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发展共享制造,既可以让掌握制造资源的龙头企业搭建平台,将制造能力分享出去,以大带小,找到一种新的盈利模式,也可以促进制造业专业化分工,让企业集中精力发展核心能力。
提到共享经济,人们很容易想到“Uber租车”——利用移动设备、评价系统、支付、LBS等技术手段有效地将汽车需求方和供给方进行最优匹配,达到双方收益的最大化。
近年来,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崛起,这种共享经济也开始从消费领域向生产制造领域加速渗透,许多工厂开启了“共享制造”模式,制造业未来将成为共享经济的“主战场”。
10月29日,“共享制造”迎来政策利好——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共享制造新模式新业态 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2年,形成20家创新能力强、行业影响大的共享制造示范平台;推动支持50项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共享制造示范项目;到2025年,共享制造发展迈上新台阶。
让企业换个玩法更好活下去
“共享制造就是共享经济的创新模式在制造业的应用。比如,很多小企业买不起大企业的高价值生产设备,在设备空闲时,大企业将这些设备开放给小企业使用,就是一种制造能力的共享。”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兴山对记者说,“但是,共享制造远不止于此,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也在共享制造的范畴内。从虚拟领域向实体领域延伸拓展,在研发设计、加工制造、生产服务等各环节,共享经济对制造业生产组织方式产生着深刻影响。”
王兴山的观点和工信部相关负责人不谋而合。据该负责人介绍,共享制造的内容其一便是制造能力共享,主要包括生产设备、专用工具、生产线等制造资源的共享;其二是创新能力共享,主要包括产品设计与开发能力等智力资源共享,以及科研仪器设备与实验能力共享等;其三是服务能力共享,主要围绕物流仓储、产品检测、设备维护、验货验厂、供应链管理、数据存储与分析等企业普遍存在的共性服务需求的共享。
王兴山举例说:“比如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开源,这就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共享。从2010年开始,国内机构就在探索将云计算的理念带入到制造业,也就是云制造的模式,提出了‘分散资源集中使用,集中资源分散服务’的理念,这是一种制造服务化的思维。”
共享制造不仅在国外已有成熟的应用案例,在国内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如机械加工、电子制造、纺织服装、科研仪器、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物流仓储等领域,已经有一批典型的共享制造平台,形成了产能对接、协同生产、共享工厂等多种新模式新业态,显示出很大的发展活力和潜力。
在王兴山看来,推进共享制造的目的,正是为了全社会制造资源的集约化配置,从总体上减少重复投入、解决局部资源短缺问题、提高创新能力。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对于制造企业自身而言,发展共享制造,既可以让掌握制造资源的龙头企业搭建平台,分享制造能力,以大带小,找到新的盈利模式,也可以促进制造业专业化分工,让企业集中精力发展主业,提升核心能力。这将有利于提高产业组织柔性和灵活性,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促进产品制造向服务延伸,提升产业链水平,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生产与交易成本,促进中小企业专业化、标准化和品质化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对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深圳宝安区燕罗街道就有这样一家“共享工厂”,从大型设备到工人,从创意到品牌,一切都可以共享。眼下,这里已经汇聚了数十家企业、团队和数百位“创客”。在共享制造的模式下,他们“抱团取暖”,共同度过小微制造业的“阵痛期”。厂房、设备、工人、订单、财务与行政人员都是共享的,数十个企业和团队共享一个财务办公室,省去了单独雇佣的人力费用。
“共享制造孕育着未来社会生产分工形态的巨大变革。”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新红说,“在这一模式下,企业可以换个玩法更好活下去。”
共享制造还需进一步完善生态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报告显示,2016至2018年我国制造业产能共享市场规模分别约为3300亿元、4120亿元和8236亿元,年增速从约25%提高到约98%。2018年产能共享市场交易额占我国共享经济市场总规模的比重从上年的20.1%上升到28%,提高了近8个百分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相关负责人称,我国在机械加工、电子制造、纺织服装、科研仪器、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物流仓储等领域涌现出一批典型共享制造平台,形成了产能对接、协同生产、共享工厂等多种新模式新业态,显示出很大的发展活力和潜力。
不可否认的是,“我国虽然是制造业第一大国,但产业大而不强、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弱、资源利用效率低。我国共享制造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依然面临共享意愿不足、发展生态不完善、数字化基础较薄弱等问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余晓晖说。
当前,许多拥有闲置生产资源或科研仪器设备的企事业单位由于体制机制原因,并不愿意向中小企业开放共享。传统制造模式下,已经形成了以实体工厂为核心的标准信任体系,而共享制造模式由于具有多主体协同、虚拟化制造等特点,在信用评价、产品标准、生产规范等方面还很不完善。
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企业和部门对制造业产能共享的认识不足,部分企业对产能共享理解不到位,往往将互联网平台看作简单的交易平台,导致企业参与产能共享的内生动力不足。
对此余晓晖表示:“完善发展生态是提升社会对共享制造新模式认知度的关键环节。要从创新资源共享机制、推动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完善标准体系三项任务入手,进一步完善共享制造发展生态。”
“当前,政府和社会正推动大企业‘搭平台、建生态’,中小企业‘上平台、进生态’。随着共享制造的发展,‘平台+生态’将成为制造业主要的商业模式和产业变革潮流。”王兴山说。
从4方面发力迎发展窗口期
“我国制造业门类齐全,细分行业众多,到2022年打造20家共享制造示范平台、50项示范项目的目标乐观可行。”在王兴山看来,经过多年探索,我国已经有发展共享制造的产业基础,依托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5G技术的日益成熟,共享制造正迎来发展窗口期。眼下,我国全产业链资源共享亦向着“业业有平台”的方向努力。
如何完成这两个目标呢?工信部已从平台、集群、生态和基础4个方面给出了非常明确的重点任务:一是培育共享制造平台,积极推进平台建设、鼓励平台创新应用、推动平台演进升级;二是依托产业集群发展共享制造,探索建设共享工厂、支持发展公共技术中心、积极推动服务能力共享;三是完善共享制造发展生态,创新资源共享机制、推动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完善标准体系;四是夯实共享制造发展的数字化基础,提升企业数字化水平、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网络安全保障。
此外,支持和引导共享制造健康发展的顶层设计,对培育壮大新动能、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正如美国著名杂志《连线》的创始主编凯文·凯利所说:“任何可以被共享的都能以上百万种我们今天尚未实现的方式,被更好、更快、更便利、更长久地共享。”当共享的触角碰到产业上游时,融入“共享制造圈”的企业将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