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我国高层说,数据是生产要素。

在消费金融领域,这个生产要素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多数消费金融业务是通过互联网展开的,为什么机构愿意把钱借给那些在网络上的陌生人?因为机构有数量、维度足够多的数据建立模型、控制风险,同时也有很多第三方风控机构去辅助它们。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紧张的气氛弥漫在消费金融整个产业链上,除了老生常谈的暴力催收被严打外,涉及数据爬虫的风控产业也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1月3日,两方力量在同盾科技的职场上演了一场大戏,其中的细节过于敏感,不便阐述,但可以预见的是:持续半年多的数据风波已经让这家杭州独角兽企业伤筋动骨,同时受到影响的一定也有同盾服务的那些客户——银行、保险和持牌消费金融、非持牌金融科技公司们。

同盾是个例,但牵一发而动全身,同盾和它的友商们这一个又一个的个例,形成了现象,兔死狐悲物的情绪弥漫在消费金融行业,对于数据一词,大家默契的噤若寒蝉。

大数据风控,是识别、抵御风险的重要防线,那没有了数据的“大——风控”呢?在1月11日举办的第五届消费金融高层论坛上,很多人表达了对数据问题的观点。

捷信消费金融董事长翁德雷·弗里德里奇表示:中国在大数据领域其实是走在世界前列的,这可以让征信机构的建设变的更好,比如要求所有的贷款供应商都向征信机构去提供的数据;个人信息保护是非常重要的议题,但是现在关于大数据管理条例方面依然是有一些灰色地带和不明确的地方。

信也科技联席CEO章峰则担心对数据隐私的严打产生过犹不及的效果。他介绍到:我在2015年的时候感觉中国在消费者隐私、权益保护上相比于是比较落后、不足的,现在我担心会有一些问题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大数据风控是正面的事情,怎么样处理好跟消费者权益、隐私保护之间的平衡(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章峰还就利率上限、催收及数据问题指出:用市场的机制提升效率才能够让利给消费者,需要建设更好的征信体系,而不是一下子把大数据征信卡、定价卡死了,(卡死了之后)得到的结果就是能够看到我们第四季度的风险是有明显上升的,产生的结果就是我们和同行都在收贷。

大数据不是一个新名词,但它是一个年轻的事物,在它成为"生产要素"的过程中,经历了一放就乱的野蛮生长,或许现在正在经历一管就死。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哪个极端,都不利于这个"生产要素"的发展。

相对于数据问题,催收问题更加敏感,因为数据爬虫可能是游走在黑恶边缘的事物,但暴力催收是赤裸裸的黑恶。金融业离不开它,但是不爱它,因为它就像一个夜壶一样,必不可少却永远登不上台面,不过,近期各地对催收行业的严厉打击,也让很多三方、从业者发出了他们焦虑的声音。

比如某知名专家在会上提问到:"催收行业是不是有被污名化的风险?所谓的软暴力,既然已经软了,又为什么能称之为暴力?"相比于专家,从业者的声音更加急迫,有机构指出了使用法律催收中的无可奈何。

盛银消费金融王剑指出,利用法律手段完成催收,无论是仲裁还是法律诉讼都比较困难,或者说现在整个法律的体系还不支持我们的线上小额分散贷款的体系。可能有些法院一年手里多少多少笔案子,这么大量的案子拿到法院里来他都无法受理,仲裁拿到法院执行的时候是脱节的,面临很多问题。

某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高管马良(化名)也对法催之难深有体会,他表示:其所在公司积极的推动法院互联网审案的改革,不过在这项改革中遇到了问题,高院和他的基层人民法院有一个系统接口的问题,高院又不同意(接入或合作?小编不懂技术,读者联系语境自行理解),低层法院又嫌案子多、费用低,缺乏动力。

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不了,各方只能锻炼内功,以常规的催收手段控制风险,更有机构为了和黑恶划清界限,采取了自建催收的方式,比如马良所在的机构。

马良表示,催收对于小额分散的消费金融最具挑战性,因为我们的客单价平均只有2700元,在25家消费金融公司里是最小的一家,催收就变成巨大的问题了,因为(用户)的地域非常广泛,除了港澳台全国的所有城市都囊括了,带来最大的问题是信用环境建设的一个问题,扫黑除恶很好我们也赞成,但保护金融机构债权的利益也不能忽视。

马良列举了一些极端案例:有一些专职的客户就不想还钱,他们有一个观点,我凭本事借到钱我为什么要还钱,一旦不想还钱直接给市长写信说:我不想还钱了,请你们解决。我们就给他进行协调,最后说那这样吧,你每个月还一百块钱,利息全免,这就说明一个问题,第二个方面,在某些平台上面,就已经形成了这种团伙,教逾期借款人怎么去打官司,怎么去投诉来解决不还钱的问题。这对我们的从业环境和整个中国的信用体系是一个巨大的伤害,也说明了在中国这种情况下面,这个契约精神已经发生了巨变。

同样采取自建催收团队的信也科技,也对信用环境的变化有着比较深的体会,尤其是对专职鼓动、投诉各方面机构、反催收联盟崛起的当下。他举了一个例子:有个客户闹的比较凶,我们给了他一笔几百块钱的京东卡,这个客户立刻跑到论坛上发了一个详细的攻略,因为这个客户是到聚投诉这个平台上去投诉,本来是个个例,一发了攻略以后我们在聚投诉上的投诉量增加了50%。扫黑除恶,打击暴力催收是非常正确的,但是我觉得要关注一个平衡,不能污名化、一刀切。

读懂新金融认为:

1、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就如本系列文章中的讨论的消费金融,消费金融好的方面是会促进年轻人消费,拉动内需,不好方面一定是加重了消费者的生活负担,难道有不好的地方,我们就要否定好的地方吗?均衡,存乎万物之间,自然也存于数据爬虫和催收之间。

2、 消灭问题的方式,绝不是简单的禁止问题发生,因为问题被禁止后一定不会消失,只能是转移到看不到的地方,问题只有打开正门去解决它。但是,数据与催收的问题的正门还不成熟——如果央行、百行征信足够强大,哪有这么多数据爬虫的事,如果法律催收足够成熟,就算把那些民间催收全部拍死在沙滩上,又有谁会为它们喊冤叫屈?

此处想到了《武状元苏乞儿》中周星驰对皇帝说的那句话:丐帮有多少弟子不是我决定的,而是你决定的。

3、 多听听从业机构的声音,虽然他们的声音不可避免的会夹杂着过重的私利,但作为这个市场的参与者,他们的有私利的声音也不乏参考价值。

4、老赖就是金融行业的黑恶,也要扫除一下。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