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合约已成下半年交易所竞争的焦点,那么围绕着合约接下来会有哪些创新玩法?如何才能突围?当前市场有没有最优的打法?本文是链捕手主办的捕手学堂第四期活动文字实录,参与探讨的嘉宾分别是KuCoin创始人Michael、FT生态负责人Carrie Yang、Bibox副总裁向丹。

第一问:如今有越来越多交易所入局期货合约市场,请问三位对这个行业正在发生的变化有怎样的感知?

Michael:其实交易所一直是非常热门的赛道,近期确实做合约的越来越多,在我们看来,一个很大的客观原因是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做合约的门槛在降低,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卖现货、合约平台架构的第三方服务商,买一套架构,回来稍微修改一下就上线了。

因为我是技术出身,技术也一直是KuCoin基因里的一个核心,从技术的角度来讲,其实这样的做法对平台自身和用户来说风险都非常大,小则系统不稳定宕机错失行情,大则出现安全漏洞导致盗币事件。

我们的合约平台KuMEX是团队历时大半年完全自主研发的,虽然现在合约赛道越来越拥挤,但行业里肯定没办法容下这么多玩家,在我们看来技术积累和创新会是一个长期竞争力。

Carrie Yang:首先很认可Michael对于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看法,FCoin也是一个以技术见长的团队,回到问题本身,越来越多交易所布局期货合约市场无疑是交易所赛道的一种变化,或者说探索,而交易所作为行业里的中坚力量掌握着头部的流量、资源、话语权,所以看交易所做什么,很大程度直接反应了市场的变化。

今天刚好看到一组数据可以分享给大家,根据CoinMarketCap 数据显示,目前有2395 多种代币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易所进行交易,其中有1050 种 Token 的日交易量不足 10 万美元, 800 多种 Token 的日交易量不足 1 万美元,300 多种 Token 的日交易量不足 100 美元。

另外还有一个蛮有意思的网站大家可以去看看 ,这上面被明确标记为“死亡”状态的数字货币总数达994个,如果再加上“hack”“scam”和“parody”的数字货币,总量高达1779个。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观察到,交易所从 2018 年就开始面临流量流失困境,面对这个困境,不断追求产品多样化与差异化成为了交易所的核心战略,衍生品交易、交易所公链、理财产品、OTC 布局都成为交易所重要的布局方向

从今年8月开始,合约赛道火药味渐浓,不仅主流交易所开始做合约业务,也出现了很多新的衍生品交易所。这种撞车不是巧合,而是现货交易量下滑的直接结果。FMex也是因为从去年就对这种情况作了预判,所以才会在今年这个时候跟大家碰面。

向丹:非常同意前两位嘉宾的观点,做合约产品,技术和市场环境是必要的基础设施,单从市场行情的角度,从2019年初到现在,整个市场经历BTC从3300单边上涨到13000,而后下跌到9000-13000附近震荡,最近再度下跌到7000-9000震荡,可以说市场仍处于一个“假牛”(放空)的状态。

实际上从交易量和用户的热情来看,整个市场仍处于熊市之中,并且有短期下行趋势,用户对现货交易的热情逐步下降,再加上期货合约/永续合约本身是加密市场用户的刚需,因为合约可做多做空,不受行情限制,且又是传统金融市场上成熟的风险对冲和套利的工具,是现货市场的一个有效补充。这也是为何期货合约市场越来越火热的原因。

第二问:Bakkt合约平台上线后交易量远低于预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Michael:Bakkt推出前全行业都很关注,但刚推出交易量平平,之前有很多观点,比如说是因为开户流程比较久等等,这些都是客观原因之一,但更主要的还是,传统金融机构仍处于观望态度,刚才几位也分析了最近的行情,我们也认为牛市还没有真正开启。

从KuCoin的交易所数据来看,最近的行情导致普通用户的参与热情都有所下滑,所以传统金融机构暂时对比特币提不起兴趣也情有可原,但是也不能因此就认为Bakkt是失败的,在行情不好的时候最沉得下心修炼内功的平台,在牛市到来时往往收获越大,如果Bakkt能较好的满足传统金融圈的投资需求,未来也有希望成为币圈一个非常重要的资金流入管道,还是很期待Bakkt能为币圈带来更多场外的“活水”,这样全行业都会受益

Carrie Yang:Bakkt上线后的交易量远低于预期,我觉得主要问题不在Bakkt,而在于市场预期过高,实际上比特币期货通过CME和CBOE在2017年就被华尔街关注到了,这里有一张对比图,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造成首日交易量差距的原因有很多,但最直接还是市场是牛是熊。

按照目前的市场情况,大家对Bakkt抱持一种“救市主”的期望本身就是幻想,而早期交易量低也并不能因此否认Bakkt的价值,觉得Bakkt跟Libra有一点是共同的,存在就是他们的价值,他们是区块连走向主流世界的桥梁Bakkt虽然没有成为引爆牛市的直接因素,但可能会是下一个牛市到来的必要前提。

向丹:相信Bakkt长期会给加密货币世界一个惊喜,在此之前,慢慢来,我们付出点耐心,在我看来Bakkt上线惨淡主要有这样3点原因:

1、 市场震荡不稳:BTC一路走来的价格波动剧烈是众所周知的事实,BTC价格一直在箱体区间波动,Bakkt目标用户是传统金融机构用户,刚刚Michael也提到,机构用户观望状态,因为他们对风险的厌恶度是最高的,在摸清市场行情变化前,机构资金不可能一股脑儿地冲进一家交易所交割实物BTC,即使它是家合规的实物交割,有强有力背书的交易所。

2、 进场门槛的确成拦路虎:相信大家都知道,Bakkt的开户门槛特别高,机构用户需要时间开户和把控行情,个人大户需要找指定的Broker经过复杂的程序才能开户,把很多BTC期货交易者挡在了门外,望尘莫及。

3、 Bakkt还处于适应期:虽然Bakkt母公司在传统期货市场里有明显优势,但其对加密金融市场还缺乏经验,它需要时间熟悉这个市场里的用户对BTC期货产品的真实需求和习惯(加密市场的用户喜欢简单直接透明快速)目前Bakkt更像是一艘巨轮,还需要不断踩坑儿试错,必要时调整航向,目前Bakkt已经有开始有大宗期货交易了,希望就在前方。

第三问:各位所负责的合约产品如今都在行业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同时为此付出许多资源精力,那么进入该市场对你们而言意味着什么? 

Michael:KuCoin今年提出了一个愿景,让每个人都可以安全便捷的配置数字资产。对用户来说,合约产品无论是做空分散整个投资组合的风险,还是加杠杆扩大潜在收益,都是可以帮助用户优化投资策略的,对我们平台来说,Carrie Yang小姐姐也提到,今年各家交易所都在丰富产品组合,合约也是我们完善生态版图的重要一步。

今年以来,特别是下半年, 我们密集了上线了一大波新服务,目前已经推出了现货+合约+OTC,同时在Staking方面,首创了兼顾交易和质押的Soft Staking持币返利服务,和Pool-X PoS矿池等创新性的服务,这个版图还会在Q4进一步完善, 我们好些新功能已经接近完工,会在近期密集的出现在大家面前。

Carrie Yang:跟其他两家前辈不同,FMex目前还没有正式上线,但在还没有产品的时候我们在FCoin上进行了一轮真正意义上的IEO,没有私募没有预留,通过每日抢购和定额配售发行了3亿FMEX,定额部分持续15天,平均每天超额认购34倍。

而且那个时候都还没有市场部去做推广,这个数据实际反映的是投资者和市场对FCoin和整个FT生态团队的信任和期望,而FMEX也没有让早期投资人失望,到现在一直保持对公募价格2倍的收益,合约的布局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从去年就对现货交易量萎缩做出了判断,合约和衍生品的需求一定会在这种情况下增加,而事实也得到了应证。

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顺势而为,目前的合约交易平台最受认可的、交易量最大是BitMex,而其最大的问题就是overload,这一点BM是通过让用户排队来解决的,其实这对于用户非常不友好,FT团队最强的就是技术,FMex也是看到了这个问题背后的机会。

FMex用全内存模型来解决了这个问题。上个月14日我们上线了testnet,收到很多用户反馈,主要在交易速度和体验上给了我们很大肯定。有玩合约的朋友也欢迎体验 FMex模拟盘。

向丹:直播开始时有提到,Bibox的永续合约是今年2月上线的,当时区块链市场处于很寒的状态,除了一些专业做期货合约交易所,主流交易所里还很少有推出合约产品的,而合约产品一直都是Bibox用户呼声很高的一个需求,特别在寒冬,用户希望有一个简单透明好用的合约产品供他们对冲风险和套利使用。

虽然Bibox2017年11月23日上线时就有在规划合约产品,但经过很多轮测试和打磨,终于在2019年2月推出。进入合约市场对于Bibox而言,不仅丰富了用户的产品选择,增加了更多金融品类,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Bibox的交易量和用户黏性。

目前,Bibox24h成交量已经超过9000万美金,当然我们还在持续努力,不断打磨完善产品,给用户更好的体验,当然,除了合约产品板块的布局,Bibox在现货交易、杠杆交易、通证债券、Staking(目前已支持3个pos项目)、私人银行、实体挖矿托管、去中心化交易所、欧洲法币交易所等都有扎实布局。

第四问:市场上多数合约产品同质化看起来其实都挺高,你所在合约平台会有哪些创新性的思路与实践?

Michael :KuMEX合约平台的创新还挺多的。比如针对合约产品最大的痛点“插针”,我们推出了更合理的标记价格,参考了Coinbase等6家现货交易所的比特币价格,而行业里大多平台一般只有3-5家,参考更多的交易所可以避免因一家的价格异常波动,导致合约被爆仓,比如今年5月Bitmex有一次大的爆仓,有阴谋论就认为是有人在P网上操纵了现货BTC的价格,再通过合约收割。

关于我们标记价格的价值,在最近几波比特币的涨跌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很有趣的实例。比如最近一波比特币突然从1万跳水,有的平台的标记价格跌倒了8000以下,而KuMEX的标记价格则没有跌破8000,相差了有几百美金,也就意味着,用户同样的一个多单,在KuMEX依然是安全的,但在别的平台就已经被爆仓了

此外,KuMEX的负续费和低投资门槛也很亲民,我们对所有的Maker都推出-0.025%负手续费,相当于挂单就能赚“手续费”,也有人说像“合约挖矿”;我们比特币永续合约是1美元起投,比起其他平台100美元的门槛,会对新用户友好很多,其实通过这些功能,我们也是希望让多现货用户能来体验合约,同时合理认识合约的风险。

Carrie Yang:首先我想表达一个观点,合约产品的同质化,某种程度上我并不觉得是问题。就比如刚刚 Michael提到的标记价格和maker 负手续费,其实都是被行业前辈们验证过更好,更规范的机制,这两点FMex也是一样的。大家知道,包括合约交易在内的金融衍生品其实不是一个原生于加密货币行业的新鲜概念,主流资产去拓展衍生场景本质上就是符合传统金融逻辑的。

那么,什么是主流资产呢?想大家心里浮现的第一个名字一定是BTC,FMex上目前只有BTCUSD永续合约这一个产品,而这个产品也是被市场检验的最充分的一个产品,同时也是为BitMex创造最大利润的产品,也是其他平台暂时都没有超越的产品。

FMex选择在这一点上发力可以说是一种不创新的创新,此外,FMex的核心竞争力还提现在两点:技术和创新机制。期货合约交易相较于现货交易来说,确实门槛更高,尤其是技术门槛。

前面提到了我们是全行业唯一一家采用全内存模型的交易所,这也是我们看到了合约交易市场的核心需求而做出来的强武器,而创新机制则是我们的基因。

一方面FMEX遵循了FT的收入分配机制,FMex平台收入的80%将分配给FMEX的持有者。我们一直是社区驱动的交易所,群众的力量会是我们很大的一个强竞争力,而且这个壁垒是其他平台短时间内很难复制和超越的。另一方面是可持续挖矿机制,这一点已经在FCoin被验证过了,毫不夸张的说,我们是挖矿鼻祖,而挖矿的好处一就是冷启动的力量,可短时间内拉入大量用户和流量,二就是解决的深度和流通性,这一点对期货交易尤为重要。

向丹:如今合约市场的竞争已然是一个趋势,随着越来越多的现货交易所新增合约业务,合约产品竞争也日趋红海,Bibox深深知道这个野蛮市场的残酷性,所以在合约产品上线之初就研究确定了Bibox永续合约的3大特点,也是后来用户点赞最多的3点:

1、现货指数价格(无标记价格):传统市场是没有标记价格一说的,标记价格有好有坏,站在用户的角度,指数价格用于计算爆仓会比较友好,因为没有基差,也没有操纵的嫌疑,所以当行情剧烈波动时,很多用户反馈因为我们的现货指数价格而免于爆仓。

2、以USDT计价:简单易于理解,投资者可根据自己的风险收益预期,自由多空数字货币的USDT价值,降低了用户准入门槛。

3、合约活动丰富:Bibox永续合约上线以来,个人赛、团队赛、以及现在最火爆的是合约挖矿,活动没有间断,让平台的很多合约用户赚得盆满钵满,从群众反馈来看,能从Bibox的合约产品上看到平台不断努力地给用户创造价值,不断打磨完善产品,合约产品的体验也越来越好了。

第五问:我们看到许多新兴合约平台上线了大量二三线币种的合约产品,如何评价这类行为的引流效果以及风险性? 

Michael: 这是很好的博眼球和引流的方式,毕竟满足了部分用户的赌性,但是长期来看弊大于利,KuMEX合约平台上目前只上了一个产品,就是BTC永续合约,很多小币种有短期热度,但是价格被操控的可能性会更高,因此小币种合约风险极大,我们认为跟KuMEX这款产品的严肃公平合约平台的定位不符。

Carrie Yang:我挺认同Michael,刚刚提到了按照传统金融逻辑,主流资产拓展衍生交易场景是很自然的市场需求,合约本身也是市场经济风险分散和转移的产物。

但是能够作为衍生品标的的数字资产其实不多,起码需要具备市值大、热度高(有市场共识)和流动性强的特点。

确实看到一些合约平台将平台币合约或者热门的非主流币种合约作为创新产品在推,对于一些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这些合约产品会很有吸引力,也能对用户形成新的刺激,起到引流或者宣传效果。

但是从交易本质来说,如果只是为了蹭这些币种的短期热度,而不顾这些币种的低流通性或者过高的价格波动性甚至可操纵性,会给投资者带来的潜在风险,实际是不负责任的。

这个行业确实需要创新,但是创新也不能揠苗助长,比如在衍生品产品上的创新我认为尤其需要依赖行业发展的成熟度。

如果本质上市场上没有那么多资产值得做衍生,就不应该上架这些合约,这是对用户的一种风险误导。

向丹:我觉得是个不错的营销手段,但风险实在是太大。第一是小币种行情波动太大,不合适高杠杆,用户爆仓风险过大,第二是小币种往往会出现单边趋势,合约可玩空间太小,第三是对小币种本身也是很大的挑战,Bibox不会这么做。

假设真的要做小币种合约也会跟市场上的玩法不同,Bibox会尽最大力度去保护用户利益,控制风险。

第六问:在当前阶段,你们认为各个合约产品以存量竞争为主还是以增量竞争为主? 

Michael:其实这不只是合约平台面临的问题,现货交易所也是。现在市场虽然回暖,但是仍不算是牛市,因此都是存量博弈为主,要吸引增量用户,我们发现很多人其实对合约不了解,害怕杠杆,所以我们会去做很多消费者交易的工作。

同时,KuCoin的一个优势是全球化,我们用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用户分布最广的交易所之一,所以我们也会在很多新兴市场去做扩展,比如我们近期支持了俄语,同时在当地做了很多推广,俄罗斯其实是全球非常重要的合约市场。近期还会支持越南语等更多的小语种,以提升用户的体验,吸引增量用户

Carrie Yang:坦白来讲,目前肯定还是存量的竞争,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交易所涌入合约赛道的原因之一,就是存量还有很多竞争空间。

目前的合约市场存量用户相较于现货用户要小很多,而且相对集中,但实际他们的交易量和交易频次是现货用户无法比拟的,从平台收益角度来说,合约是必争之地。

此外,虽然现在头部效应明显,但是币圈的格局变化其实只在朝夕,现在现货的头部倒回两三年去看,根本不会想到有如今的样子。所以市场机会一直都有,关键就是要做好准备。

目前能够看到的潜在合约增量个人用户,一部分是比较资深的现货玩家,积累了一定交易经验之后,同时又看不到现货市场好的投资标的,那么会有意愿尝试合约。

另一部分其实是传统期货的投资者,他们需要对数字货币有一定了解和信任,但上手之后的交易经验其实很多可以平移过来,也会是一个比较大的潜在增量,这两类用户都是可以靠持续的宣传手段和市场教育来吸引,但如果是短期内的集中涌入,只能是靠赚钱效应了。

对FMex来说,我们产品是因为要解决BitMex的过载痛点而诞生的,所以我们有信心因为给市场提供了一种更好的产品选择而获得种子用户。此外,我一直坚持认为,“挖矿”机制是目前市面上最好的一种冷启动方式,这一点也是FCoin去年快速崛起的关键。

向丹:加密市场的合约产品是吸引增量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吸引传统金融资金、和专业团队入场,但目前合约产品的竞争还是以存量为主。

以Bibox为例,Bibox的合约用户有很大部分是从现货交易用户转化,这对有一定用户量基础和活跃度的平台有些优势,因为用户习惯和黏性是很重要的因素。另一部分用户是从增量市场而来,他们的评价的是Bibox永续合约简单易上手,透明无猫腻。

第七问:每次行情剧烈波动都会引起大量合约爆仓,像前不久比特币暴跌就引起某合约平台6成以上的仓位全部爆仓,投资者损失惨重。很多人认为,个人投资者进行合约交易最终很大概率都会走向亏损,三位认为这个说法吗,为什么?

Michael:我们没有统计过多少用户赚钱多少亏钱,但我认为产品本身是中立的,就好像我们常说技术无罪,就看你怎么去使用,合约产品能提供更多的获利机会和放大收益的机会,所以使用得当,是能为用户创造价值的。

在数字货币领域,合约还不是主流,但在传统金融市场,合约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我分享一组去年8月份的数据,当时整个加密货币市场的总市值大概2500亿,全球股票市场总市值约73万亿美元,差不多是加密货币的300倍,衍生品市场则高达544万亿美元,约是股票市场的8倍,也就是加密货币市场的2000多倍,所以我们认为加密货币合约市场前景很广阔。

但任何的投资都有一条原则,风险和收益并存。如果用户一定要用100倍杠杆去追求暴富,那也要做好归零的心理准备,没有那种赢了暴富输了还我本金的游戏,在加密货币世界里没有,传统金融市场也没有

当然,前提是用户在一个公平的合约平台上去交易,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努力保证KuMEX平台的安全、稳定和公平性,在一个高风险的投资领域,如果还因为平台的因素导致用户额外的损失,那真是有点“恶”了

Carie yang:我决定先分享一个我前老板的朋友圈。

我发这个图的意思其实是想说,大家赚钱的时候有没有认真分析过自己为什么赚到这个钱。在我看来,过往牛市里赚到的钱大多是趋势的大风刮来的,现货尤其如此。

而这种赚钱方式给了很多个人投资者幻觉,认为赚钱就是so easy,但随着市场日趋成熟,这样的热钱、快钱会越来越少。而合约市场,一些平台为了引流,刻意回避了合约的风险,加大鼓吹合约的赚钱效应,仿佛合约就是猜大小赌涨跌,造成很多个人投资者对风险的误判

至于合约产品是否有原罪,我觉得期货合约设计的初衷是用来对冲现货市场的风险,做套期保值用途,也有修正币价预期使其回归价值的作用。但合约本身还是一种工具,被如何使用取决于使用人本身,目前来看,合约也被当做暴富的工具和人性的试金石。

向丹: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我们知道厨具商店里,菜刀是必不可少的产品,但有人拿去制作美味佳肴,有人拿去杀人。

所以有原罪的不是合约产品,是人性的贪婪和自我认知误差,商铺的职责是让每个人都有平等参与购买厨具的权力,购买过程方便透明,价格优惠,将商品不断打磨得安全可靠灵巧耐用。

第八问:请各位再谈谈对合约行业长期发展趋势的一些判断。

Michael:通过刚刚分享的传统金融市场的数据,大家也可以感受一二。我们认为合约市场还处在非常早期,潜力很大,KuCoin也会持续的在这一领域投入,丰富合约类型、投资标的、订单选择,优化体验和服务,打造最公平的合约平台。也欢迎大家来体验下。另外,我们社群最近在搞一个提意见送KCS的活动,欢迎大家多多拍砖~

Carrie Yang:一个判断是从传统金融衍生品的发展路径来看,随着通证市场的发展与成熟,通证衍生品对通证市场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通证衍生品覆盖的范围将逐渐扩大,产品类型会增多,此外场外交易的通证衍生品可能也会出现。

另外对于用户来说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好趋势是,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会让行业规则趋向合理,也会让各平台越来越在乎用户体验,产品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

向丹:加密行业合约产品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首先是市场很早期,还需要跟合作伙伴一起把蛋糕做大,市场行情波动频繁,也是合约产品的天然土壤。

其次合约产品还需要不断向专业方向发展,不仅需要适应币圈生态,还需要有合理的风险调控机制,专业的金融人才进入这个市场。最后,合约穿越牛熊,不惧涨跌,是未来很长时间用户心头爱。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