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西贝董事长贾国龙最近在一次采访中表示:疫情导致2万多员工待业,贷款发工资也只能坚持3个月。还有更多的小微企业老板,正因为资金问题夜夜难眠。

01 疫情突袭

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在庚子年的春节快速席卷了全国,为了应对疫情、加强防控,国务院办公厅于1月27日大年初三发布了关于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的通知,将春节假期将延长至2月2日正月初九。此后,更有多地明确要求当地企业延后至2月9日之后开工。诸多企业受到影响,年后开工时间延后。

从宏观上来看,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三家马车,消费正逐渐成为主力,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消费更是受到瞩目。但受到本次疫情影响,节日消费受到沉重打击,预计短期之内关乎大众社会活动的一些行业仍会受到一些持续性影响,例如餐饮、旅游、电影、会展等行业。许多相关企业已为春节假期事先储备了诸多物资,但预期中的顾客盈门不再,收入无法实现,事前投入的成本已难收回,对这些企业形成双重打击。北京地区就有很多原本春节预定爆满的餐馆变得空无一人,餐馆不得不将事前储备的蔬菜等食材拿出来直接售卖,以减少一些损失。

不仅仅是餐饮、旅游等受到直接冲击的行业企业,其他行业也普遍受到延后开工、订单下降等多方面的打击,例如对于一些生产型企业而言,开不开工、何时开工真是成为了企业老板的两难选择,不开工订单无法及时交付,可能需要赔偿;开工吧,万一出现集中疫情,工厂生产线员工都可能需要封闭隔离。

小微企业作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宏观经济增速下降的大环境下,很多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特别是年底年初更是全年当中普遍现金流紧张的阶段,在此时间发生了这样一场影响全国的疫病,不得不说,对小微企业来说真是雪上加霜。

02 金融行业迅速应对

2020年2月1日,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具体包括:

(1)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

(2)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到期还款困难的,可予以展期或续贷。

(3)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相关企业战胜疫情灾害影响。

(4)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应取消反担保要求,降低担保和再担保费。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融资担保再担保机构,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减半收取再担保费。

考虑到市场所需,各银行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例如,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就宣布,针对防疫物资生产、流通、运输企业,以及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小微企业,推出六项举措,支持首都小微企业应对疫情。这些措施包括:提高线上融资占比,对经营出现暂时困难小微企业采取续贷政策,加大融资利率优惠力度,提高审批效率,部分金融服务实行免费,提高综合金融服务水平。

北京银行也推出了应对疫情、强化金融支持的小微企业专属信贷产品“京诚贷”,该产品专门服务于受疫情影响临时停业、资金周转困难的小微企业,通过续贷、延期等方式,为相关企业提供信贷资金的无缝衔接。同时,下调受困企业贷款利率,并为“京诚贷”设立专属绿色通道,确保实现贷款的极速审批。

03 长效机制助力小微企业

金融机构的及时出手,为负重前行的小微企业带来一线曙光。短期来看,快速审批、续贷、降低融资利率等都能够对发生了阶段性困难的小微企业带来立竿见影的帮助。但从长期来看,更需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对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形成支持。

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道存在已久的难题,究其根本,在于小微企业风控的难度较大。早期,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对企业进行授信时,对于企业是否能够提供抵押等第二还款来源较为看重,将资产的评估替代了对信用的评估。近年来,金融机构多已经转变传统风控思路,更为关注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估,也推出了诸多信用贷款产品。但对于轻资产、财务报表不清晰的小微企业如何评估信用水平、评估偿付能力,仍旧是一个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金融机构采取多种方式来创新自身的业务模式,如小微企业线上化一站式金融服务,供应链开放平台模式,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企业应付账款链上逐级传递模式,等等。这些创新业务模式背后均有着相应风控模式创新的支撑。

新型的信贷风控以数据为核心,通过风险计量工具来评估总体与个体风险水平,并加载业务流程设计与操作流程管控,贯穿贷前、贷中及贷后的各个环节,来动态管理信贷风险。依托产业链上下游数据信息的勾稽,而不是简单的依赖核心企业的风险共担,使得产业链上各主体都可以凭借自身信用来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能够使小微企业在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逐渐积累自身信用,实现从0到1的突破。这种与产业链深度结合的金融服务模式,不再是简单的标准化金融产品,而是需要金融机构深挖产业链特点,根据实际业务场景实际情况来安排风险管理政策、策略与流程。需要逐级建立小微企业所处行业研判、产业链运作模式、企业个体情况三个层次的风险评估,并从贷前到贷后进行动态跟踪评估与动态调整,建立立体式的风险管理体系。

总结

2003年,受到“非典”影响,中国经济也曾遭遇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据亚洲开发银行(ADB)统计,因受SARS影响,全球经济总损失额达到590亿美元,其中中国内地经济的总损失额为179亿,占中国GDP的1.3%,中国香港经济的总损失额为120亿美元,占香港GDP的7.6%。与那时相比,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已不相同,国内经济正面临调速换挡期,这使得作为经济基本细胞中小企业的生存状态显得更为重要。以间接金融为主体的国内市场环境下,金融体系对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支持能力就成为了重中之重。

诸盛管理认为,在原有普惠金融和小微金融支持政策的基础上,金融机构仍需快速突破瓶颈,建立相应的业务能力与风控能力,通过金融产品创新、业务模式创新与风险管理创新,助力小微企业砥砺前行,支持实体经济。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