析:

首先单位能不能对员工采取这个隔离措施?这个答案是否定的,单位肯定是不能的。因为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只有医疗机构才能对病人和疑似病人包括病原携带者采取隔离措施。

其次,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决定的延长假期属于什么性质?就是对于超过春节假期以外的延长假期,属于休息日而非节假日,那么企业按照休息日待处理用工的关系就可以了。

再次,如果员工隔离措施之后是不是还需要在家休养?那如果疑似的可以在家休养按病假处理,如果没有病情证明的建议采取带薪的年假加班调休这些措施。

还有员工确诊完治疗痊愈后要求上班,企业该如何处理?如果员工有医疗机构出具的已经康复的医疗证明,企业是无权拒绝员工返工的。

疫情造成了很多企业的用工之困,无法复工却要承担大量的员工成本,对于现金流只能维持3个月的中小企业来说,几乎是不可承受之重。这里我们说一个最近的例子。由于受疫情的影响,市民的采购只能通过线上来进行。盒马鲜生近日来线上的销量非常大,那么就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2月3号盒马鲜生和云海肴共同宣布达成了人员用工合作。一方面解决了盒马人力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线下餐饮企业受疫情影响的待岗问题。紧接着盒马又和青年餐厅、蜀大侠、望湘园等线下餐饮企业签订了多个合作用工的协议,帮这些企业解决了待岗劳动力,这几乎是当下压在整个餐饮行业的巨石。

正如前所说,危机也会带来转机。现代企业其实正在面临的就是用工结构的转型的问题。由于传统企业自雇的固定员工比例偏高,因此承担着较大的人员成本。而2018年开始,“灵活用工”作为一种新兴的用工模式正在兴起,2019年在很多平台上开始风行。这次疫情,也许会将这一模式推向一个高峰。

首先给大家普及两个概念,第一个概念“共享用工”。共享是关于用工的一种调配和管控方式,它和传统的用工相比,共享是以企业的实际需要为前提。用工单位与员工的关系,是服务关系而不是雇佣关系。这个是共享员工的一个定义。第二个概念是“零工经济”, 是指由工作量不多的自由职业者构成的经济领域,利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快速匹配供需方,主要包括群体工作和经应用程序接洽的按需工作两种形式。零工经济是共享经济的一种重要的组成形式,是人力资源的一种新型分配形式,也是解决劳动力不足及人工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经济形势,目前已被日本、欧美等国家采纳。

现在一些共享服务平台,包括出行平台类似于滴滴,直播平台、物流平台和社交电商平台,这种平台有一个很主要的商业模式,就是分润,就是一个订单产生之后平台与服务者进行一种合理的利润分配,其实就是向这些个人去购买他们的服务。

(共享用工主要面向的行业)

传统企业用工主要分成三类的人群,第一个就是专业的核心的员工,包括我们的财务、人事、这些管理人员,这都属于企业的非常核心的固定员工。第二类我们叫外包员工,指的是因为专门技能承担工作外包的合同工,比如说客服,销售或者项目工程人员等。第三类就是一些临时的兼职员工,主要是根据业务的需求临时增减的这些人员。传统企业的用工结构主要是6:3:1。例如麦当劳、肯德基大部分或者说有很大一部分是这种临时的兼职员工,缓解它们的用工成本的问题。所以现在的企业正在从6:3:1的结构,转向5:3:2,也就是尽量少用一些固定员工,而多用一些临时兼职的员工。用工形式从“自雇自用”向“只用不雇”转型,是现在企业都在进行的人力资源的变革,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用工成本的问题。

“灵活用工”推动企业现代化人力结构转型

接下来看一下灵活用工的商业模式。

从商业模式上来说,灵活用工是一个大数据的撮合平台,一方是企业通过这个平台发布用工信息,发布任务提出用工需求,另一方是具备这些技能的自由职业者,那么他们可以根据任务需求去抢单、接单。在应用平台撮合匹配了相应的供需之后,再提供线上签约,线上支付劳动报酬这些相关服务内容。同时灵活用工平台还可以提供一些增值服务,包括培训、品质管控、服务评价、信用支持、包括一些增值服务的支持等等。

这里,我们重点讲一下灵活用工中的最主要的一种商业模式,即BPO模式——商务流程外包,它是指用工平台跟发包方也就是企业确定一个商务流程外包的一个合同,然后把整个业务流程承包过来,同时再转分包给具有这些技能的自由职业者。实际上它是一个业务的众包平台。在这个过程中,业务外包平台会给发包企业开具六个点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同时业务平台需要具有委托代征资质,在给个人自由职业者发放报酬的时去做个税的代征。个税是参照个体户采取个人经营所得的核定征收税率进行代征。这就是现在最流行的灵活用工的一种商业模式。众筹或者叫众包平台的模式,合法合规的重构了交易结构,合理的节费和降费。

劳动用工、劳务用工以及以已承揽关系为主的灵活用工,它们所代表的关系性质不同,劳动用工是雇佣关系的,劳务用工是非雇佣关系,劳动关系企业需要承担的费用包括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而劳务关系只需要承担劳务报酬就可以了,而这个承揽关系实际上是按件或者按量去支付的劳动报酬费用。

申报个税和税率上也是不同的,劳动关系它的个税是3%到45%的综合所得,劳务关系现在也划定为综合所得,而这种承揽关系或者我们叫灵活用工的关系,它是参照的个体工商户的管理办法,而且各地的个体工商户现在基本上都是核定征收的。那核定之后的税负只有0.5%-1.5%,税负是大大降低的。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