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目前,中国经济处于转型的过程中,经济转型对金融服务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明显的特征是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产业结构方面,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不足50%到超过50%,服务业比重从2012年开始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之后服务业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基本保持在7%左右,而工业增加值增速基本上在6%左右,今年多数月份已经降低到6%及以下。

在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经济发展的主体发生明显的变化,对于金融服务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首先,因为服务业不同于工业企业,大多数是轻资产企业,不需要大量的投资,因此现有的抵押物要求严格的金融体系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工业一般要求有规模效应,而服务业领域中小企业的数量更多,尽管行业不同,规模和标准也有区别。市场监管总局(原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显示,我国每天平均新增注册企业大概为4万家,这样每年注册企业超过1千万家,目前已有九千多万家的企业。市场经营主体大规模、迅速地增加,而且其中相当数量都是小微企业,这对金融服务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另外,伴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整个社会结构也处于一个转型过程中。其中一个典型的特征表现为流动人口规模巨大。国家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将近3亿人口为人户分离状态,其中2.4亿左右是农民工,对社会管理,包括金融服务提出不同于以往的需求。另外,这种流动还反映在人口短期流动方面,比如旅游,我国每年旅游人次达到55亿,出境旅游人次达到1.5亿,这对金融服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尽管国内银行卡等金融工具在国外使用已经比过去更加便利,但仍存在不足,需要继续改进。整体来讲,流动人口和出境游的规模升级都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体来看,现有金融服务体系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且差距较大,比较突出的问题可能在针对个人和小微企业发展等方面的金融服务存在比较大的短板。一是传统银行机构主体总体来讲相对还是比较少的,显然难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小微企业包括个体户能达到过亿的规模,但是整个银行体系只有四千多家银行,平均一个银行类的金融机构大概需要服务两万家企业,还不包括对个体工商户的服务,显然力不从心。

第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包括居民个人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与过去确实相比有明显差别。异地或出境的存款、取款等金融服务难以单纯依靠传统的金融服务来满足,其原因在于传统金融满足海量的分散化且大范围的需求的单笔成本较高。

这些问题现在可以通过使用正在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来解决。因为信息技术可以降低搜寻客户的成本,又可降低有融资需求的机构或个人的信息发布成本,还能降低真假信息的识别成本,大数据、云计算包括人工智能和人脸识别等新的方式能够增加信息可信度。因此,需要进一步向各个领域、方面推广和渗透新的信息技术,才能更好的满足目前种类繁多、海量的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

目前,改善金融服务,有两方面可做改进。一是我国对于整个金融服务的主体较少,服务小微企业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总量较少。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在于监管部门对于发展更多的金融服务主体存在顾虑与担心,担心规模相对比较小的金融服务的主体在风险管控能力等方面存在缺失。要解决这个问题,新生的金融主体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风险管控水平等;同时,现在的监管部门和机构需要尽快地、更多地使用已经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来实行更好的监管,降低监管的成本。在社会管理方面,我国人口基数大,难以对众多的分散化的活动进行管理;但是,现在利用信息技术完全能做到一个无声的监控。如果能够通过改进监管制度和方式,不仅能降低成本,监管起来也更方便、更便捷、覆盖面更广,就可以减轻对于设立更多金融服务供给主体这方面的顾虑,可以更加放心大胆地鼓励这方面的发展。

二是要大力鼓励互联网金融等新生的业态发展,跟传统的金融业务相结合。近些年在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领域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新生的主体要注重增强自身能力,解决包括融资等方面的问题。这些新生业态的主体和相关的服务主体可以借鉴传统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时制定的一些标准,规范服务流程和相关信息,使得信息的匹配程度能够更快捷,成本更低,进而帮助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本文系作者参加6月15日华夏新供给论坛发言摘编,经作者授权发表)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