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昨天,一份关于网贷P2P转型小贷公司的文件在业内流传。从所对外披露的细节来看,监管还是给了网贷P2P“最后的转型机会”。也就是说,P2P这个行业真的要到头了,转型小贷公司已经是大势所趋。
对于曾经红极一时的P2P来讲,要面对的转型是走到了尽头还是又“回到了过去”?
一、门槛再加码,多少平台能拿出来5个亿
根据网传政策中提到:拟转型网贷机构设立的单一省级区域经营的小贷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出资形式为货币);拟转型网贷机构设立的全国经营的小贷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出资形式为货币),首期实缴货币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亿元,且为股东自有资金,其余部分自公司成立之日起6个月内缴足。同时,为提高风险处置和化解能力,小贷公司的首期实战货币资本还应同时满足不低于转型时网贷机构借贷余额的1/10的要求。
从这一点分析来看,注册资本的门槛分开了一定的“档次”,但是整体也是提高的。区域小贷公司不低于5000万元,这个虽然注册资本金少,但是确实有一定的地域性限制。从转型角度上来讲,很多P2P都是全国开展业务,谁也不想在转型的时候“穿小鞋”。所以,申请地域级的小贷公司虽然注册资本少,门槛低,但毕竟是受“限制”,不会有太多。
然而,全国性的注册资本不低于10亿,这已经是相对较高的一个门槛,跟金融机构成立设立的“入门资金”差不多。值得一提的是,可以“分批”进行实缴,首期不低于5亿。大家可以看看,有多少P2P平台已经实缴到了5亿,不超过20家。也就说,大面积的P2P平台想转型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现阶段,能够一口气拿出10亿的公司,不多。
还提到了收起货币资本应满足不低于转型网贷机构借贷余额的十分之一。我看到个信息莫名的想笑。
理由很简单,之前监管持续要求平台“三降”。尤其是在借贷余额方面,多次强调要持续压缩存量业务。现在,能够看出来那些持续压缩存量业务的平台反而变得“前途光明”。那些没有持续压缩存量的平台,或者偷着“增长”的平台,恐怕要在转型上付出一定的“代价”啦。你看,余额的十分之一。你要是,70亿的余额,你得多实缴7亿。
二、“死在”黎明之前的大有人在
政策中提到:已退出的网贷机构不得申请转型为小贷公司。
说白了,已经退出的就别再回来啦。但是,监管没说一点,这个退出是否包含“良性清退”的平台?已经良性推出的平台是否能够给个机会?这一点还需要监管进行进一步的明细。
三、负面“清单”已经建立,民间金融是开始还是结束
政策中同样提到了九大红线:
1. 禁止以任何方式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2. 禁止通过互联网平台为本公司融入资金;
3. 禁止通过互联网平台或者地方各类交易场所销售、转让本公司的信贷资产;
4. 禁止发行或者代理销售理财、信托计划等资产管理产品;
5. 禁止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贷公司办理线下业务;
6. 禁止发放违反法律有关利率规定或违背信贷政策要求的贷款;
7. 禁止通过暴力、恐吓、侮辱、诽谤、骚扰等方式催收贷款;
8. 禁止隐瞒客户应知晓的本公司有关信息和擅自使用客户信息、非法买卖或泄露客户信息;
9. 禁止在公司账外核算贷款的本金、利息和有关费用。
其实看着九大红线,总结下来与之前小贷公司的三大红线是相一致的。之前,小贷公司的三大红线是:
不得非法集资;
不得踩利率红线;
不得暴力催收。
所以,不管怎么说,转型小贷公司后依然按照之前的“红线模式”进行细化。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这些负面清单之所以能够得到细化,是建立在之前发布的一系列政策的基础之上。包括了资管新规、整治交易所规则、以及近期出台的关于“职业放贷人”的司法解释等相关政策。
说到底,小贷你就干好你得小贷,别玩其他的。
经过了为期三年半的整治,P2P网贷最终迎来了“大结局”。客观的来讲,监管还是给P2P网贷留下了一条路可以走。说的再通俗一点,只是把P2P网贷的投资端“砍掉”。这也能够证明P2P这种模式,在中国不适用了,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是一种“失败”,输给了风险。
重新回到小贷模式,也等于互联网金融转了一圈,又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
作为之前小贷公司的从业者,这6年的时间也见证了行业的发展。我相信不管是否能转型成功,目前的行业人都有一种“意境”。
我同桌努力的把我叫醒,醒来以后发现还是在“学生时代”,口水溜了一桌子。我跟同桌说,我做了一个很长的梦。
想回到过去,试着让故事继续。
中国再无“P2P”。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