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
洗钱风险滋长蔓延
互金协会发布《框架手册》
从业机构如何加强内控?
本期嘉宾
初本德: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顾问、专业委员会主任。
2019年6月24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风险管理及内控框架指引手册》,其严格遵循了人民银行确定的风险为本反洗钱方法和相关工作要求,归纳总结了境内外从业机构反洗钱最佳实践,并结合互联网金融及反洗钱工作的最新发展,提供了一个可为广大从业机构开展反洗钱风险管理体系和内控机制建设借鉴参考的框架性文件。近年来,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反洗钱也从传统金融领域扩展到互联网金融领域。基于不同于其他金融业态的新特点,互联网金融反洗钱工作正面临着新技术、新环境所带来的严峻挑战。
与传统金融机构反洗钱行为相比,互联网金融反洗钱行为有何不同?当前互联网金融洗钱行为的现状如何?
初本德: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本质仍属于金融,没有改变金融风险隐蔽性、传染性、广泛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因此,无论是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还是传统金融领域,洗钱、恐怖融资活动的非法本质、社会危害性、行为规律等都是相似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的基本思想、方法、技术也都具有通用性。我们也要看到互联网金融是新生事物和新兴业态,具有不同于其他金融业态的新特点,其所涉及的洗钱、恐怖融资风险同样具有新特征。
从国内国外司法机关、监管机构发布的各种信息看,从协会自身掌握的情况看,也从金融市场的广泛共识看,普遍认为发生在传统金融领域,包括传统金融互联网化领域的洗钱活动依然占据大多数,但借由互联网金融新业态的洗钱风险有滋长蔓延的趋势。
当前,各类新技术在帮助解决传统金融服务短板和问题的同时,也给风险管理带来了挑战。例如,网上业务客户身份识别较为困难,开展有深度的尽职调查成本高,从业机构要深入了解资金交易的背景存在障碍。又例如,网络黑产的规模不可小视,危害性日益显现。他们的洗钱通道不可能再回到线下,只可能借助互联网金融手段。在此过程中,我们看到,这些违法犯罪分子,很多还是较严密的组织,通过集成度较高的技术设施,很精密地操作数量庞大的个人金融账户及相关联的证件、手机号、网络社交账户等,快速转移资金,对于现有风控及安防机制形成了很强的冲击。
为了解决这些新问题,人民银行等主管部门根据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新特点,及时作出了制度安排。《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试行)》提出要建立监督管理与自律管理相结合的反洗钱监管机制,明确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有关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协同监管和互金协会自律管理相结合,做到履职各有侧重,工作相互配合。这就是要发挥互金协会密切联系市场的职能优势,组织指导从业机构在动态发展过程中,创新与合规风控并重,主动评估风险,自发地提出风险应对之策,把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
在反洗钱过程中,该如何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
初本德:信息共享是促进金融透明度和保护金融体系完整性的关键。2017年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监管体制机制的意见》为我们做好反洗钱工作作了顶层设计,提出:以依法合规为前提、资源整合为目标,探索研究“三反”数据信息共享标准和统计指标体系,明确相关单位的数据提供责任和数据使用权限。稳步推进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建设,既要严格依法行政,保护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又要推进相关数据库建设,鼓励各方参与共享。建立相关单位间的电子化网络,为实现安全、高效的数据信息共享提供支撑。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设计建设互联网金融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网络监测平台。这一平台将成为互联网金融领域反洗钱信息共享的重要基础设施。监管部门、从业机构和自律组织可以通过监测平台交流反洗钱工作信息,可以分享反洗钱工作经验,可以共同研讨反洗钱工作难题,可以发展反洗钱合规科技工具,还可以在符合相关保密制度要求的前提下共享反洗钱相关数据资源。未来,我们将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逐步推动实现互联网金融反洗钱工作的数据化、智能化和网络化。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发展,这些技术可如何应用于客户身份识别,以提高反洗钱效率?
初本德:客户身份识别工作是金融反洗钱工作的重点,更是难点。从人民银行发布的反洗钱处罚信息看,客户身份识别一直是金融机构反洗钱主要的合规问题之一。我们注意到,很多协会会员单位已经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有的会员在采集必要身份信息的基础上,又综合运用人脸识别、语音识别、设备指纹等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客户真实身份的准确度。有的会员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深度挖掘相关数据信息,在了解客户行为、金融交易需求、职业背景等情况的基础上,深入解读客户资金交易数据,提高了客户尽职调查的深度。
目前,协会结合会员单位力量搭建了互联网金融统一身份核验平台,平台一端连接各个渠道数据源,另一端连接协会各会员单位,通过协会与相关主流渠道方商谈,整合身份证信息、运营商信息、银行卡信息等多种身份认证渠道,实现身份认证的一点接入。平台现已具备公民身份信息核验、银行卡账户信息核验、通信运营商信息核验、数字证书核验、人脸识别等5个模块共13种接口的核验能力,已接入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信息中介等机构,有效帮助从业机构开展客户身份识别工作。
互联网金融如何应对这些由新技术带来的挑战?
初本德:技术创新没有止境,金融产品的迭代更新也不会停止,由此而产生的反洗钱挑战也将是长期的。解决新技术所带来的风险防控问题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我们加强相关方面的体制机制建设:第一,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反洗钱监管政策机制,引导从业机构不断提高风控意识和水平。
第二,有效应对新技术带来的风险挑战,最重要的还是是要练好内功,加强自身的合规内控工作。协会此次发布《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风险管理及内控框架指引手册》,就是充分考虑了互联网金融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发展对反洗钱工作的新需求,归纳总结了境内外从业机构反洗钱最佳实践,提供了一个可为广大从业机构开展反洗钱风险管理体系和内控机制建设借鉴参考的框架性文件,以此督促和引导从业机构健全内控机制,从根本上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更快更好地解决技术所导致的洗钱问题。
第三,要尽快督促从业机构落实监管要求,建立新产品、新业务风险评估机制,确保创新业务推出市场之前,就准备好了足够的风险防控措施。
在反洗钱方面,金融监管是否有必要建立统一的可疑交易监测标准?
初本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关于有无必要建立统一的可疑交易监测标准的问题,实践已经给予了最好的回答。在我国反洗钱工作起步阶段,人民银行等主管部门发布了统一的可疑交易监测标准,金融机构依照这些标准开展可疑交易监测。这对于指导金融机构切实履行可疑交易报告义务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反洗钱工作的深入推进,防御性报告过多、有效报告不足等实施当中的问题逐渐显现,影响了反洗钱工作的有效性。为此,人民银行先后发布了多个文件,对金融机构如何有效履行可疑交易报告义务、避免简单通过系统抓取报送符合可疑交易报告标准的交易等问题进行规范。2012年,人民银行在全国选择37家法人金融机构开展可疑交易报告综合试点,要求试点机构结合自身情况自主定义交易监测标准,结合人工分析,以合理怀疑为基础报送可疑交易报告。通过试点,各方均认识到,由金融机构自主定义交易监测标准,以合理怀疑为基础开展可疑交易报告工作,更能发挥金融机构在反洗钱工作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有助于减少防御性报告行为的发生,提高可疑交易报告工作有效性,有助于预防、遏制洗钱、恐怖融资等犯罪活动,有助于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健,有助于进一步与国际标准接轨。
201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相继印发了《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管理办法(试行)》《法人金融机构洗钱和恐怖融资风险管理指引(试行)》等一系列监管文件,为从业机构做好应对新技术带来的风险挑战指明了制度依据、政策指引,此次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的《框架手册》正是为落实监管规定的框架性文件。然而,《框架手册》中明确表示,其暂不构成《管理办法》所称的行业规则,对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员以外的从业机构无直接拘束力;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日前则表示,待条件成熟后,协会将联合其他行业协会,研究将《框架手册》上升为互联网金融反洗钱工作的行业规则。
其中的“条件成熟”指的是什么?
初本德:成熟的制度很难一蹴而就,而是要循序渐进。我们所说的条件成熟,包含多方面的含义:首先是互联网金融业态有待成熟。互金行业业务模式众多,受技术和数据驱动的特点明显,产品迭代更新很快,目前的业态及业务还处于快速发展期,距离成熟还有差距。与此相对应的是,洗钱手法及相关风险状态也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很多情况还有待深入观察和总结。
二是从业机构反洗钱技术和经验有待成熟。互联网金融行业反洗钱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一套全行业公认的比较成熟的反洗钱风控合规技术体系,很多技术和方法都有待于市场进一步检验。从业机构需要在实践中积累合规工作经验,在实践中总结和成熟。
三是相关体制机制有待成熟。互金行业业态复杂,机构类型多样,很多涉及跨市场问题,跨市场的反洗钱合作协调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完善。
协会将跟踪从业机构使用情况,收集反馈意见,结合行业最佳实践,按照监管政策要求,依据市场变动、风险变化等对《框架手册》进行动态调整和逐步完善,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与其他行业自律组织之间的协调合作,争取尽快取得共识,在适当时机联合发布相关行业规则。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