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数字化转型已成趋势
金融科技如何助推银行业转型
开放银行下
数据安全如何保障

本期嘉宾

杨涛: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赵文甫:神州信息金融行业副总裁;

史耀宏:华为企业中国区副总裁。

数字化、智能化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正成为趋势所在。金融行业也步入了数字化转型的思考和实践中。7月25日,由神州信息主办、第一财经协办的“开放创新 数聚生态——2019 FinTech高峰论坛”上,金融科技如何推动金融行业数字化落地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焦点。

银行数字化转型已成趋势  

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迭代、用户的需求不断变化的今天,您如何看待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趋势?

杨涛:我个人认为背后归根到底还是这几方面,构成了当前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动因和必要性。第一个,来自客户。整个金融科技的变革最终来自于需求端的因素,这是最核心的,特别是来自于我们国家的整个金融科技创新,基本上都是需求拉动型创新。正是由于客户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客户越来越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特点,要求越来越便捷、智能,这给传统的主流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压力。

第二个,其实来自于监管。现在也可以看到,我们国家一方面监管部门在监管方面越来越具体和严厉,同时国家层面在拥抱数字化、金融科技方面,也是不断向前的。

第三个,离不开银行业机构自身。从粗放式发展转向精细化发展和管理,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数字化新技术对于银行产品与服务、组织架构、文化、风险控制,甚至它的人员在进行某种程度上的挖潜改造,来全面的提升效率,这也是一个重要动因。

最后一个,来自于行业外部脱媒的挑战。正如很多人所说,银行业面临各种金融机构的挑战越来越多,大家都在拥抱互联网时代的金融科技,这种外部压力,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快速推动自己的数字化转型。

开放银行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

数字化转型不单单是以技术驱动产品与服务的升级,更重要在于数据化经营理念与整体架构的全面变革。波士顿咨询的研究显示,“发展开放银行是中国商业银行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必由之路,是对银行整体价值链的重构和商业模式的重塑。”而发展开放银行需要基于大量数据和交易而产生的场景,这就离不开应用底层架构的支持。同时,在银行应用底层环境日新月异的今天,智能运维、开发试测一体化等需求也变得更为迫切。

您对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有何思考?

赵文甫:除了观念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整个应用底层架构的建设。我们通过近几年的实践,通过我们整体架构能力的设计和落地,帮助银行做了比较好的架构转型。我们有自己的Modelb@nk整体架构,能够帮助银行从规划到最终的落地,有一个比较好的实践。整个Modelb@nk是站在银行的角度,帮助银行做一个整体IT架构的蓝图。我们当时设计之初,就是帮助银行做全局的规划,即使这里很多系统是有由不同的厂商来打造的,但是统一的架构是贯穿始终的。未来的银行要做架构转型,架构转型的落脚点就是分布式架构。

神州信息为很多银行提供了开放银行的解决方案,建设开放银行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赵文甫:建设开放银行最关键的是三个方面的能力:第一,整个架构层面的能力,必须有一个非常好的技术架构做支撑。开放银行相对于传统银行,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支撑大数据量、大交易量的场景,这必须要有一个非常好的分布式架构来作为底层的支撑。

第二,对于互联网业务开展,像二三类账户这样的账户体系,包括像对于互联网上开展业务的基础能力支撑,都必须要有一个平台,我们称之为“互联网金融务平台”。

第三,必须把自己的服务封装起来、对外发布,这个平台我们称之为“互联网开放平台”。

这三个平台定位和角色分别是什么?

赵文甫:其实刚才谈到的第一个平台,我们叫“分布式应用(技术)平台”。这个平台不仅仅是为开放银行量身打造的,我们把这样一个平台定位成未来整个银行架构转型的关键,互联网开放银行只是它的一个应用场景。面向未来,我们认为银行所有的技术架构都要向分布式来转型。

第二个,刚才谈到“互联网开放平台”,当然是开放银行最关键的一个平台。银行过去是相对比较封闭的,是通过它的内部的系统给客户提供服务。面向未来,我们希望银行能够把自身的这些服务封装好,通过开放平台发上去,为第三方客户直接接触银行的服务,甚至是第三方的开发者或第三方机构,也可以通过开放平台使用银行发布的这些服务。

第三个,我们叫互联网金融平台。互联网金融平台非常关键的能力就是要把银行所有跟互联网相关的这些账务级的功能,包括一些特色的功能,比如说像红包、卡券这样一些专门为整个互联网业务所定制的功能,整体能够在这个平台上积极地实现。

神州信息在助力银行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当中,具备哪些优势?

赵文甫:我觉得我们最关键的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优势,我们有30多年的行业积累。行业积累其实可以分为几个方面:第一个积累是整个业务能力的积累,比如说我们有一系列的产品线和解决方案,整体我们叫“5+2”,五大产品线加上两项自身能力的输出。五条产品线其中围绕着我们的核心业务系统有一条产品线,不仅仅包括核心业务系统,还包括我们的支付系统、特色业务平台等等所有跟业务能力相关的系统。

另外两项能力的输出,其中一个就是我们的咨询能力。我们可以帮助银行来规划它整体的IT系统的架构,帮助银行做数字化转型,做互联网金融业务,甚至说帮助银行做整体的PMO(项目管理)落地。另外一项能力的输出,我们叫“质量工程”,就是帮助银行做整个质量体系、测试体系的建设。

另外一个很关键的积累就是我们人才的积累。我们有几百人都是有将近20年司龄的老员工,这些人才的积累帮助我们在整个行业内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第二个优势,是我们自主研发能力的优势。我们在这个行业30多年服务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着自主研发,所有的这些产品线、解决方案都是自有知识产权的。在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这个显得更为珍贵,未来我们仍然会投入大量的研发的经费,在整个新技术的方向上进行探索,在整个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够更多地帮助到我们的客户。

第三个优势,因为神州信息是一家集团公司,我们除了金融软件以外,还有税务软件、农业,在我们的集团里面,还有智慧城市。今天银行都在向开放银行在探索,在前进的过程中,大家对场景的渴望,对获客的要求,应该达到了历史的一个新的阶段。在神州信息整个金融科技战略的大框架里,我们未来会在这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把我们在税务、农业、智慧城市这些领域里大数据应用积累,最终转化成一个个的场景

开放的背后 如何解决安全问题?

安全是金融数字化转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峰会上,神州信息与华为共同发布了双方战略合作的最新成果——《自主研发银行关键业务系统联合解决方案》和《云化开放银行联合解决方案》,双方聚焦金融安全与开放,依托华为基础软硬件能力以及神州信息行业场景应用能力与关键业务系统,助力金融机构实现业务安全与业务效率最大化,并通过全面云化支撑开放银行的快速发展。

为什么会和神州信息进行这些合作?

史耀宏:其实我们现在正站在金融科技向未来的数字化做出较大变化的一个时代,变化主要有两个驱动力,一个是金融行业对机构业务逐渐变成从机构到个人、到中间业务占比会越来越大。第二个,金融行业会变成赋能各行各业的一个基础能力,而会变得更加开放。随着这种业务变化的驱动,就会产生两个技术上的变化,一个是分布式的改造,就是技术平台要走向分布式;第二个是业务层面要走向服务化。分布式和服务化这两个改变就是金融行业未来十年数字化转型的主线。

基于这个主线,我们和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神州信息一起基于我们的鲲鹏高斯数据库和操作系统,还有神州信息的核心金融系统(包括核心业务系统、数据平台和支付平台),把它做成一个真正的金融行业端到端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华为有一个文化,我们不管做什么,不管选择进入哪个领域,都要构建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们也希望合作伙伴也有它的核心竞争能力。

所以这次我们联合发布的核心交易系统也是神州信息非常有核心竞争力的一个解决方案,加上我们最有竞争力的鲲鹏平台,这个解决方案能传承我们一直在各个行业展现出来自己对客户的独特价值,构建核心竞争力,主要是从这两个维度考虑的。

您如何看待数据开放和数据安全的关系?

赵文甫:数据开放首先是一个趋势,因为现在包括像政府也在强调数据开放。但是在中国今天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数据安全问题确实越来越凸显。数据安全在这个领域里面关键的一个就是数据加密和传输的安全问题。神州信息从2012年开始就进入量子通信这样一个领域提前布局。八年以来,通过产、学、研、用的结合,目前已经推动整个量子通信在金融领域的落地。去年神州信息参与的人民银行乌鲁木齐中心支行星地一体的量子通信应用这样一个项目的落地,为整个金融行业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为人民银行的业务提供了无条件安全的通信保障。截止到目前,神州信息携手国盾量子已经为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20多家金融机构,实现了量子通信和业务系统的结合,为中国的命脉行业——金融行业提供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金融科技成数字化落地主要推动力 

金融科技作为金融发展核心技术与产业动能,在推动整个金融业数字化加速转型与创新变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神州信息、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共同启动“NIFD-DCITS全球金融科技创新案例库”,致力于建设国内外顶尖的金融科技创新案例聚合基地,为金融科技政产学研用提供重要参考素材,并向国际社会充分展示我国的优秀金融科技企业。

神州信息和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共同建立的全球金融科技创新案例库,合作是基于怎样的背景?

杨涛:实验室跟神州信息的合作,正是我觉得发挥彼此比较优势,一方面他们强的是硬科技,另一方面我们强的是软科学。

从最终目的来看,为什么要做案例库?一方面,我们国家金融科技这两年突飞猛进,但是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于实践的创新。我们可以看到,国内这几年涉及到金融科技创新企业和项目的案例虽然有,但是还是需要进一步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整合,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看一下背后的模式究竟有什么,背后究竟有什么样值得挖掘的共性东西,这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价值。

第二个存在的价值,还可以有利于这个行业。这个行业其实面临各种各样的资源对接问题,比如说资金与项目的对接,机构之间的对接。现有的对这样一些企业,特别是金融科技前沿企业的分析还不够深入,有一些甚至停留在广告的层面。只有深入挖掘,才能够使得未来这个行业发展中,大家能够真正了解这些所谓前沿企业究竟有没有价值,它的商业模式能否真正可持续。所以我们相信这样一个案例库对于未来资本与企业的对接,对于实践的考察其实都有很重要的价值。

最后一个价值,来自于国际视角。基于国际视野,我们看到这方面是非常匮乏的,尤其是中国的案例走出去,如何使得国际上的研究者、行业、资本、监管真正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多元化的金融科技的创新,前沿企业究竟它的比较优势、反应特点在哪里,这些是特别值得深入挖掘的,因为它也反应了未来金融科技创新的比较竞争力在哪里。

反过来说,海外金融科技的案例研究虽然比较多,但是也存在很多信息数据需要准确化的问题。同样,我们在引用海外案例的时候,也存在大量虚假、扭曲的信息。所以我们试图以国际化的视角推动双向的市场案例更精准地向对方进行反馈。所以综合来看,我觉得做案例库的工作,应该是属于科研、产业、监管多元一体化重要的基础设施探索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