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这个夏天不好过,炎炎烈日,空调房一热一凉之间,虚弱的人们经受着肉体的考验,同时,网贷行业“趋势堪忧”,风声鹤唳,在精神层面从业者的压力山大。

处理网贷法律事件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必要提示诸位做好心理调适,避免影响案件走向,造成较难挽回的局面。

目前,网贷从业人员可能会遇到如下三个心坎儿:

1. 真诚地认为自己的行为不违法,更不是犯罪;

2. 控制不住“侥幸心理”,幻想一招解决所有问题;

3. 陷入绝望式崩溃,难以进行心理建设。

针对第1点,常发于网贷行业核心高管之中,按照案件排序在第3-15位左右的高管,通常认为自己只是打工仔,做一份工作,没有干啥伤天害理的事,凭什么法律要追诉我呢?!想不通。

我们理解其心情,造成这种心理状态的关键因素是公司高管的法律知识相对匮乏,包括大多数法务高管对于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知之甚少。

一种行为如果被认定为民事欺诈就一定不构成刑事诈骗吗?我们只需问这一个问题就能看出大家对于刑法调整范围和刑法的本质没理解透,一个行为在不同法律视角下并不相同,法律评价之间不是“互斥”关系而是“交叉”关系。虽然网贷高管某些行为被侵权法认定为侵权甚至是应该受到行政处罚,但并不意味着“罚了就不判”。

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为例,这个罪名所侵犯的法益是“金融管理秩序”,也就是国家对金融市场的管理活动,咱们高管单纯地说:我没有伤害百姓的钱,没有往自己兜里放一分钱。这样的辩点是苍白徒劳的,因为靶心瞄错了。

针对第2点,自救是人的天性。我们在实务中发现了各种脑洞大开的方式,有的P2P老板开始搞资金盘,玩电商弄传销;有的网贷老板发ICO虚拟币,试图快速融资,结果又加了一个罪名。

还有很多做法让我们捏一把汗,暴力催收等手段容易引发风险,请诸位切勿拿更大的风险来替换相对较小的风险。

当然,有“赌性”是这一波互金人的共性。大家都在想办法解决问题,很多朋友想的不是合法催收等消化存量的问题,而是重新“开源”增量的思路。我们不想打击大家的乐观心态,只是客观提醒一句:“开源”的创新活动,成功概率有限,切勿孤注一掷。

针对第3点,侃侃而谈的创业明星,在一夜之间白了头,飒姐见过,颇感慨。我们试图让Ta把公司实际资金流向和架构讲清楚,其在白板上画图,边画边嘴里念念有词,一看就是情绪崩溃的前奏,赶紧停下回忆,让家属陪伴Ta安静下来。待情绪缓和之后,从长计议。

与常识不同,女性行为人在遇到刑事案件这样的大事时,往往比男性表现出来更大的压力承受能力和韧劲儿。哭几嗓子,她们就能够马上进入应对问题模式,而男性却较难调节心情。

在某看守所会见时,谈到非吸罪名的刑期最高为10年,男性嫌疑人顿时崩溃,哭得一塌糊涂,甚至两周后还被看守所穿上了“蓝马甲”(Blue表示心情需要专门照顾的意思),我们总结下来,越是正统高知出身,路比较顺的自信男士,越难以接受从“座上宾”到“阶下囚”的曲折。

我们还是建议做好最坏的准备,往最好的结果去努力。而不是满脑子都是成功人士的人设,丝毫接受不了现实世界的残酷。

必要时,可以提前与心理医生和法律人士沟通,破除不必要的精神枷锁,对可能面临的牢狱之灾有客观认识和心理预期(例如网贷案件的办案周期为1.5年+)做到心中有数之后,也许对于心理疏解有所帮助。

最后,主观认识极为重要,良好的心态对于解决问题大有裨益。只有心里平静下来,才能准确客观地应对各级办案机关的询问和纠问,才能不糊涂、不做错选择。

心疼诸位老友的处境,希望大家能够顺利度过难关!!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