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上周郑爽把男友张恒告上法庭爬上了各大网站的头条,据知情人透露:张恒败光张爽1000万,且在郑爽不知情的情况下,以郑爽的名义借高利贷。高利贷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大家对高利贷的认知并不多。高利贷到底是什么呢?
高利贷的起源及发展
《史记》记载,公元前154年,西汉王朝爆发“七国之乱”,朝廷没钱了,为了有钱打仗,保住江山,便承诺以10倍利息向当时的大土豪母颜氏借到了钱。三个月后,朝廷保住了江山,母颜氏也得到了巨额的报酬。这是我国记载的第一笔高利贷。从此,高利贷成了官僚、土豪获取财富的一条重要途经。北魏时期,很多人因为高利贷倾家荡产,北魏统治者便规定:贷款年利率最高不得超过100%。发展到宋朝,高利贷行业已经非常活跃了,在菜市口就能够借到钱,可以抵押房屋甚至妻女。一直到清朝,金融机构日益繁盛,各种金融贷款被大众所接受,高利贷才有所收敛。
常见高利贷方式有以下几种:
大耳窿就是借钱一万元,只能得到九千元,但还款时却要支付一万三千元,即砍头息模式。而且,高利贷的利息是逐日起“钉”(利息),以复息计算,此谓之“利叠利”。往往借几百元,过了一年半载才还,连本带利可能要还几万。
驴打滚多在放高利贷者和农民之间进行。借贷期限一般为1个月,月息一般为3-5分,到期不还,利息翻番,并将利息计入下月本金。依此类推,本金逐月增加,利息逐月成倍增长,像驴打滚一样。
羊羔息就是借一还二。如年初借100元,年末还200元。
坐地抽一借款期限1个月,利息1分,但借时须将本金扣除十分之一。到期按原本金计息。如借10元,实得9元,到期按10元还本付息。这也是一种砍头息的模式。
高利贷的特点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说: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随着大学生的消费需求日益旺盛,某些平台披上“校园贷”的外衣做起了高利贷,以“0利息、0风险”为幌子,诱惑大学生申请贷款,导致很多学生拆了东墙补西墙,最后跌入套路贷,小贷变巨债。2018年学生徐某听了一堂励志课程背负了7200元的分期贷款,因未及时还款,逾期40多天后,各种罚金高达6000多元。2016年郑州一名学生在某平台申请一笔8000元的贷款,经过半年的借款、还款、再借款,最后还款金额高达8万余元,因为不堪重负跳楼自杀。在校园外,高利贷也是面目可憎。专题片《国家监察》第三集《聚焦脱贫》中披露了四川省凉山州雷波县一名女乡长因赌博欠下高利贷88万元,用特困儿童的生活补助金还钱。高利贷的危害可见一斑,因为它有以下三个特点:
利率高:高利贷远高于银行利率。高利贷利率至少36%,有一些甚至可达100%-200%,借款人所承受的借款成本极高。
风险高:一般借高利贷的人都是很难从正规金融渠道获得贷款,贷款之后很可能没有还款的能力,坏账率会比较高。借款人如果逾期不能还款,会背负更高的利息,很可能出现还不完的情况。
普遍存在暴力催收问题:正是由于高利贷借款人的高风险特征,放贷人为了收回贷款本利,经常会采用一些恐吓、辱骂的暴力催收手段,成为危险的社会毒瘤。
高利贷也做风控
与很多人直觉不同的是,高利贷经营者其实也有自己的运营规则和风险管理模式。几千年的发展,让高利贷自有一套风控手段。
白色风控:高利贷者通常在贷款前就了解了贷款用途和还款来源。另外,高利贷者对信息的掌握比较全面,对企业主个人情况、家庭情况、企业经营情况、企业信用水平,都有比较深的了解。高利贷者主要是通过所掌握的信息决定要不要给一个企业或个人贷款。
黑色风控:《魔鬼经济学》里提到,在我国,有人会把眼镜蛇放到饭店的方式进行追债。民间高利贷确实会出现很多打擦边球的风控做法,甚至不惜触犯法律。比如通过骚扰家人、辱骂恐吓等方式,加快出借资金的回收。常见的方法是,先派一两个人7×24小时的紧盯你,有钱进账的信儿了立马逼你先把他们钱还了。而且线下民间金融存在明显的地域“圈子”,依靠地域亲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金融关系,成为了一种“另类”约束方式。
总结
高利贷是一种超过正常利率的借贷,超过36%利息的部分不受法律保护。法律法规与各项监管办法已经针对合法的贷款经营行为锁定了可能的利率上限,企图通过高收费来覆盖高风险的业务模式已不再成立。
构成信贷产品价格的关键要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资金成本、风险成本、各项运营管理费用及预期利润。融资性金融业务为了获取预期经营利润,就需要在已明确的产品收费范围内,有效降低各项成本,特别是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降低风险成本,才能保障业务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