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互联网银行一般是指直营银行(Direct Bank),也叫直销银行。直营银行称呼的来历是指这些银行一般不通过传统的营业网点和柜台,而是通过电话、信件和ATM,以及后来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终端来提供银行服务。直营银行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欧美国家,后来由于在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优势,美国的互联网银行慢慢脱颖而出,数量也最为集中,也基本代表了互联网银行发展的状况和趋势。
世界上最早的直营银行之一是第一直营银行(First Direct),由当时英国四大银行之一的米德兰银行(Midland Bank)创办(其他三个银行是巴克莱银行,劳埃德银行和国民西敏寺银行)。第一直营银行在1989年首次使用电话提供银行业务,没有物理营业网点,后来通过互联网提供银行服务同时电话银行业务一直运行良好。1991年第一直营银行的存款账户就达到了2万个,到1996年已超过63万存款账户,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虚拟银行”,后来由于米德兰银行被汇丰银行收购,目前第一直营银行成为汇丰银行的一部分。
美国最早的直营银行之一是安全第一网络银行(SFNB, Security First Network Bank),1995年10月开始通过互联网提供银行服务。 SFNB 的创业想法来自于两个连襟兄弟在1994年的一次家庭聚会,他们分别担任一家软件和加密技术公司SecureWare的CEO以及一家小型银行Cardinal Bankcshares的CEO。当时有两位律师通过互联网发布了一则移民服务的广告引起了很大反响,这激发了兄弟二人在互联网上提供银行服务的创业想法。由于当时大家对于基于互联网提供银行服务的最大顾虑是安全问题,因此为军方提供安全软件的SecureWare公司的参与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公众的顾虑。SFNB 投入运营后发展很快,八周就开通了1000个账户,SFNB 1996年成功上市,1998年被加拿大皇家银行收购。
直营银行在90年代中后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探索之后,在本世纪的第一个10年经历了快速发展,下图是从2002年到2012年十年间直营银行市场容量发展的情况。
资料来源:Boston Consulting Group
从上图我们看出,直营银行在2002年的存款总额是620亿美元,2012年成长为4430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为22%,而同期传统银行只实现了6% 的年复合增长。直营银行的存款总额在2012年占到了零售存款总额的10%,而十年前的2002年只有3%。
直营银行在过去20年间,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从不入主流到广受重视,是一个缓慢起步到快速发展的过程,这其中有制度、技术和产业的三重原因。
一是利率的市场化,美国在1986年完成了利率的市场化,市场化的结果首先导致银行在存款利率方面的竞争。直营银行由于成本优势因而能够提供比传统银行更高的利率,比如在2002、2003年前后,直营银行比如 Ally Bank 和 ING Direct活期存款都提供了2%左右的年化存款利率,而银行业的平均水平只有1%左右,在10年后的2013、2014年,这些直营银行对活期存款提供了接近1% 的年化存款利率,而传统银行的利率只有0.3%左右。
二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加上之前的电话和ATM 使得银行能够提供成本更低更有效率的服务。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统计,营业部、ATM、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电话每笔交易的成本分别为3.97美元、0.59美元、0.56美元和0.1美元。因此在过去的10年间,银行的业务量中直营手段所占的份额在迅速扩大,如下图所示。
三是金融产业竞争。在1980年美国大约有70%的个人或者家庭的金融资产存放在银行,到了1995年这个比例下降了到了25%。银行业一直的统治地位受到了证券业和基金业的挑战,因此提供价值更高、效率更高以及更有亲和力的服务也是整个银行业的迫切要求。
版权声明所有:
转载必须注明以下信息:
作者:未央研究 网站:未央网 来源: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互联网金融实验室
微信公众号:互联网金融 (ID:iefinance)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