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在网贷平台逐步整肃的同时,那些在背后“兜底”的险企,也终于Hold不住了。

9月10日,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官方微博发布了《“厚本金融”案件侦办情况通报》。通报称,8月14日,上海浦东警方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上海厚本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厚本金融)立案侦查,对公司CEO陆某、副总裁佘某等23名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查封相关涉案资产。

据上海警方介绍,厚本金融在未取得国家相关金融资质许可的情况下,通过厚本金融线上理财平台,向不特定社会公众非法吸收存款。目前,案件在进一步侦查中。

曾经与厚本金融有着密切合作的中华联合财险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华财险),不幸成为“躺枪”的一员。

相关分析人士表示,随着财险公司“大非车”战略的普及,信用保证保险已成为行业瞄准的方向之一。然而,仅从中华财险近年来的经营情况看,信用保证保险不仅没有为其带来业绩上的正向助力,反倒惹来一场风波。

“躺枪”厚本金融

谈及厚本金融和中华财险的“缘分”,要从2018年5月说起。

2018年5月21日,厚本金融与中华财险正式走出“网贷+保险”合作模式第一步,推出“全额本息承保”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厚保宝”,上述产品的最大卖点便是引入“借款人履约保证保险”。即当借款人未按照与出借人签订的借款协议约定履行还款义务时,逾期本金及利息将由中华财险对出借人进行全额赔付。

同年7月,厚本金融在官网发布消息称,自2018年7月18日起,厚本金融与中华财险建立战略合作,厚本金融平台的在投用户与新出借用户将可通过中华财险的“借款人履约保证保险”逐步获得保险保障。这意味着两家公司之间将从原本仅针对“厚保宝”一款产品进行承保的“借款人履约保证保险”,扩大到平台全部出借产品。

对于厚本金融来说,此举无异于为该公司的产品线找到了“兜底”的靠山。然而,对于中华财险,风险敞口无疑极速放大。

2019年8月22日厚本金融被警方立案侦查后,中华财险公众号在当日表示:“待有关部门查清全部事实厘清责任后,公司将依据保险合同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公开资料显示,厚本金融的运营主体为上海厚本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其股东包括上海厚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持股42%)、北京红杉信远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持股40%)、欧阳君(持股9%)、佘培彦(持股9%)。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官网显示厚本金融借贷余额为11.8亿元,当前出借人数总计1.59万人。

值得关注的是,从厚本金融几位联合创始人的履历可以看到,大多都有保险从业经验。其中,厚本金融实控人陆泳曾在平安信保、阳光保险集团任职,并在创建阳光信用保证保险事业部后并出任CEO;联合创始人佘培彦、欧阳君也同样拥有平安集团、阳光集团工作管理经验。

这或正是厚本金融想到“网贷+保险”模式的源头。伏笔,早已埋下。

信用保证保险之殇

回溯中华财险近年来的发展轨迹,在信用保证保险成为其重要的发展方向的同时,风险便已在路上。

《投资时报》研究员了解到,自2016年起,中华财险便相继推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履约保证保险(2016版)、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履约保证保险等保险产品。然而,从现实来看,转型路上该公司一直显得步履维艰。

年报数据显示,中华财险2016年、2017年分别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86.93亿元、389.44亿元,当期净利润则分别为8.81亿元、12.93亿元。而在2015年其保险业务收入为394.56亿元,净利润为24.41亿元。

2018年经营状况有所提升,当年该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收入为423.13亿元,净利润为11.23亿元,但仍较三年前缩水54%。

而从2019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可以看到,今年中华财险又陷入低迷期。上半年中华财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58.14亿元,但是净利润却转盈为亏至-0.97亿元,去年同期这一数据则为1.85亿元。

中华财险是中华联合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华保险集团)旗下的财险板块,成立于2006年12月。目前有两大股东,其中,中华保险集团持股87.93%,为其控股股东;中融新大集团有限公司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7.79%。另外,中华保险集团的实际控制人为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据悉,2018年,中华财险的保费收入排名已从2006的财险行业第四滑落至第六。同时,其原保险保费收入的市场占有率也有所下滑,从2006年的9.53%跌至2018年的3.59%。

当然,面临艰难转型时期、深陷网贷暴雷风波的并非中华财险一家。

据相关媒体统计显示,近三年来,已有超15家险企曝出“踩雷”消息,包括浙商财险、富德财险、易安财险、华农财险、天安财险、安心财险等。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随着新车销量的下滑,监管的逐步趋严,财险公司的日子确实不太好过。从车险业务向非车业务转型的过程中,信用保证保险成为热点,但重点在于如何把控其中的风险。

鉴于信用保证保险背后的高风险,监管层也在近两年不断加强窗口指导。2017年7月,监管部门下发《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对经营信保业务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承保金额、承保业务范围都有了更加严格要求。2018年9月,监管部门下发通知,对P2P平台履约保证保险业务开展专项调研;2019年,上海银保监局叫停上海地区P2P履约保证保险新单,并对辖内险企摸底排查。

有业内专家表示,在和高风险平台进行业务合作时,一定要综合考量,切莫求量,而且在如今网贷行业发展不明朗之际,有着这层业务合作关系的险企还是谨慎为好。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